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4-19 13:17

“我等了太久,渴望在自己的家乡有一次主场作战,那里是我小时候F1梦想诞生的地方” ,出生于上海的中国历史上首位一级方程式赛车正式赛车手周冠宇说。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 图

终于等到你!本周将迎来2024F1中国大奖赛比赛日!️

从2004年揭开中国站序幕,到2019年举办F1史上第1000站比赛,上海国际赛车场的“上”字形赛道见证着F1赛事与上海嘉定的不解之缘,代表了中国在全球汽车运动舞台上的地位,是中国乃至亚洲赛车文化的重要载体。

来看小嘉粉丝们与F1的珍贵回忆,以及那份亲历中国赛车文化蓬勃发展的荣耀。让我们一起见证速度的风暴、燃情的轮回,见证新的传奇的诞生。

车手篇

“我是上海本地小囡,2016年作为保时捷控股车队(Porsche Holding)车手参加了F1中国站的垫场赛—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今年32岁的我,已经参与赛车运动24年了。非常开心今年F1能重回上赛场!”

——张臻东

(职业赛车手,电影《飞驰人生》林臻东原型人物)

“2017年的国庆节,我在马来西亚参加东南亚F4,与F1同场竞技,非常荣幸拿到冠军,在F1的舞台上出现了中国国歌以及中国国旗,那一刻,非常自豪,在这么一个重要的节日里登顶奖台,至今难以忘怀。”

——曹卓

(亚洲F3方程式冠军,上海CUR车队赛车手)

“崇尚速度,喜欢竞争,是每一个男孩子的原始本能。从学生时代的铁杆车迷,到现在拥有了自己的GT车队,赛车运动让我明白了顺利冲过方格旗的背后,不仅需要车手的奋力拼搏,更需要幕后团队成员的互相信任与紧密协作,这种团队精神延伸到生活与工作中,令人受益匪浅,这就是赛车运动带给我的精神财富。希望F1大奖赛上海站的重新回归,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赛车运动、爱上赛车运动!”

——陈辰(上海CUR车队赛车手)

赛事工作者

“2004年9月,我有幸担任首届F1中国大奖赛赛道辅助裁判,零距离感受赛车的轰鸣、速度和激情。比赛间隙,我在车队出发区域和一位车手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真是太幸福了,那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

——武海峰(赛道辅助裁判)

“一转眼,已经过去了11年,还记得我是2013年来到上海国际赛车场实习,从一个还未走出校园的学生成为一个体育赛事从业者,那么多年的经历都成为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最后一张是2019年F1中国站正赛日的清晨,当所有工作人员正走向工作岗位时,外方团队人员向我们跑来,热情地叫我们抬头,天上飞来了一架直升飞机,咔嚓一下,就留下了这张珍贵的F1一千站工作照片。正是有这些幕后英雄,才使得车迷朋友们观看到如此精彩的比赛。”

——Louis(体育工作者) 

“2019年F1中国大奖赛是F1历史第1000站,颁奖仪式期间,我来到仅有5人可以去的领奖台正上方,和其他摄影师一起高喊着汉密尔顿的名字,当代“车皇”恰巧路过并抬头朝我们微笑,于是我留下了这张可以载入史册的照片,这亦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里程碑。”

——钱俊(媒体人)

“2004年,还在上大学的我报名成为首届F1中国大奖赛志愿者,零距离感受到了赛车的轰鸣声和速度。这是赛事首日同学帮我在主看台拍的照片。 ”

——王家灵

 

车迷篇

“F1中国站进入20周年,作为迈克尔·舒马赫时代的车迷,2006年的中国站是不可忘却的。车王舒马赫站在领奖台的最高处,俯瞰红色海洋接受法拉利死忠的顶礼膜拜。然而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37岁的舒马赫面对镜头向全世界宣布:这是我最后一场蒙扎比赛,我决定在今年年底退役。虽然说2010至2012年舒马赫在梅赛德斯复出了3个赛季,再度来到现场的我清晰地感受到:舞台的中央已经改朝换代,舒马赫只是享受着比赛,而我只是在现场来看望一位老朋友。我的青春与热血都奉献给了舒马赫,都凝聚在了那台红色的法拉利248F1。在我的心里,他那场2006年10月1日的中国大奖赛,对我已经无可替代。”

——余儒文 

“我从小就喜欢汽车,不知道是不是和父亲是驾驶员有关系,基本上路上跑的汽车的品牌我都能如数家珍。记忆犹新的是2005年1月份刚到嘉定实习还不到一周时间,我就一个人冒着大雪去上海国际赛车场参观,从看台席到空中新闻媒体区再到车库的P房,让我对上赛场有了重新的认识,这么具有"上”字特点的赛道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天我就下定了决心下一场F1赛事一定要来现场观看。后来,我和我的偶像迈克尔舒马赫就有了近距离接触,所以这些年下来真的很期盼每一年的F1上海站。今年更不一样了,终于有了第一位中国正式F1车手周冠宇主场作战,期待小周有好的成绩,也期待F1中国上海站越办越好一直举办下去。 ”

——TottiXu

“2015年高考结束重新入坑F1,17年第一次到现场看比赛,18年很幸运抽到了车见,给瓦看了我画的阿布扎比领奖台画像和SF70H!19年亲历了第1000场分站! ”

——钱柯男

 

“2022年底,四个对赛车运动充满兴趣的同学走到了一起,我们拥有共同的理想——在中国推广赛车文化,推动中国赛车行业健康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在园子里做点事情——成立赛车协会。2023年4月,在看到学校发布海外实践立项通知后,我突然萌生了带队前往英国调研赛车的念头,作为赛车产业最成熟的国家,F1有一半车队聚集在赛车谷,且有大量赛车相关企业,每年举办上百场赛事。可以说只有了解英国的赛车产业运作模式,才能真正为中国赛车产业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我们看到了中英赛车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思考可以学习与借鉴之处,为中国赛车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中国赛车需要青年力量,这两年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投入产业,我们相信,中国赛车一定会越来越好,清华赛车协各大高校的年轻人了解赛车,热爱赛车,走向赛车。我们F1上海站见!  ”

——Patrick

“这张和维斯塔潘的合影,拍摄于2018年F1中国大奖赛之前,是在红牛官方赞助商活动时拍摄的。作为法拉利车迷我怎么会喜欢维斯塔潘?只因为看完了2016年F1巴西站的雨战中,疯狂超车、神奇救车等一系列精湛操作,被圈粉了,犹如塞纳附体。实际也证明了,近几年维斯塔潘是最快的车手。同时也希望今年我们的中国车手周冠宇,能在主场获得好成绩。 ”

——周士吉

“我是土生土长的嘉定小囡,听着引擎声长大的娃。2004年我读四年级,嘉定的学校为了迎接F1来到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班的班会课上,我积极参与了策划,我想是那时候种下了追求速度与激情的种子吧。2004年正赛的那天,学校组织了我们学生去现场观看比赛,那是我第一次身临其境体验F1的快乐。2012年,我攒下零花钱买了一张学生票去现场见证KIMI的回归,那一片海太耀眼了。2017年我成为了F1的裁判,换了一个身份成为比赛的参与者。后来连续每年都参与了F1大奖赛的马修工作。2024年,时隔5年我又报名参加了马修工作。今年也是我与F1结缘的第20个年头。一眨眼我都30了。我觉得喜欢F1是我人生坚持最久的一件事,我也会继续保持这份热爱~”

——淘淘

(亚洲F3方程式冠军,上海CUR车队赛车手) 

“2007年第一次去看F1,那年父母带着我去,正赛看到一半吵着要去外面买帽子,错过了颁奖典礼。后来2014年开始在家里的电视里看F1比赛,五星体育台。2018年第一次接触摄影,那年我中考,16岁一个人拿着老爸的老单反d80。买的是最便宜的180一张的草地票,顶着中考前被父母责备的压力去看了比赛。转眼看F1也快20年了,见证了红牛王朝梅奔王朝,希望这份热爱能一直保持下去,很庆幸自己出生在汽车之城。”

——施旸旸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1年4月的F1中国大奖赛,当时还是大学生的我很高兴能在家门口看到这场自己喜欢多年的国际赛事,作为当年的法拉利车迷,比赛当天我还特地身穿红色衣服为喜欢的车队加油助威。”

——王佳慧 

“18年前,为了F1,我把家从山西搬到了上海。F1的魅力在于,台前不到最后一秒很难分出胜负,变化就在千分之一秒间;幕后的高科技含量,还有运转管理体系的严密高效,都让我着迷。”

——陈靖 

“照片拍摄于2023年9月同济大学电车队(大学生电动方程式赛车车队)与奥地利红牛联合举办的日本大奖赛观赛派对上。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人一起线下观看F1。大家一起为发车呐喊、为失误而惋惜!2024年,终于有机会在上海亲眼目睹飞驰的F1赛车了。上赛,我来了! ”

——吕乐彤

“2004年的第一届F1中国站,彼时作为安亭小囡的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这项顶级赛事,在车迷老爸的熏陶下憧憬着这一天的到来,虽然未能进入赛场亲睹赛况,但是在引擎的轰鸣声中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也是我最棒的五岁生日礼物!20年后的现在,不仅因为赛车认识了挚友和伴侣两位人生的重要伙伴,还因为蒸蒸日上迎新跑,让我能在赛事之外有机会以脚丈量上赛!期待上赛的明天更加精彩! ”

——会跑的冰块

追逐极限,是我们的目标。突破极限,是他们的追求。这个周末,他们来了!让我们与各国赛车选手们一同迎接F1中国大奖赛的20岁生日,见证速度的风暴、燃情的轮回,见证新的传奇的诞生。

(原标题为《“我”与F1的20年(上)》、《“我”与F1的20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