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23 01:39
清风徐来的回答

兵仙韩信: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一说起韩信,大部分人脑海里直接就会闪出“鸟尽弓藏”,“功高震主”之类的成语,跟着又是一声长叹,韩信死得冤啊……

那韩信死得到底冤不冤呢?所谓性格决定命运,韩信的本质就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

作为研究帝王权谋之术的顶级专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对韩信的评价如下:

夫乘时以徹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资治通鉴》卷十二 汉纪

译:抓住机会去谋取利益,是市井小人的志向;建立大功以报答恩德,是君子的胸怀。韩信用市井小人的志向为自己谋取利益,而希望他人用君子的胸怀回报,不是太难了吗!

对于司马光的评价,你可能不服。下面,我们就摆事实,讲道理,一探韩信其人品之究竟。

俗话说,人品事上见。我们就韩信一生中重要关头出现的人物做个梳理,看看韩信是怎么对待这些帮助过他或者是坑过他的人吧。

①南昌亭长

这时的韩信,穷困潦倒。由于经常吃白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讨厌。

毕竟谁家也都不富裕么。亭长家毕竟也不是地主,家里也没啥余粮。你看那泗水亭长刘邦,自己也是带人到嫂子家吃饭,直到听到嫂子演奏了一曲打击乐《羹颉之音》,方才作罢。

人家刘邦那是亲嫂子,毕竟说得过去。韩信跟南昌亭长充其量算朋友,一吃好几个月。人家亭长老婆有意见了,韩信于是“怒,竟绝去”

你说这叫什么人?你领个同学同乡回家,一吃吃几个月,就不兴你老婆有点意见么?就算你老婆有点不礼貌,你这个朋友应当大怒离去么?

②漂母

韩信从亭长家离去,还是继续流浪。有个漂母见韩信没饭吃,就把自己的饭给韩信吃了。韩信大喜,于是天天来,趁机吃了人家漂母几十天。

一个女人,靠洗衣为生,家里肯定是不富裕。韩信这一吃就按月数,怕人家象亭长之妻那样不给他吃了,于是就画大饼给人家:来日必有重报,巴拉巴拉.....

谁知漂母见识不凡,十分有格局,对他这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不健康思想,给予了严厉批评: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漂母,是谓大义之人也。

③屠中少年

韩信拎个宝剑天天要饭吃,当地的不良少年十分看不上,就合伙欺负他。韩信审时度势,于是就果断钻了裤裆,干脆认怂求了平安。

以上三人,都是韩信穷困潦倒时遇到的。我们来看看韩信当了楚王衣锦还乡后,如何回报这三个人的:

我们先说漂母,韩信叫人找来漂母,赏赐千金。

要依着我看,韩信更应当是“奉千金至所从食漂母”,而不应该是“召”来而“赐”千金,一幅暴发户嘴脸,我是看不惯这派头。

这无非就是通过漂母来显摆自己的人设么,反正我是没看不出来有什么感恩之心



再说南昌亭长。

韩信领着人,前呼后拥来到人家亭长家,拿出一百钱给亭长,对人家说:

“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这是特地上门来打脸啊。亭长好歹也供你吃了好几个月,将心比心也不容易。就算他老婆小心眼,你堂堂一个楚王,跟个女人较这个劲干啥?很有面子么?很有格局么?

再说了,人家亭长也没赶你走,又何必上门来恶心人呢?完全是小人嘴脸啊。

当年一样蹭饭被赶走的泗水前亭长刘邦,当了皇帝后,尽管赐了大嫂儿子刘信“羹颉侯”以示报复,虽说难听了点,毕竟那“羹颉”也确有其地,再说大小也是个侯爵。再后来想想自己也过分了,又赐大嫂为阴安侯,成为西汉四位女性侯爵之一。

还是俗话说的好啊:一碗米养恩人,一担米养仇人。至理名言,各位谨记。


最精彩的当属屠中少年。

韩信不仅把这个侮辱他的人任命为中尉,还把他拉到自己手下的众将面前,言词也十分的炸裂,当场惊掉众将下巴:

“此壮士也!”

我去,那个时候汉武帝还没有独尊儒术,完全没有以德报怨一说。韩信这思维如此超越时代,显然是为了解决当年钻裤裆的不良影响。可谓用心良苦,忍辱负重啊。

在当年那个时代,是崇尚报恩报仇的。比如李广怒杀霸陵尉,一不挖坑,二不陷害,上来就是一刀砍了。砍完直接打报告给汉武帝,理直气壮。

你用今天的观点看,叫公报私仇。你用汉朝的观点看,叫恩怨分明,大丈夫是也。

所以,你看韩信的作法,恩不清,怨不明。赏漂母千金时,气指颐使,完全不记得人家说的“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恶心南昌亭长时,只记得人家老婆的坏处,全然不念人家亭长数月的招待之情。

为了解决钻裤裆造成的“怂货”人设,更是惺惺作态,指鹿马,行为十分令人作呕。于是我想,当年亭长老婆要是一铲子下去,把韩信头开个瓢,说不定还得封个夫人。

④夏侯婴和萧何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淮阴侯列传》

韩信转投刘邦后,犯事当斩。是夏侯婴(滕公)看他仪表堂堂,就让人放了他。然后两人开始唠嗑,夏侯婴认为韩信是个人才,就跑去跟刘邦大力推荐了一下。刘邦对老铁夏侯婴十分信赖,于是就让韩信当了治粟都尉。

汉代的都尉,是仅次于将军的官衔。比如李陵,是西汉的骑都尉,给李陵接应的路博德,是强弩都尉。不然韩信也没资格和萧何打交道。

由于当了治粟都尉,工作中就认识了萧何。萧何认为韩信乃是军事奇才,于是说我要向汉王隆重推荐你。然后韩信就等消息,等了好久没动静,就以为没戏了,于是便撒脚开溜了。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淮阴侯列传》

韩信由一个死刑犯,再到治粟都尉,都是人家夏侯婴一力推荐。所以夏侯婴不光对他有救命之恩,更有举荐之情。外加萧何也是青眼相加,最后还因此诞生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美谈。

可是,这里我就在想,韩信这一溜,想没想过人家夏侯婴和萧何如何在刘邦面前交待么?

萧何也就罢了,这夏侯婴可是你的救命恩人啊。

人心如此凉薄,这也太自私了吧。要说韩信这是自私自利,我感觉都象是在夸他。

还记得韩信当年在亭长家的事么?

信矣知其意,怒,竟绝去。《淮阴侯列传》

完全是如出一辙啊。大概韩信天性如此吧。

⑤钟离昧

项王亡将锺离昧家在伊庐,素与信善。

这钟离味是项羽手下一流大将,与龙且,季布齐名。项羽死后,钟离昧跑到韩信这避祸。当年韩信在项羽处站岗时,跟钟离昧私交很好。

当年钟离味为楚军大将,地位比韩信高了不知多少,所以可堪称折节下交。

如今来投韩信,如果要真帮忙,就应当象夏侯婴救季布那样,向刘邦求情赦免。如果真的大公无私,就应当绑了钟离味,送刘邦处置。

这你又不上奏,又不交人,是几个意思?

无非是留在你这里,以备刘邦翻脸时用呗。因为项羽龙且已死,季布失踪,钟离昧在项羽残部中也是领袖人物了。

可刘邦一使诈,韩信就逼钟离昧自杀,拿钟离昧的人头去保自己的平安。

昧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昧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到。信持其首,谒高祖於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後车。

结果,卖友求荣无效。

钟离昧一死,韩信人品彻底崩塌于天下。如此无情无义,谁又会为你卖命?

⑥蒯通

韩信临死之前,曾仰天长叹:

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淮阴侯列传》

话说你死到临头,拉蒯通下水干啥?

好在蒯通口才了得,口才过人,一通巴拉巴拉之后,终于是虎口脱险,逃出一劫。

蒯通一生给人献过四个计策。

第一计:范阳献计徐公,保全性命封侯。成功。

第二计:献计武臣用徐公打广告,不战而降人城三十余座。成功。

第三计,献计项羽,失败。谢绝封赏离去。

第四计:献计韩信攻齐。成功。

第五计:献计韩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徐图之。失败。

对于韩信来说,蒯通之计就是他人生最正确的道路。如果他听了蒯通的话,不但改变了历史,也能逆天改命,最坏结果也不过一死。

据《汉书》记载,蒯通和好友安其生也曾向项羽献计。项羽不用,欲封赏两人,两人谢绝离去。

虽然献计内容不详,但都是好话只说一遍,不用即走,不贪富贵。但跟韩信却是苦口婆心,破例又复往说之。

所以,蒯通对韩信可谓是掏心掏肺。你不听就算了,临死又何苦害人家一把?

所以,辛弃疾在他著名的《美芹十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凡人之情,未得志则冒死亡以求富贵,以得志则保富贵而重其生。

辛帅之言,实为至理名言。

可惜了蒯通有通天之策,奈何所遇非人。

这大概就是天意吧。

[原创作品]

参考:《汉书》《史记》《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