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 news ( ) • 2024-04-22 09:21

央视网消息(记者 孙晓媛):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会同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创新建立“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民主协商、法治保障同行,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实践取得良好成效。

近日,“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内蒙古自治区。

在包头市青山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墙壁上挂着的一面面锦旗,彰显着人民群众对“政协+法院”这一工作机制的肯定。

2022年初,人民群众对“司法便捷”的呼声,引起了包头市政协的重视。面对群众期盼,如何充分发挥政协优势,精准对接群众诉求,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包头市政协进行了深入研究。

2022年5月,包头市政协与市中院共同印发《关于推进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搭建起“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运行框架,踏上了政协和人民法院配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探索之路”。

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萌芽状态,终止于诉前,促进人民群众对公平公正更加可见可感,是建立“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初衷。

包头市青山区政协委员、“政协+法院”特邀调解员祁文魁告诉记者,面对一些基层群众的纠纷,各级政协委员往往会和法官一起坐在老百姓中间,甚至走进田间地头、百姓家中,进行现场纠纷调解。

祁文魁认为,调解、协商是一个表达权利和义务的过程,在自由的环境中沟通,时间更充裕,更有利于双方当事人充分表达各自诉求,从而促进矛盾纠纷的有效解决。

在采访行程中,记者来到了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民法院。2022年7月,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道北社区挂牌成立“政协+法院”纠纷调解室。次月,在美岱召人民法庭设立“政协+法院”调节点。

调解室里,业主与开发商的一起纠纷正在调解中。土默特右旗政协委员、“政协+法院”特邀调解员李宝军告诉记者,政协委员将自身专业优势与密切联系群众相结合,大大降低了基层群众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的可能性,同时也降低了当事双方的诉讼成本。

据介绍,参与诉前调解的案件涉及买卖合同、民间借贷、婚姻家庭、劳务争议、物业服务等各类纠纷。案件虽小,却都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情。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

创新基层协商民主实践,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是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次次纠纷的成功调解,是政协工作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进一步走深走实的写照,也是政协委员将自身优势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

60多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60多年后的今天,在“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下,由法律界政协委员和法律专业工作者组成的政协特邀调解员队伍,为拓展“枫桥经验”、助力基层善治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思考。

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组织召开的媒体记者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区三级政协1064名特邀调解员共成功调解案件3791件。目前,“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已在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协和法院全面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