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20 22:10
缺月梧桐的回答

秀才主要是因为要考举人,本身财源不足,所以入不敷出,会比较拮据;

因为明清科举也很费钱,也像日本现在考东大那样,讲究要上最好的补习班(私塾书院),好补习班才能让你增加考中的几率;

什么叫好补习班呢?
书院主教授最差得是个举人,往上是在野的进士主讲,再往上是退休的封疆大吏当教授;
级别越高越贵呗;
中秀才后:
曾国藩去长沙【岳麓书院】进修;
林则徐是去福州【鳌峰书院】进修;
左宗棠去长沙【城南书院】进修;
这都是顶级的书院;
左宗棠哥哥中举人后,放弃做官,在长沙开了一辈子私塾书院,可想而知,学费不会便宜的;
曾国藩当童生的时候,就参加过两个私塾,都是他们县城的老秀才开的;
因为秀才落榜很多次,考中秀才后,曾国藩还diss第一个私塾,说水平不行耽搁自己了;
但那也不是免费的啊。

而且这种顶级书院都开在省会,不说学费、书籍笔墨费,光省城的生活费也够乡下秀才喝一壶了。

要是立足本身,不再想上考,那应该小康,但是中秀才了谁不指望考举人呢?

举人才是跨越阶层:财力是自己和亲属土地全免税(秀才免5亩而已);权力是实权镇长级,秀才也就是个科员级,没权力;

秀才能做的最好工作是什么呢?最好就是讲,既不影响你考举人,也能给你薅点小钱;

那就是开私塾赚学费,但是大家也明白:书院私塾都是阶层分明的;

黄金:进士教举人、秀才;
白银:举人教秀才、童生;
青铜:秀才教童生和其他........
黑土:童生给村里小孩扫盲,洪秀全就干这种事;
越往下,顾客给的钱越少,因为你这个老师不厉害嘛;
洪秀全仅仅是能糊口而已;
糊口就是纸面意思,因为家长给你袋谷子或者地瓜就是学费了,不是糊口是什么?本质也就是个托儿所而已。

所以,现在有句话是:不怕你浪费,怕你创业,创业容易返贫;

对秀才来说,考举人就是创业:

占用大量时间,农业、商业、打工你都得放下,主要精力就是准备考试;

花销也看了,省吃俭用去省城最好书院长长见识;要是不去?不去,那只能指望自己是天才,自己硬打上去,虽然有,但概率更小了。

清朝四川是每3年录取20个举人,相当于每年全省前7名才可以做举人;

这难度,考一辈子的话都大概率拿不下,那可不穷呗。

都不用说明清,说现在你这么准备考试,你也得返贫:

你想考公,你一个县城里的人,年年去省会呆3个月半年参加补习班;
10年后,你还没考上编制,那么你不穷谁穷?
艺术类很有这特点,要去大城市找名师学习才可以进步:
为了学琴,郎朗家都卖房子了,就蹲在北京地下室里;
柯洁也是住在聂卫平的补习班里,母亲脱产陪读,不过柯洁家有钱,撑得住;
除了他们,多少人没能成名?
没成名,家里又没钱,可不就返贫了呗;

看看林则徐爸爸的生活,他就是一辈子秀才:

他的父亲林宾日因乡试不第,在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书塾。

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时庵第五女。林宾日、陈帙夫妇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次子即为林则徐。

林则徐出生时,林家已是家道中落,外债颇多。

林宾日虽为私塾先生,但因大部分用来还债;

加之家里“食指既繁”,开支日大,“贫窭益甚”,三餐都无以为继,时常断炊挨饿。

廪生的津贴,不足以养活一家人。(好像是年4两)

在此情况下,陈帙只得以女红帮补家计,她也将此剪纸手艺传于女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 林则徐在母亲的支持下,虽不用代劳家计,但每天到书塾之前,都会先为母亲姊妹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则再到店铺收钱交回母亲。

======

说起来《儒林外史》里的范进还真是天赋异禀,

他53岁还是童生,穷成那个鸟样,绝没钱上补习班;

中秀才后去参加举人考试,路费都是借的,(但是,他要是那次没考上,怎么办?还债走起。路费也是很贵的,穷家富路,去省城一趟吃喝拉撒容易吗?)

竟然连中举人和进士,

看看曾国藩、左宗棠、林则徐三人都是顶尖补习班加强过的,

范进真的是山野村夫硬打上去了。

佩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