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4-22 08:00

·香港可以做源头创新,但转化需要广阔天地。内地的场景和市场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中之重,无论是人才、市场体量,还是体制结构,香港的科技成果发展离不开与内地的合作,背靠内地大后方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站在香港中文大学最高点霍英东遥感科学馆向不远处的海岸边眺望,商汤科技、思谋科技等一批从港中大实验室里走出来的科技企业背靠港中大腹地,面朝吐露港,将科技成果输送到更广阔的天地。

“在大学的发展蓝图里,研究不只停留在求知、挖掘和创造知识的层面,而是专注把研究、创新和企业建设成一个富于动力和生产力的连续流程,把研究成果转化成实体利润,把创新传输到全世界。”4月16日,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教授向包括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在内的媒体讲述了香港中文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师生负责创新,港中大为其开路。“从发明、创新到商品化的路很长,我们希望把这条路铺平。”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

香港教授培育的大豆种到了黄土高原

去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的大豆种子随“神舟十六号”升空,开启香港首个在太空进行空间搭载实验的农业研究项目。项目主持人林汉明是香港中文大学卓敏生命科学教授、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授在大学里主要是做基础研究,但我自己的愿望却是期待这些基础研究有一天能够离开我的实验室,走进农田去。”2010年,林汉明和团队全球首次利用全基因组测序证明中国野生大豆中的丰富生物多样性,开拓世界大豆种子资源研究新方向。由他带领的国际团队完成了首个野生大豆参照基因组,并与内地专家一起研究中国近100年最主要的130多种大豆的变化。

香港中文大学卓敏生命科学教授、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汉明。

“现时全球大规模种植的栽培大豆的基因组生物多样性都较狭窄,我国的大豆资源丰富,因此有许多发展的空间。”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林汉明带着他的大豆来到了西北的黄土高原。2014年,团队利用基因组方法在大豆中找到了耐盐主效基因,并据此育成新耐逆大豆品种陇黄1号、陇黄2号和陇黄3号,最近还增加了陇黄4号。在甘肃,他的大豆与小麦、玉米、胡麻、苹果树、杨树等间种,取得良好效果。团队也尝试在高海拔山区种植耐盐耐旱的大豆,甚至应用在耕地修复。2016年-2023年,陇黄1号、2号和3号在横跨2000公里的黄土高原上累计种植面积达118万亩。

陇黄1号、陇黄2号等。

“农业研究人员的愿望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每次看到我们的豆子在不同地方生长,我们都很高兴。有些时候,我拿着一把豆子在阳光下看,对我来说,它们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一样漂亮。”林汉明说,提升农作物价值很重要,这个价值包括营养价值、环境价值、人文价值。

在大学里,研究人员可能原先只希望发个好文章,但如果通过政府的推动,“我们就可以做到产学研结合,并借此推动香港科研力量与内地的结合,因为内地不仅提供了土地和人力资源,亦是香港最接近、最大的市场。”林汉明说,在中国,香港定位为对世界开放的国际创科中心。“我相信科学能够团结世界不同的人,通过民间合作走出去结交朋友,释出善意。利用香港特有的国际网络跟大家合作,我们真心期望能把我们在中国的经验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说好国家和香港的故事。”

搭建服务平台帮助教授转化科研成果

“我们一直鼓励大学成员创业,直接把研究成果商品化,输送到更广大的市场。”段崇智表示,港中大多年来孕育了多家出色企业,如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创办的人工智能企业商汤科技、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贾佳亚创办的AI企业思谋科技,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等人共同创办的聚焦产前血浆DNA检测技术并扩展至癌症早期检测的思为诺等,这不但完善了国家的创科生态,更为社会带来了实际经济利益。

香港中文大学知识转移办公室牵头负责科技成果转化。但教授到外面开公司,大学如何评价他们的成果?“以前我们没有标准,也不知道怎么评。后来我们就看教授做得怎么样、外面反应怎么样、我们应该给怎样的鼓励,我们希望我们做的事可以帮助教授发展,而不是阻碍他们。”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陈伟仪教授补充道。

为了支持师生和校友创业,2018年,港中大在深圳研究院设立了众创中心,面向港中大师生和校友提供创业托管服务。“初创公司不需要很大的地方,也不需要很多钱,只要有一个好主意试试看。去哪里找房子、怎么招人、税务怎么处理,港中大把这些托管了,你只要负责创新就行。”段崇智说,大学不是赚钱机构,港中大要为师生和校友开启创业第一步。6年过去,众创中心已经集聚了90多家小企业,其中4家已成为准独角兽。他希望这些公司能尽快在这里毕业,“离开我们是最好的,那就说明创业成功了。”

去年,港中大在京、沪、深建立科创网络,设立了6个新的产学研基地,包括北京中心、上海中心、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中心、创博港上海基地、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等,这6个中心都设立了创科中心,提供创业托管服务。最近,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了中大创新有限公司,将与业界通力合作,共同投资具有潜力的港中大初创企业,确保港中大在培养新一代创新科研领袖方面稳占先机。“大学是教书、科研跟社会服务三条腿,现在我们多了一条腿,这条腿可以把科研真正带到社会中。从发明、创新到商品化的路很长,我们希望把这条路铺平。”段崇智表示。

香港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与内地合作

“香港可以做源头创新,但转化需要广阔天地。”这是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院长秦岭的切身感受。他表示,内地的场景和市场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中之重,无论是人才、市场体量,还是体制结构方面,香港的科技成果发展离不开与内地的合作。

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院长秦岭。

2020年春天,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落户,专注于机器人、人工智能、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相当于港中大在福田区开了“分店”。这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迈出新的一步,也是港中大在深圳新一轮布局的新起点。

三类医疗器械和药物研究涉及政府机构的审批。“香港有很好的监管,但没有负责审批的政府机构。在香港完全建立起这套体制之前,到内地注册发展行之有效。”与此同时,秦岭表示,制造大型设备,产业界的工业资源也在内地。尤其是骨科器械,长三角地区是重镇,借助国家注册人制委托生产和审批上市需和内地企业强强合作。利用两地优势,通过源头创新,最终“香港高校和内地企业合作的创新产品可在大湾区发展,通过获得创新产品的‘绿色通道’,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获三类创新医疗市场准入将在全国使用,相关产品并提前获得CE认证可在欧洲市场流通, 服务临床。”秦岭表示。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于君。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于君从事胃肠道肿瘤发生机制、脂肪性肝病、肠道微生态和肿瘤等研究。“转化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胃癌、肠癌、脂肪肝和肝癌的研究,我们的重点是要发现一些早诊的标记物和治疗靶点,我们在这个方面发表了一系列早诊的论文,引导临床治疗。做科研要搜集很多样本。香港的病人样本很少,胃癌、肠癌患者实在有限。内地合作机构非常配合,为我们提供科研所需要的资源。我们找的一个新的标记物,全靠内地合作者,才能和不同医院实现多中心合作,进行相应验证。”于君表示,在科研领域,背靠内地大后方,双方实现合作共赢。在胃癌和肠癌的早期诊断标记物专利申请以后,于君团队和内地公司开展了合作。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系卓敏机械与自动工程学教授刘云辉。

过去几年,香港中文大学天石机器人研究所孵化了一批准独角兽企业,包括聚焦工业无人驾驶的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医疗机器人企业康诺思腾有限公司等,共吸纳创投资金约30亿元。该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系卓敏机械与自动工程学教授刘云辉也希望未来进一步加强和内地同行合作,推动机器人关键技术从0到1的发展。面向机器人技术研发,刘云辉团队开发了鲁棒三维成像技术,可对透明物体三维成像,该技术已在汽车、模块式建筑等领域批量化应用。针对抓起操作难,团队开发机器人智慧抓取及操作技术,具有柔性多指、多用途的巧手适合抓取药品等细小物体。“我们跟菜鸟合作,建立了中国最大的机器人柔性物流仓,应用无人叉车、抓起等技术,现在已经在无锡运行。机器人涉及软硬件开发,香港的优势是跟国际接轨,香港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可以做得更多,我们只要跟内地合作,利用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就有机会在机器人领域跟上国际步伐,一起发展。”

两地合作归根到底是人才交流

香港和香港的大学就像沙漏的通道,背靠祖国,面向世界,融汇中西。如今,段崇智对“沙漏说”又有了新的理解。他表示,沙漏的作用是控制时间。“洞口大,沙就流得快。我们有责任扩大沙漏通道,让沙子流转得更快。”

在段崇智看来,做大学,最重要的是知识、科技和社会责任感,这些就是沙。“我们要把沙漏放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创造出不同的科学发明,这些都是我们的任务。”

而人才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两地的合作,归根到底还是需人才交流。我们现在培养的高端人才大部分来自内地。”秦岭表示。

“仅我们一个实验室就已经和内地26所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目的是培养人才,合作共赢。我们实验室80%的人是内地来的,八九成学生是内地高校学生来这儿做博士或博士后。”于君表示,这些学生毕业后,很多回到了内地,成为各个医院和科研机构的科研骨干人才和临床转化人才。

“港中大和内地合作交流,第一是高手的交流,第二是学生的交流。”段崇智说,做教育“不单是要教我们的学生”,“而且要令我们的学生教他们的学生,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是最重要的。”

科技创新催生了需求,形成了产业,最经典的案例之一便是乔布斯推出了iPhone。“我们国家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可以改变全世界的人?香港和内地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温室,可以培养这样的人才。”段崇智表示,香港中文大学倡导通过研究和创新为社会创造价值,希望凭借大学作为人才高地和知识摇篮的优势,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创新中心,造福国家创新科技发展。

“大学更多是培养技术人才。”对于工程学人才的培养,刘云辉更加注重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好技术,再到工业界理解实际场景,结合过去的训练,最终把技术变成一个产品。”

但科技成果转化常常遭遇的问题是技术人才缺乏管理能力。“我们有很好的技术人才,但需要一个很好的CEO。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非常希望和产业界合作,他们有商业管理经验,对市场也比较了解。”不过,刘云辉也表示,技术驱动型的产业转化,特点是技术门槛高,工程人才在高校里通过训练,也可以培养成出色的商业人才。

大豆育苗中。

今年夏天,林汉明打算带着100个中学生去湖南看杂交水稻。也许学生未来不会选择当农夫,也不会做科学家,但他们可以看得更远,选择正确的目标全力以赴。“教育不一定要求每个人都要跟我做同样的事,只要他们能受到感染,能够选择对的方向,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大豆的故事,不但是给农民种子,种到世界各地去,我更高兴的是把它带到我们的教育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