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4-19 18:02
照片为师傅正在雕刻螺溪砚。聚传媒记者赖御文/摄影照片为师傅正在雕刻螺溪砚。聚传媒记者赖御文/摄影

【聚传媒特约记者赖御文报导】浊水溪溪石制成的螺溪砚,一直是台湾特有产品,堪称历史超过百年的台湾之光,不过螺溪砚广为人知的历史,却可能是一段假讯息!

螺溪砚在日治时期重新被发现的大概「传说」是:日治时代因为兴建浊水溪铁桥而重新发现螺溪石,有一位日籍监工发现螺溪石可制砚,因而出名。有的传说版本还提及这位日籍监工,发现一大块黑石头,大约有二百多斤,从溪中挖起好几天,经过日晒,居然还是湿润不干,所以运回日本,雇工雕琢,制成八十四斤的大砚台。螺溪石从此被日人称为「墨玉」,又称「台湾黑玉」。少数传说会提及螺溪石砚的发现者是「日籍技师村濑」。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这段传说流传非常广,有几位历史学者也曾经在著作中引用,例如在西元2014年出版的著作就说是西元1908年,日本人在架设二水与林内之间的浊水溪铁桥时,「日籍技师村濑在桥下发现后,运回日本加以雕刻。由于其色泽优美,易于发墨,贮水不干,村濑视之为珍品,后来螺溪砚就成为二水的民间特色工艺,爱好雅石者更深入浊水溪中上游挖宝。」还有学者提到有超大砚石制成了超大的砚台。

不过中华传播管理学会的研究发现,这段传说是否可信,颇有疑问。从台湾文献馆退休的文史研究者林文龙是彰化和美人,他在西元2010年就发表论文中就已经指出,前述关于螺溪砚的这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检诸旧籍,竟无文献可征」。而且早期「传说没有时间,更没有人名」,村濑监工之名是后来才出现。

针对螺溪砚,林文龙发现在日治时期能找到确切文献的资料,是几则《台湾日日新报》的报导:

早先的一篇是在大正5年(西元1916年)10月26日,《台湾日日新报》的一则新闻标题是〈东螺砚续出〉,内容提到「厅下浊水溪沿岸,古来出东螺砚石,驰名内外,其石坚硬滑润,或青色或紫色,或水波纹,或万点星,与彼端溪略同。不久前闻佐佐木氏:近年久乏拾得者,后因八堡圳路改修工事之际,在二八水庄河碛中,发现此名石,让爱砚家...大为惊喜。」

上面的这篇报导,明显提到螺溪砚是「续出」,可见记者知道本来就有螺溪砚,而且报导提及是八堡圳路改修工事,与浊水溪铁桥兴建无关;除此之外,报导只提到螺溪砚,却没有提到超大的螺溪石或是后来制成的超大砚台。这些都跟前述传说不符。

林文龙进一步指出:「《台湾日日新报》所载,属于新闻报导,发现时间为1916年(大正5年),地点及动机是『八堡圳路改修工事之际』,报导人为『佐佐木氏』,均极为明确。据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资料,浊水溪铁路拱桥完成于1905年(明治38年),与螺溪砚石重新发现无涉。台湾日日新报报导的发现,提供了正确时间及地点,足堪廓清长期累积的误导,还原本来面目,意义重大。」

事实上,清朝文人吴德功在日治时期写下的〈东螺石砚记〉就已经提到「今回佐佐木忠藏得一方」,连佐佐木的名字是忠,也早已写出来了。

由此可见,真实历史是大正5年(西元1916年),有一位佐佐木忠提到了螺溪砚石很有名,但很久没有人找到了,直到最近因为八堡圳路改修又发现。

聚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