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24 00:31
艾德思论文润色的回答

前面有答主介绍了几位英年早逝的科研人才,多数是发生猝死,再加上媒体也时常传出某某博士猝死的消息,众多科研同胞们为之惋惜的同时也心有余悸。

猝死是一种隐蔽的、突发的严重疾病,大部分诱因是冠心病, 其次包括作息不规律、生活习惯差、情绪不稳定、精神高压力等也是诱因。其实不只是科研人员,猝死这一现象越来越年轻化,百度搜索“猝死”,令人心惊:

在论文至上、基金项目至上的科研领域,脑力和体力的消耗都非常巨大,再加上废寝忘食、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等状况,无一不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

我们祖国日益强大,多个领域都赶超英美,我之前的回答有贴过Clarivate的今年的统计,我国2018年的论文发表数量成功超越美国位居世界首位。那么这个成果怎么来的?论文发表很容易吗?抛开水文不谈,甚至说即便是水文,也大部分是苦做实验无果,上有导师催促,下有毕业提醒,中间还夹杂自己与同行的对比和不甘落后,然后投水刊发水文。但以我多年接触科研人员的经验来看,几乎所有的科研人员,在课题之初,都是抱着高优秀成果、发高影响因子论文的目的去做的呀!他们怎么会不废寝忘食的去努力呢?“996”吓坏了很多人,唯独科研人员不屑一顾,为什么?因为他们很多人可以从早八点到晚22点一直待在实验室(除了吃饭等必要行为)。

说到影响因子,又是广大科研领域人员心中的一根刺。现在科研能力的高低全仰仗这个数据,为了这个数据,人们只图将研究做得更细致,更精准,又怎能不超负荷工作呢?

而至于精神压力,知乎上那么多生化环材劝退贴,还有《Science》发文“It’s okay to quit your PhD.”,“收入低、学术要求高……部分高校师资博士后陷困境”......那么多科研人员的真实示例和心声吐露,我想我就不用多说了。硕博压力更多的是来自导师压榨,付出巨大成果甚微,甚至没有成果(毕不了业);“青椒”压力更复杂些,大老板督促、高质量论文的产出、基金申请、职称评比,关键还要养家。所以这部分人往往十分容易焦躁和抑郁。

超负荷工作和无处排解的精神压力,像两座大山,压在诸多科研人员的肩膀上。就算很多人是热爱科研的,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去投入的,但人终究不是钢铁,没有适当的休息,热爱救不了心脏。

希望每位科研人员都能善待自己,总要想办法让自己有适当的休息和身体锻炼。

艾德思(EditSprings),科研之路为你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