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市场的初期,AI PC如何定义市场商并没有达成共识。但对各大厂商来讲,更重要的是率先推出产品,争夺“上牌桌”的机会。

生成式AI掀起的这股热潮延续到2024年,终于开始影响到状态萎靡的电子消费市场。在今年开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2024)上,我们已经能看到AI在电子消费市场的落地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几个大型PC厂商,都在预告今年会推出自己的AI PC新品。

如果说2023年是大模型元年的话,那么2024年,或许可以被称为AI PC元年。

就这一点来讲,作为全球第一大PC厂商的联想动作并不慢,其在去年Tech World 大会上将战略从“All in AI”升级为“AI for all”,并提出了AI PC的概念。到了今年4月18日上海举行的联想Tech World 大会上,已经成为了联想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拿在手中向观众展示的实物。在这次大会上,联想公布了内置个人智能体“联想小天”的AI PC系列产品,售价从5999到17999元不等,覆盖Thinkpad、YOGA和小新等产品线,会率先在中国市场发布。

华为和荣耀的AI PC产品刚刚面世不久,联想的加入,让AI PC市场也颇有“战火重燃”的氛围了。联想在这次大会上,高调地将这次发布的AI PC系列产品称为“当前中国市场中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个性化电脑”。但实际上在现如今的PC市场上,究竟AI PC如何定义,什么样的PC才能被称为AI PC?市场上似乎并没有达成共识。

对于这个分歧,杨元庆认为,现在市场上对AI PC有着不同的定义,有的认为只要有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就是AI PC,有的是能使用云端大模型等等。在他看来,AI PC要具备五大特性:运行经过压缩和性能优化的、与用户自然交互的AI agent 智能体;具备更强的算力,支持CPU、GPU、NPU相结合的本地异构算力;容纳更多个人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并形成个人知识库;开放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保护个人数据和隐私安全。

虽然大家对此定义不同,但是现如今对各大厂商和品牌来讲,或许在市场的初期,定义如何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率先推出产品,争夺“上牌桌”的机会。赢家才有定义权,这是一个被市场验证过很多次的真理。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报告,全球PC市场已经经历了两年的持续下滑,虽然今年一季度数据略有回升,但是各个厂商“冷热不均”,业绩仍有波动的可能。根据 Canalys 目前的预测,在2024年出货的PC中,AI PC占比将会接近20%,也是各大厂商将希望寄托在AI PC上的最重要原因。

具体到联想身上,这两年PC市场的持续萎靡对联想整体业绩影响颇大,毕竟联想业绩依然高度依赖PC业务。但是AI PC的问世可能带来的换机潮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会。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智能设备业务集团(IDG)总裁Luca Rossi 在会后的采访环节中表示:“就像我们之前看到传统手机升级到智能手机的转变一样,最终所有的PC都会变成AI PC,可能仅仅需要差不多2-3年的时间就会实现这样的加速变化。”同时,他也强调联想在AI PC的发展道路上才刚刚起步,他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到2025年期间,可以看到更多先进的芯片解决方案出现,以更低的能耗提升AI处理能力。这是未来18到24个月芯片技术发展的趋势。

虽然包括联想在内的各大厂商对AI PC带来的市场变革期待颇高,但是就现如今的消费市场而言,技术的变革是否能够推动市场的扩容,这里面可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现在的AI PC市场还处在初期,市场不成熟带来的产品问题甚至消费者习惯和观念的培育,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于联想而言,除了AI PC 面向的个人用户,其作为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商,还有大量的企业客户。在AI爆发期的这几年里,如何抓住企业客户AI转型的机会进行业务扩张,需要对未来AI的技术路径有正确的认知,依靠技术在市场上优先拿到主导权。

杨元庆在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的下半场,一定是从技术突破进入到落地应用的阶段,此时此刻的关键词就是“落地”。落地的途径,就是涵盖智能设备、智能基础设施、智能解决方案和服务的三大支柱。

其对未来的判断是,个人大模型和企业大模型将分别通过内置个人智能体和企业智能体的形式,与公共大模型共存互补,从而构成混合式人工智能,这就是AI能够普及、应用的方向。

无论如何,对身处局中的企业来讲,AI已经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既然大家都认为继百模大战之后,人工智能的下半场重点在落地。那么未来AI将以什么路径在各行各业落地,AI个人设备将以什么形态面世……这其中主导权和定义权的争夺将会越来越激烈。联想作为传统PC大厂,如何适应新时代的产品和市场逻辑,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作者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