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4-20 10:46

(中央社记者王宝儿威尼斯20日电)「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台词出自知名京剧「四郎探母」,艺术家袁广鸣曾陪著1949年渡海来台的父亲赏戏,父亲深受触动模样让他反思起家、家乡的意义,奠定他的许多作品起源。

袁广鸣在1965年出生于台北,1997年取得德国国立卡斯鲁造形艺术学院媒体艺术学系硕士,并以影像艺术成为崛起于台湾90年代的新媒体艺术家。今年袁广鸣代表台湾参展第60届威尼斯美术双年展,以「日常战争」展名直面存在于生活中的冲突。

「日常战争」源自他在2018年发展录像作品「日常演习」后写下的作品计划,「日常演习」以台湾人习以为常的万安演习为背景,借由军事演习意义对比日常,探问安定中的不安或是已经被人们习惯的危机。

袁广鸣接受中央社记者专访表示,他有许多思考来自于他的父亲,基于父亲所经历的时代悲剧,让他会渐渐思考起「不安的明日」或是「家」的创作主题。他的父亲当年18岁就来到台湾,但却在40年后才能回到中国探望家人,但回去后才发现全家只剩姊姊还在世,「他(父亲)去过后就再也不想回去了。」

袁广鸣说,当时陪父亲返乡后,促使他反思究竟「家」的意义对他父亲而言代表什么,父亲曾要他陪伴去国军文艺活动中心看京剧,演到「四郎探母」四郎回老家向母亲忏悔的桥段时,「我看我爸整个就崩溃了,然后转身发现,哇,全部与他同辈的观众都哭成一团,真的很震撼,我那时才意识到这真是时代悲剧。」

离家同时失去了家,袁广鸣观察,如父亲这样漂浮而失根的状态,其实如台湾缩影,台湾本身是岛屿,当年又处于冷战下未被解冻状态,就会形成边缘中的边缘,令人们觉得理想的地方一定是在他方,因此对「家」便会产生遗忘。

「我不会去找政治议题性的作品,但如果它来找我,我不得不去面对这样去做。」袁广鸣说,他从父亲身上产生许多灵感,并不定义自己是政治性艺术家,「我的作品都是个人而一般的日常生活经验。」(编辑:陈政伟)11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