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 精选博文 ( ) • 2024-04-23 11:21

第一次见到吕秀齐老师是因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吕喆教授来北京,要组个饭局,最后包括吴飞鹏、二傻、吕老师在内的好几个科学网上比较活跃的博主都参加了。吕老师因为喜欢“拍花”,还和也喜欢摄影的吴飞鹏探讨拍摄的技巧,感觉很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女老师。

随后的第二次交往其实是因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社长苏青准备组织《大师小文》《大家博友》两本纪念李小文先生的书的撰写之事,因为吕老师也是科学网上比较经常写文章的博主,也就在组织我们这些博主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时好像吕老师已经接近退休了,但是领导有令,加之她一直觉得对科学网博主们有感情,也就很愿意投入到这次事件中,并承担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后因为写这两本书,我和吕老师不断增进交往的次数,感觉成了熟人。

再后来我组了个科学网博主的群,有男群友起哄说我们得把科学网上所有的才女一网打尽才是,就邀请了吕秀齐老师和诸多堪称才女的女博主进到群里来,张艺琼也是其中之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应该在这个40人的小群里笼络了科学网上的所有才女博主,如有遗漏,还望告知。

吕老师是大姐的样子,其实我很喜欢网络上的吕老师,因为她每次发言都是非常暖心的。在工作中我感觉吕老师要沉默一些,但是网络上弥补了这个性格,反而是喜欢说话,说的也都是令人回味的隽永之语。

去年上半年,吕老师在科学网上写到过她感觉胃疼的博文,我关注到就会转到我们那个40人的群里,大家也就都跟着询问一下,吕老师就回应一下大家的关切,也有群友推荐各种方子给她。

到了去年的七月,胰腺癌就确诊了,作为癌王,是极为难对付的。但是,我想还是因为老是和科学打交道的缘故,吕老师就把这个事情写了出来,《与癌王抗争》的系列博文就从此开始了连载,我也是看到就推荐到群里让大家也关注。同时,也注意到科学网还特别给吕秀齐老师送了花,科学网的“老人”对于早期的博主们都是有感情的,让我也感慨了一阵子。想来被科学网惦记着也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包括每篇抗争文后诸多博主的留言也给吕老师带来了很多慰藉。

我和吕老师还有几段特殊的原因,那就是我写过一本科普类的书就会快递给吕老师,她也会随后写一篇书评。有一次我出版了一本《抗疫三千年——写给孩子的中国古代抗疫故事》的面向儿童的科普书,在书还没有印出来时吕老师主动讨要了电子版过去,并在读完后很快写了一篇书评,让我很是感动。

毕竟,每写一本书,我自己都不好意思找人写书评,甚至也很少找人写序,都是自序自跋,主要还是不好意思求人。还有一次是邀请朋友写了序,结果出版社没给放置在书里,更加让我不好意思了。吕老师不介意这些,作为一个老的科普作家和一生都在从事科学书籍编辑的资深人士,她愿意把自己的心用在这类事情上面。现在想来,没有利益,只为情怀,是颇有古侠客之风的。

月初我们在群里还聊过,大家也会关心吕老师的身体恢复情况,吕老师还说现在癌症都有了靶向药物,自己也心态积极,对于继续维持下去还是很有信心的,没想到4月21日上午与世长辞了。

再翻看吕老师给我的几本小书写的书评,联想到这些年来在各个层面的交往,让人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上面这段怀念的文字。 

 

吕秀齐老师作品:

儿童节聊儿童读物,荐陈安新作《抗疫三千年—写给孩子的中国古代抗疫故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341148.html 

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是残酷的,包括儿童在内的弱者永远是最大的受害者。自古以来,世界上还有一场场看不见的战争,这就是人类与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战争,其杀伤力可能远超过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甚至可以改变战争的走向和人类的历史。

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人类历史中,到处可见“瘟疫”的影子,人类的历史也贯穿了与瘟疫抗争的历史。人类从懵懂到科学清醒的抗疫过程异常漫长。

听说陈安老师又出了传染病话题的新作,还是绘本的形式,很感兴趣,等不到实体书了,一口气读完陈安老师的新作《抗疫三千年—写给孩子的中国古代抗疫故事》电子版,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在儿童读物玲琅满目、儿童科普读物丰富多彩的今天,难得读到这样图文并茂、好看有趣的科普读物,或者叫科学文化绘本更妥帖吧。

小时候的物质生活贫困,精神生活贫乏,科普读物更是难见到。可读的科普读物很少,印象比较深的有《科学家谈21世纪》,这套由李四光等科学家主编的丛书最早出版于上世纪50年代末,后再版重印多次,我们这代人通过这套丛书激发了对科技带来的美好未来的憧憬。

如今,当年科学家谈21世纪的许多憧憬已经变成了现实,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传染病……

我们在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也绝不能忘记历史,历史告诉我们许多,历史教育应该从儿童抓起。其中也包括涉及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

科学总是同历史文化掺杂在一起,相比灌输型的知识读物,孩子们更喜欢通过生动的故事了解人类伴随认识自然、同大自然抗争的那些事情。儿童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接受能力有限,但他们会记住故事,通过故事了解一些常识、思考一些问题。知识灌输型的科普似乎已经过时。

陈安老师是我佩服的文理兼备的老师之一,他读书颇多,善于从大脑中的书库调集需要的东西,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创作。总其新颖的一面。陈老师目前科学文化著作颇丰,创作热情高涨。多读书是创作不断的源泉

喜欢陈老师的文笔,写作中叙事的严谨。《抗疫三千年—写给孩子的中国古代抗疫故事》,关于这本书的具体内容,我想在前两天陈老师的博文中已经介绍过了,我就不多介绍了。总之绘本文字引人入胜,可读性强,以生动的语言、合理的结构描述了中国古代几千年与瘟疫(传染病)抗争的历史。不错的少儿读物。

文中的插图也是我喜欢的风格,虽然算不上精美(内容需要)但算得上精致,看得出来插图作者是用心去做的。想想当年我进行少儿图书写作时,总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插图作者,这个既需要成本,也需要真心想做好一件事的责任人。而不是随心所欲,不负责任的胡乱发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必须对他们负责。

祝贺陈老师首部儿童科普科普绘本顺利出版!强力推荐一下。也希望陈老师有更多好的科普作品问世并脱颖而出。科学普及,特别是少儿科普一直是我关注的。儿童科学作品创作,也是一件很具挑战性的事情。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1430941.html

上一篇:为什么说学者要以批判性思维为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