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4-21 17:29
中国网购发达,但方便的投诉机制却让快递员屡遭重罚。图为大陆义乌和意电商产业园,工作人员在分拣快递。中新社中国网购发达,但方便的投诉机制却让快递员屡遭重罚。图为大陆义乌和意电商产业园,工作人员在分拣快递。中新社

中国网购发达,但方便的投诉机制却让快递员屡遭重罚。学者感叹,透过重罚快递员来保护买家的利益,会大大激化两者间的矛盾,被系统压榨的快递员未来可能报复买家酿成悲剧。

微信公众号「人物」18日刊发有关快递员投诉机制及其问题的报导,中国法律学者劳东燕对此在社群平台微博上发表评论。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这篇报导说,许多消费者因为收到「已签收」的物流讯息,但在家门口没看到货,在网上点选「未收到货」等相关按钮,结果让快递员被扣了人民币50元到200元(约新台币220元至880元)不等的罚款

消费者未收到货的原因很多,可能快递员送错,可以立刻找回;也可能是发货的商家漏发;又或者消费者转头一看,在家里附近的角落找到包裹。然而,只是想问「货去哪里了」就形同投诉,在快递公司的系统设计里,立刻形成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工单,而且没有撤销的机制。

不少客服会说,如果想帮快递员取消投诉,只需要在接下来快递公司的回访电话或简讯中,及时回复「满意」,就不会扣钱。但报导指出,现实是,很多快递员都表示,即便顾客回复了「满意」,工单顺利「完结」,还是会扣钱。

因为快递公司考核各个派送网点时,会看每个月的投诉率,只有极低的投诉率才承诺一定程度返还罚款。实务上几乎没有网点能达到这样的标准。

那些只是想问「货去哪里了」的消费者,事后心怀愧疚想为快递员维权,这些舆情反应都被归类为「二次投诉」,为快递员带来更多罚款。

这篇报导说,2023年8月,一名上海女性因按了一次「未收到货」按钮导致快递员被罚200元,她最后就一路把电话打到了中国邮政。这是快递行业的上级监管部门。她填写了自己想帮快递员撤销投诉的诉求,提交后才发现,它被归类在「我的投诉」栏。

她没有等来邮政客服的联系电话,只等来快递员的哭腔,「姐我知道你是好心,求你别再打电话了」。

报导说,电商平台的激烈竞争、使用机器大量取代人工处理客服,这些都是促使投诉机制演变成如今这样「方便、不够人性化」的原因。

根据微信公众号「学人Scholar」今天转发的中国法律学者劳东燕评论,这样的制度设计,把压力端放在最为弱势的群体身上,让快递员承担遗失等一切风险。这样的做法表面看来成本最小,也最没有阻力,因为风险被分配给了最缺乏议价能力的族群。

她说,这样的方式会带来很多的问题,不仅容易造成误伤,而且反过来道德绑架了有正常投诉需求的买家。目前的快递投诉制度继续下去,势必激化人际矛盾,发生恶性的刑事案件是迟早的事。

事实上,这样的担忧已经存在。在「人物」的报导中,作者在威科先行法律库中,找到50份与居民和快递员间纷争相关的行政处罚。

其中,有36个因被投诉而导致快递员与消费者发生激烈冲突的案例,基本上都是快递员在被投诉后采取报复行为,像是用胶水把对方家门的锁孔堵住;在公厕里写上对方手机号并加上「找小姐」;甚至还有肢体冲突引发的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