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20 15:07
路汀的回答

香港消委会在哈尔滨麦道啤酒的呕吐毒素(DON)检出量为每公斤26微克。参考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就DON建议的每日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1微克,意思是指长期暴露于该水平以下对大多数人不会造成健康风险。

香港消委会也指出,60公斤的成年人一天喝四瓶哈尔滨啤酒没啥问题,但是因为呕吐毒素的潜在毒性,此次通告也是为了提醒提醒哈尔滨啤酒后续要注意优选原材料。

在中国内地,关于呕吐毒素的限量,根据《GB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其中对呕吐毒素在啤酒等酒类饮品中的限量并无单独要求,仅有针对“谷物及其制品”这一食品大类的限制,在玉米、玉米面(渣、片)、大麦、小麦、麦片、小麦粉等谷物及其制品中的含量,每公斤不得超过1000微克

但就在同一份国标,对其他真菌毒素在酒类饮品中的限量是有单独要求的如赭曲霉毒素,在“谷物及其制品”中的限量是每公斤5微克,而在葡萄酒中的限量是每公斤2微克,酒类饮品中的限量要明显比食品更严格。

国标也明确表示,无论是否制定真菌毒素限量,食品生产和加工者均应采取控制措施,使食品中真菌含量达到最低水平。

也就是说哈尔滨啤酒的回应确实没问题,它的谷物原材料呕吐毒素的含量应该是符合国家标准,但因为国家标准中缺乏其在酒类产品中的限量,所以就导致哈尔滨啤酒可能不符合其他地区的标准,这有点像钻规则的漏洞。

而且除了检出呕吐毒素之外,哈尔滨啤酒的酒精浓度标识也不够准确。根据香港消委会的检测,哈尔滨啤酒的标示为“大于或等于3.7%酒精”,而测试发现样本的酒精浓度达到4.67%,如以标示最低值计算,差异达到0.97%

说句实话,尽管哈尔滨啤酒没有违反内地的标准。但这种钻规则漏洞,对消费者不坦诚的做法,确实不太讨人喜欢。


多说两句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主体成分为DON(deoxynivalenol,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

呕吐毒素主要来自镰刀菌属,尤其是禾谷镰刀菌和黄色镰刀菌。

该毒素最早于1970年在日本香川县的一次赤霉病大麦中毒的病毒中发现;1972年,日本首次从赤霉病大麦中分离,并阐明了这种新的真菌毒素的结构,并将其命名为4-deoxynivalenol(DON);1973年美国从被镰刀菌污染的玉米中分离出了同样的化学物质,因为该种物质可以引起猪产生呕吐症状,故命名为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主要污染小麦、大麦、玉米等谷类作物。呕吐毒素对粮谷类的污染状况与产毒菌株、温度、湿度、通风和日照等因素有关。这种真菌大多在低温、潮湿和收割季节,在谷物庄稼中慢慢生长,一般在大麦、小麦、玉米、燕麦中浓度较高,在黑麦、高粱、大米中浓度较低。

当人摄入了被呕吐毒素污染的食物后,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反应迟钝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造成死亡。

由于中国传统饮食习惯中粮谷比例较高,使得呕吐毒素的危害更为突出。

为了防止产生呕吐毒素,一般建议收获后的谷物粮食在低温、通风环境中储存。小麦粉(面粉)贮藏的要注意防潮,通风良好,家中不要大量堆放。


参考

[1] GB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2] Cossette F, Mill J D.Phytotoxic effect of deoxynivalenol and gibberella earrot resistance of corn[J].Nat Toxins, 1995, 3(5): 383 ~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