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盒游戏新闻 ( ) • 2024-04-23 15:50

大家好,我是阿qi。上期看完了七彩虹对背插主板交出的第一份答卷,不知大伙是否满意呢。书接上回,很多朋友都在催,想看这款支持背插机构的特殊设计机箱。

 

于是,这期体验主角来到了机箱——七彩虹iGame C23MA Ultra Z,跟上期主板同属iGame ULTRA系列的一款背插结构的M-ATX机箱。

 

喜欢的朋友,欢迎点个关注喵,来点盒电,秋梨膏阿qi在此谢过各位赛博义父,感谢支持

Ultra家族背插双雄:机箱&主板

我看黑盒最近挺流行搞游戏黑红榜,我也简单来个优缺点的黑红榜帮各位省个流~

个人主观结论

以上结论仅由我个人主观感受得出,经供参考。


开箱

首先,先来简单开个箱。

经典黄纸箱包装,很质朴

拿到手第一感觉就是挺沉,包装箱体小大倒是还好,尺寸中规中矩,就是常规的MATX机箱外箱大小。

箱体外围也做了ULTRA主题元素点缀

作为点缀,外包装上除了本体与型号外,还有一行行由艺术字组成的波普元素设计。

常规内包装,上下泡沫固定+塑料套袋

打开外箱可以看到,内部包装设计很常规:机箱由两块上下泡沫进行固定,泡沫厚度还可以,本体由一层塑料袋子套着。


机箱外围

外观设计

在简单的卸下包装后,接下来就是机箱本体了。

Ultra家族元素设计

外观上一眼就能认出是七彩虹ULTRA系列产品,色彩选用经典ULTRA主题桃红色线条勾勒白色主调,二者交融之下再配合家族式潮流波普设计语言,机箱整体十分新潮耐看,按我理解来说就像一件现代工业下的艺术品。

主题元素随处可见

ULTRA元素设计可谓是随处可见,纯白色打底辅以桃红主题色&灰色线条、艺术字,与上期ULTRA Z背插主板一致的波普设计语言。

背部设计十分洒脱

背板设计很有意思,正中心一个巨大的桃粉色ULTRA LOGO与折角线条贯穿,配合四周艺术字与线条组合成边框。此外,背板左右两侧有着大面积的冲孔网孔进行散热、通风。

玻璃侧板有一圈艺术字围绕,与背板相互对应

玻璃侧板不仅仅只是一块白框玻璃,白色边框之上也细节地做了与背板对称、一致的线条 + 艺术字环绕。


防尘网

顶部采用可拆卸的磁吸防尘网,上方也依旧是有Ultra元素

顶部配备了白色磁吸防尘网,同样,上面甚至也细节地设计有斜体ULTRA元素。

底部防尘网也是磁吸但做了框架一体化,但有个莫名其妙的箭头

不同与饱含设计的其他面,来到底部就变得很朴素了。底部配备一个长方形防尘网,面积覆盖了整个电源仓通风开孔,采用多点磁吸式设计,方便拆卸、清洗。

但让我有些迷茫的是这个正前方的箭头(图右下角),让我最开始误以为是抽拉式,抽半天抽不出来……就很抽象。

前面板嵌入了一块高密度冲孔网

卸下前置面板可以看到,面板内部嵌入了一块高密度冲孔网板,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尘作用,网板通过多点位卡扣&底部三颗螺丝进行固定,理论上可拆卸清洗。


快拆结构

玻璃侧板快拆结构

背板快拆结构

玻璃侧板与背板都做了一样的快拆结构,仅需要通过背后上方提手轻轻一掰就能打开,十分方便快捷。

由上方球形卡扣+底部两处插梢组成

由于背板与玻璃侧板固定结构一致,就以玻璃侧板为例来看。通上方三个球形卡扣加底部类插梢式固定设计,拆卸时仅需先掰开上方卡扣,再将侧板向上抽出即可。


IO面板

机箱IO面板位于顶部,箱体的右上角

机箱IO接口给的很全面,除了常规的开关机、重启、USB 3.0外,还配备了极为先进的音频/麦克风二合一接口以及一个USB Type-C。


附件部分

附件一览

说明书、5根黑色扎带、2个白色卡扣、一包螺丝(不包含碗)

我认为附件部分是让我不满意且最需要改进的部分,有细节但不多。

所有附件如上图所示,其中卡扣是白色,但来到扎带跟螺丝的颜色却变成了黑色。若是对于想装纯白色调主机的朋友来说,颜色细节是不够到位的。


说明书

高情商叫精简,低情商叫简陋

说明书部分实在是不尽人意,虽然装机过程介绍较全面了,但依旧在很多细节上没做到位。比如螺丝种类说明、风道规格介绍等都没有详细描述,且纸张太过节约了,我感觉可以模仿之前主板的说明书,将能以视频呈现的装机部分以二维码形式展出,省下的空间交给配件介绍,我个人感觉会更合理些。


螺丝

螺丝部分是我必须批评的点,也是我最讨厌的一种包装形式。

单纯直接地将多种不同螺丝简单粗暴的混为一包打包,甚至连说明书上都没对螺丝有分类介绍……这对有装机经验的朋友来说倒是没什么大问题,但对新手小白而言那就头疼了,哪分得清哪个跟哪个。

别家白机箱都送的白螺丝啊……(右)

然后就是螺丝的颜色问题,我的观点是既然做了白色主色调的机器,那么能白化的地方尽量白化吧。但也不排除喜欢黑白熊猫配色的朋友,因此,颜色方面也不能强行算作是缺点或者不足,只能说是见仁见智了。

附件螺丝一共有六种

种类方面,我来帮官方补充吧。一共六种如图所示,当中大部分用途都跟名字一样。其中铜柱帽是用于固定主板铜柱用的,方便调整M-ATX、ITX两种不同版型的铜柱布局。

螺丝数量如图

螺丝数量方面还算合理,足够一次正常装机使用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它少见的配备了风扇长螺丝,数量则是14颗刚好用完,没给多一两颗做冗余,这点不够好。至于长螺丝用在哪的,先卖个关子,后面会提到。


机箱内部

拆掉侧板与背板,接下来带大家来看看内部设计。


风道

风扇区域共五个,最多支持高达12把风扇

先上热菜,风道设计。作为卖点之一,机箱设计了共五个风扇区域,最多支持12把风扇。支持360水冷,但仅能安装至顶部,无法前置安装。

安装方式上,底部三把风扇会用到前面提到的长螺丝,一共14颗其中12颗分为3组,每组4颗固定一个风扇。最后剩下的两颗并非冗余,而是留后面使用。

区域展示&风道建议

风道建议如图所示,常规前面、底部进风;顶部、尾部出风,侧边可进也可出。不过一般不建议全部上满,我个人的话,会选择舍弃底部、保留正面、顶部以及尾部,侧边则是出于美观建议加上,最多9把基本够用了。

安装前置风扇需要拆卸前面板

由于让位空间设计,前置风扇装在前面板内部,安装前需要拆卸前面板。很反常规的就是固定螺丝需要从机箱内部上,为保证安装时的手部空间,建议在主板、散热器安装前将风扇装上。

其中最内部的一排螺丝属实是有点难为人,工具方面推荐使用转角螺丝刀或胶钉固定。

最后两颗长螺丝用在最底部一把风扇的固定

前置风扇的最底部,由于电池仓隔断无法从内部安装,而是选择设计了螺丝孔(12cm/14cm都有)搭配长螺丝从外固定。

既然都用到长螺丝了,且内部固定的方式特别反常规,我在想为何不把前置风扇统一做成用长螺丝固定。虽然我也能理解额外设计会提高成本,但就目前的安装方式而言还有优化空间。

出厂预留铜柱相比标准MATX规格少两颗,需自行安装

来看机箱前仓部分,如图可以看到出厂预留的铜柱相比常规方形MATX的24.8cm*24.8cm尺寸规格来说,少了两颗,需要自行手动安装。

默认的铜柱孔位应该适配的是常见于丐版的24.8cm*30cm窄长规格MATX。

不是仅支持背插机构,常规M-ATX主板也能兼容

虽然主打的卖点是支持背插结构,但机箱依旧为常规MATX主板预留了开孔供以走线,从而实现完美兼顾背插与标准结构。


散热器限高&显卡限长

官方宣传页标称数据

先来看下官方标称的数据,显卡限长390mm,CPU散热器限高172mm。

地台至边框高度195mm

粗略实测地台到边框的高度为195mm,算上铜柱高度与主板高度约20mm后,得到散热器限高大致为175mm,与官方172mm接近。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仍以官方为准。

PCIe槽位至前置风扇框约400mm

显卡限长跟官方数据也十分接近,用尺粗略估算约400mm,实际仍以官方为准。


PCIe槽位

五根PCIe插槽

相比常规MATX机箱的四根PCIe插槽,五根插槽设计能轻松兼容多槽位厚显卡,同时为显卡提供更大的底部进风空间,提高散热效率。

小细节:边框做了偏位避让

提到PCIe,有个小细节我认为值得夸赞:固定螺丝上方的边框做了偏位避让,拧螺丝时角度不再需要倾斜,更加直接方便。

 

背部设计

背部最大卖点:兼容背插结构

背部根据背插主板的设计规范进行了开孔,能够轻松兼顾市面上大部分主流背插主板,对上期的自家iGame B760M ULTRA Z主板更是完美兼容。

孔位细节,完美嵌入背插接口

如图可以看到,搭配自家iGame B760M ULTRA Z背插结构主板,各开孔将主板接口分为成五个区域,位置一目了然、直观。我第一次装背插结构的主机,总体感觉很轻松,没啥难度。

背插结构会使背板空间更宽,但也只是宽一点点

由于要容纳背插接口,机箱从空间出发考虑增加了背部宽度,用尺子测量下得到宽度仅为25mm,相比常规机箱变化不大,且增加的宽度从视觉上感知也不大明显。


机箱IO面板线

机箱IO面板线有四根,颜色为黑色

线材方面,机箱IO面板配备了四根线,分别为USB 3.0、USB Type-C、开关机&重启等一体跳线、音频线。颜色是常见的黑色,没有做白。我的观点跟螺丝颜色一样,希望做白,但这依旧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算不上缺点。

一体式跳线

其中机箱跳线整合了开关机正、负线 + 重启正、负线 + 硬盘指示灯正、负线,直接一体化为一个接口。这种改进我举双手赞成,对新手小白友好度拉满,不再需要繁琐的接好每一根小跳线,进一步简化装机难度,这才是现代化机箱该有的接口。


硬盘安装位

底部电源仓位配有一个硬盘架,内置一个抽拉式硬盘格

底部仓位配备了一个硬盘架,内置一个抽拉式硬盘固定格。硬盘架支持两个2.5寸/3.5寸硬盘,一个固定在抽拉内阁,一个固定在顶部。

硬盘架可拆卸

硬盘架通过底部螺丝及卡扣固定,通过取下底部磁吸防尘网可以看到两颗螺丝,卸下螺丝朝外滑动即可拆除硬盘架,可使内部电源仓空间更大。

一般来说我个人不建议拆卸,首先内部电源仓本身空间很富裕了,即使留着硬盘架,内部空间也足够走线。其次,拆卸下来容易丢失,万一日后要用呢,是吧

主板背后还有一个2.5寸硬盘位

除了常规的电源仓硬盘架外,主板背后还挂载有一个2.5寸硬盘位,通过手拧螺丝+插销固定。


电源仓

俺の17.5cm超长矿龙电源都能轻松进去

电源仓空间可谓是十分充裕,为此我专门拿出我最长的电源来试,17.5cm的矿龙都能轻松兼容,更不用提主流16cm甚至14cm的标准ATX电源了。

不仅如此,在卸下硬盘架后,电源仓空间将会更大,能轻松兼容市面上大部分ATX电源。


装机展示

配置部分

简单展示下本次装机配置:

演示配置

上机效果

装好后的效果

得益于主板与机箱师出同门,是同系列的背插结构,因此装起来十分顺手,没发现两者有不兼容的地方。

显卡供电线反而成显眼包了

点亮机器后,可以看到正面除了显卡供电线外,其它线材近乎隐藏,观感十分不错。

侧边跟底部没半点线材,赏心悦目口牙

主板底部与侧边都变得很干净,不再有繁杂的线材停留,清爽干净。

其实正面还是有些线的,仍不能称之为完美

虽然说正面依旧还是诸如风扇线材以及显卡供电线的走线,但已经很少。这也算是给工程师留作业了,希望日后能有巧思来优化这些线材,距离完美背插越来越近了。


风道测试

既然装了机器,不整个活我浑身难受就来试下模拟与机箱有关的风道测试吧,本次测试不够严谨,仅供参考,图一乐。


测试准备

测试选用FPU单烤CPU记录温度,以及FPU+甜甜圈记录CPU&GPU温度。

配置部分显卡由于演示用的RX590 GME为矿卡,改用舍友那借(qiang)来的RTX 2060S。

变量为侧板闭合/拆卸

变量为侧板闭合/拆卸,简单模拟下开放风道,检验开放状态下与机箱闭合风道下的温度变化。

风道情况:5把进风、4把出风

机箱风道情况如图所示,前置加侧面共5把进风,顶置与背部共4把出风,属于是较为合理的常规风道。

待机温度方面,CPU为35℃左右,GPU 46℃上下。


FPU单烤

打开玻璃侧板,十分钟,CPU 79℃ GPU 40℃

闭合玻璃侧板,十分钟,CPU 76℃ GPU 40℃

FPU + 甜甜圈 双烤

打开玻璃侧板,十分钟,CPU 80℃ GPU 66℃

闭合玻璃侧板,十分钟,CPU 79℃ GPU 67℃

温度整合表

合上玻璃侧板的温度甚至比开放更低

通过整表可以看到,温度表现上合上玻璃侧板会比开放更好些许,但不多。

我感觉造成的原因可能是拆下侧板后内部风道乱了,不够集中。

只能说明确实还不够严谨,下次有空再用全开放式的机架装一次比比。


总结

七彩虹iGame C23MA Ultra Z作为一款背插机箱我认为是七彩虹的一次不错尝试,一次将ULTRA主题融入机箱的尝试,又或是一次对未来DIY新兴形式设计的探索尝试。

显卡供电线太抢戏了,啥时候给我安排下背插显卡,秋梨膏

但是,与光鲜亮丽的外表相比,细节方面明显还需要很深入的打磨。比如颜色上明明是纯白主题,但又不完全纯白;附件方面有些过于简单,说明书、螺丝包装方式等对新手小白考虑不够。

新潮美学的尝试,ULTRA家族语言

最后,499元(京东送50元E卡,就当449元)的定价,它值得买吗?

我认为还能再降降,论七彩虹最擅长的性价比,明显它是没做到位的。想买的朋友建议等等618等降价入手,没感觉的朋友就当看个乐子研究研究背插机箱了


文章最后感谢看完的各位赛博义父,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来点盒电秋梨膏

为您随时带来最新奇的产品体验(目前只有七彩虹肯借测,感谢一波七彩虹。同时也欢迎其他品牌方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