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4-23 19:23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环保影像:从记录到启示”论坛在北京举行。旨在激发青年学子关注自然生态,提升环保意识的“重新发现计划”环保影像征集活动,也在本次论坛上正式启动。

与会者一致认为,影视多元融合对于推动影视新质生产力十分重要,特别是与环保等多元议题和跨界交流,可以提升影像内容的影响力。据介绍,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重新发现计划”环保影像特别单元,将通过呼吁年轻镜头传递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怀,用生动鲜活的影像语言讲述环保故事,让绿色镜头照亮生态微光,共同点亮地球的可持续未来。

与会嘉宾合影

纪录片的发展源头,就是生态自然题材纪录片

在论坛第一个议题“绿色镜头,用影像为环保发声”中,纪录片《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制片人郭永浩首先发言。

“绿色镜头,用影像为环保发声”与会嘉宾

在他看来,自然影像的拍摄有一定特殊性,就在于是它的在场性。“我们拍十次,摄影师十次都可能拍不到要拍的东西。而拍摄自然影像在中国实际上是一个学科空白。很多应景式的创作,往往最后都拍成了主题先行的宣传片,其原因在于素材的获得性上非常差。而解决掉在场性最好的办法是在地性的培训,可以说《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开启了这种工作模式的一个起点。”

“年轻的同学们,如果未来想走自然影像拍摄这条路,应该注意以下三点:首先,不管你学什么专业,你得是个科学家,要知道物理世界的边界在哪里。这包括你手头机器的性能,所有物种的习性、它们的分布,这样你才能够做出准确的预判;其次,你得是个艺术家,美学素养能潜移默化地在创作中起到关键性的引导作用;最后,你应该是个修行者,能看到人类和世间的苦难,这样拍出的作品才有力量。”郭永浩说。

电影《雪豹》的出品人南吉在发言时,先缅怀了去年过世的万玛才旦导演,并强调一个真诚的、正能量的好故事才是打动出品人的必杀技。“电影是在三江源,这一海拔5000多米的无人区取景拍摄的,这片美丽圣洁的地方也是雪豹的栖息地。我们是在10月份开机,当地气温已经零下20多摄氏度。在这样的极寒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的拍摄,我们搭建的帐篷内外竟然长出了嫩绿的小草,这令大家非常惊喜。人与自然从来就是共生的,我们爱护了自然,自然同样也治愈了我们。”

纪录片导演史哲宇认为,一个好的影像作品既是能够影射世界的镜子,也是能改变世界的锤子。“世界纪录片的发展源头就是生态自然题材纪录片,甚至纪录片的英文单词documentary也来自生态自然题材的电影。1922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就是由罗伯特·弗拉哈迪自编自导的。他拍摄了爱斯基摩人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他们与白人交易、捉鱼、捕猎海象海豹、灶火烹饪,以及建筑冰屋等场景,表现了人类在严苛的自然环境下如何守望相助,同自然和谐共生的经典主题。”

“在中国也是一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最早能引起世界关注的纪录片,也多是生态自然题材。1992年,孙增田导演执导的《最后的山神》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纪录片,讲述的是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人孟金福一家,如何面对剧烈变革的年代,放弃世代的山林生活搬迁到城市的故事。”史哲宇说。在他看来要拍好自然题材纪录片要有一颗恒心,因为创作周期往往会动辄数年,“比如我们要拍摄某种动物,单单是让它能够适应数十米外的摄像机镜头就要花费大量时间,而只有当它真正适应了周遭的存在,展现出的生物行为才可能是自然真实的。”

环保题材也要讲好电影故事

论坛的第二个议题“生态微光:汇聚行动的力量”由班夫山地电影节、国际海洋电影策展人钱海英,海洋纪录片导演、深圳市绿洲环保公益事业促进中心理事陈陈,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理事杨旭等共同讨论。

“生态微光:汇聚行动的力量”与会嘉宾

钱海英分享了她在中国推广户外活动和自然纪录片的经验。她观察到纪录片趋向电影化的数量在日趋增多,并强调了故事在环保电影中的重要性。“这次北影节上有一部纪录片《鲸鱼之歌》,鲸鱼的‘歌声’听来很像电子音乐,但每一条音轨其实都是大海中鲸鱼的原声。片中有一位从事研究、保护鲸鱼30多年的科学家,讲到有一次他在潜水的时候发现两只鲸鱼一直在追着自己,靠着他非常近,直到他登上船艇,这才发现原来还有一条鲨鱼在附近游弋。他保护了鲸鱼这么多年,那一刻感受到鲸鱼也在保护着他。这样真实感人的故事呈现在纪录片里,无疑更能打动观众。”

陈陈讲述了自己走上纪录片导演之路的经历,以及拍摄《寻找珊瑚海》之初在项目资金上得到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支持。“《寻找珊瑚海》记录了在全球变暖大环境下,在海底保育珊瑚的组织和个人。2019年,摄制组来到菲律宾,我采访一位当地的老人,他将近60岁了,带着一群渔民在海底全境种下百万株的珊瑚,在他看来海洋给陆地提供了很多的氧气,他们在海底种珊瑚是对海洋渔业的一种反哺。”陈陈表示自己下一个拍摄计划是根据故宫的《海错图》探索古代海洋世界,发起保护计划,且该项目已入围法国阳光国际纪录片节。

在提问交流环节中,一名现场学生观众针对自己即将投稿“重新发现计划”单元的作品,向在场嘉宾咨询如何有效提升影片内容的吸引力。对此,陈陈建议提问者通过资料搜集和实地采访来挖掘故事,以增强故事的细节性,构建影片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方式。钱海英则建议提问者深入研究生活,找到能够触动自己和团队的情感和故事,从而更好地吸引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