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4-18 07:14

甘肃天水有的,可不止麻辣烫。 

天水,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还有一项“特产”——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图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麦积山石窟在秦岭的一处险峰,洞窟多开凿在悬崖上,全靠架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相通。光是想象站在上面,都令人惊心。

甘肃是石窟大省,全省有石窟寺 (含摩崖造像) 219处。这么多石窟能保存下来,有一个重要因素——长期干旱稳定的气候。

气候变化了,石窟会怎么样呢?

西北暖湿化:荒漠变“江南”?

《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指出,全球变暖下,我国西北地区的气温上升,达到全球平均升温水平的两倍,降水量也以每十年9.32毫米的速率增加。

坊间有流传,气候变化让西北更暖更湿,西北的植被覆盖率会变高,荒漠可能变“江南”。

荒漠真的能变“江南”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气候变暖了,西北大部分地区确实降水变多,尤其是在西部内陆河流域,但有的地区降水量减少,比如甘肃省东部地区。不过,随着气温逐年升高,蒸发量的增长可能快于降水量增长,这会使降水无法长时间留存,难以被利用。

2019年夏,通往莫高窟窟区的大桥被洪水冲毁。 图源:莫高窟参观预约网

另一方面,西北地区极端暴雨增加,小雨中雨减少,叠加特殊的地势结构、土壤条件,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给当地造成损失。

举个例子,敦煌莫高窟依大泉河而建。2019年7月初,天降暴雨,莫高窟单日降水超过40毫米,赶上了年均降水量,山洪汹涌,破坏了通往莫高窟的道路,洞窟紧急关闭。

除了极端天气,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速,河流的流量增大,遇上降雨,也更容易发生洪水灾害。

2022年夏,塔里木河发生洪水,当地加固堤坝。图源:新华社

2022年夏天,塔里木河水量暴涨,干支流25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流量以上洪水,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昆仑山、天山冰雪融水远超往年,还叠加了流域上游的多起暴雨

需要指出的是,冰川融化带来的径流增大不是永恒的。在春夏季,下游地区农业需水时,山地冰川可以调节淡水资源,及时提供水资源。但当冰川消亡,下游地区将只能依赖自然降水,用水的不确定性将变高。

莫高窟第112窟-南壁及西壁。图源:敦煌研究院

气候变化,石窟会受到什么影响?

石窟群长期处在自然环境中,气候对石窟的影响是长期的。

麦积山石窟所在的秦岭山脉小陇山林区,雨水多,常年阴雨潮湿。洞窟内长期渗水严重,壁画出现大面积片状翘起、空鼓和脱落。

麦积山石窟第123窟壁画泥层脱壁(修复前) 图源:甘肃省文物局微信公众号

气候变化下,暴雨等极端天气更频繁,石窟的微环境也更不稳定。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岳永强说,2013-2021年,四次强降雨使得大气湿度增加,崖体内水分增加,洞窟相对湿度持续高湿,导致霉菌病害爆发。

环保机构绿色和平的一项报告指出,降水过程伴随着洞窟内的温度、湿度变化,会加速石窟酥碱、壁画脱落的病害程度。

图源:聪明地球人

具体来说,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洞窟内空气湿度变化,驱使岩体盐分向壁画地仗层迁移,不断发生溶解-结晶-溶解过程,这就是壁画的酥碱病害——也称壁画、彩塑的“癌症”。

酥碱最终会使壁画最珍贵的颜料层剥落,壁画变得面貌皆非

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中,砂砾岩易风化,泥质胶结物中的黏土矿物反复吸水膨胀,沙砾的胶结结构被破坏,壁画就会出现空鼓。

敦煌莫高窟第85窟地下水汽侵蚀,造成壁画酥碱脱落。 图源:绿色和平报告《文明的温度》

这样的例子有莫高窟第85窟,壁画因历史上长期以来洞窟温度、湿度的变化,地仗严重酥碱、空鼓、脱落,颜料层以小片状翘起(又称“起甲”)。现在,第85窟已经受到保护修复,成为古遗址和壁画保护的范例。

总体来说,石窟、壁画类文物对气温、降水等保存条件敏感。目前,全球气温达到过去2000年来最高,这意味着,全球许多古遗迹都面临同样的挑战:

图源:聪明地球人

一个好消息是,2023年8月,“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重庆大足召开。来自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尼泊尔、挪威、英国等国家的百余名石窟寺管理者、研究者和保护从业者,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护”的话题。

在论坛上,大家达成共识,呼吁加强石窟寺监测预警,探索开展预防性保护,预防并阻滞病害发育,最大限度降低和消除极端气候条件对石窟寺造成的破坏。

敦煌研究院也建立起洞窟空气温湿度变化与壁画病害的关联,为数十个洞窟的环境监测打下基础。大量的科研力量用于重点文物的环境监测、修复和修缮,期待这样的经验能够推广到更多的文物保护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