知乎热榜 ( ) • 2024-04-17 15:11
杨梅好了的回答

说个重口味的。

李碧华有一篇《饺子》,写的是一个私家厨房,专门做美味的饺子。

饺子端出来了。精美的白瓷汤碗,汤清还泛麻油香,撒了韭黄末。饺子包得大小均匀,严严密密,心事重重。一个一个,浮在水面,晶莹而粉嫩,像白里透红吹弹得破婴儿的皮肤。

这饺子不仅鲜美无比,而且吃了这饺子,还可以焕发青春。李太为了挽留住出轨丈夫的心,便常来吃这饺子,她被外表的回春所迷惑,越陷越深,以至于无法回头。

但外人不知道的是,这饺子馅儿,是用死去的婴儿做成的…比起吞下的饺子,人性上的欲望才是生出这恐怖食物的源头。

不过倘若真的能焕发青春,尝尝这饺子或许也无妨。

其实民间也有用胎盘包饺子的做法,说是大补。是否有科学依据我不清楚,但心理上确实有点过不去。

无独有偶,李碧华在另一篇《潮州巷》中,描写了一份美味的卤水鹅。

先斩一碟卤水鹅片。

挑一只最饱满的鹅,卤水泡浸得金黄晶莹,泛着油光,可以照人。用手一摸鹅胸,刀背轻弹。亲切地拍拍它的身子,放在砧板上,望中一剖,破膛后还有卤汁漏出,也不管了,已熟的鹅,摊冷了些才好挥刀起肉,去骨。嚓嚓嚓。飞快切成薄片,排列整齐,舀一勺陈卤,汁一见肉缝便钻,转瞬间,黑甜已侵占鹅肉,更添颜色。远远闻得香味。再随手拈一把芫荽香菜伴碟……

鹅的香、鲜、甜、甘、嫩、滑……和一种“肉欲”的性感,一种乌黑到了尽头的光辉灿烂。

这样绝伦的美味,可以俘获男人的心。据说这卤水鹅在清明前后最为肥美,卤汁也特别香,不知其中缘故。

故事中的父亲出轨,在某一天与母亲争吵,而后离家出走。母亲闭门大睡三天,咬牙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店铺,和一大桶家传的卤水。

令人意外的是,母亲接手后的店铺,生意越来越好。

外人并不知晓,这卤水里藏着父亲的尸体,是父亲的“心血”…

母亲为了挽留出轨的父亲,动了杀机。但母亲不知道的是,“我”从小就知道这件事,一直是我与母亲的秘密。

最后再谈一个《寻找蛋挞》,同样是李碧华的小说,不过这一篇中并没有恐怖的元素,可以放心食用。

它们在铁盘上,排列得整整齐齐,争相发放浓浓的蛋香、奶香、饼香……
一流中的一流呢,应是酥皮的。油面团和水面团均匀覆叠,烘香后一层一层又一层的薄衣,承托那颤抖的、胀胖的、饱满的、活活地晃荡,但又永远险险不敢泄漏的黄油蛋汁,凝成微凸的小丘。每一摇动,就像呼吸,令人忍不住张嘴就咬……
蛋挞是不能一口全吃掉的。
先咬一口,滚烫得令嘴唇受惊,但舍不得吞。
含在嘴里,暖热而踏实,慢慢吃。此时酥皮会有残屑,顺势撒下,一身都是。又薄又脆,沾衣亦不管。再咬第二口……

虽然蛋挞吃过很多,但读这段描写时,极其想来一个港式蛋挞尝尝。这一段文字将蛋挞的精致与丰满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禁勾起人们的食欲。

很多人说李碧华的小说是恐怖小说。但在我看来,李碧华的文字中透出的并不是恐怖,而是一种幽怨。在阴郁鬼魅的气氛之间,传达出的多是社会与人性的纠缠之下,女性身份的困境,以及无奈与无力的反抗。李碧华从美食的角度出发,讨论的却是人性之间的自私与不堪。

食色性也,品尝美食,又何尝不是品尝欲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