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24 11:07
墨苍离的回答

对于多数人而言,按照下面的步骤做。

1,寻找较好的科普书籍,以及科普纪录片,集中一段时间(一两个月内)读、看。

不要跳过,也不要速读,遇到不懂的词汇,要去查一下含义。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矫正一些常识偏见,并补充思维的词汇库和基本思维构型,清晰语义从而为后续认知提升提供基础。

2,将我国初中高中的文科教材通读一遍。

通读教材可以选择人教版,其目的是,用非应试目的的视角,去重新发掘教材中一些当年被忽视的内容,理解教材作者期望表达的非应试教育的功效,并与当前实践做对照启发新的思维和角度。

3,重点阅读一两本数学科普的书籍,重点读一本工科的学科史和工科的科普(或者入门教材)。

建立数学思维,以及工程学概念,是认知进行改变的一种必要路径。

前者中量化、集合、概率、统计的概念,是博弈乃至庙算的基础;

而工程学优化,则实际上构成了在信息差微小的同层次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4,寻找微小的实践做到极好的路径。

这一点,成本并非很高,实操可以是做饭这样常见的事情,在做饭上,如何追寻在某些菜式做到极好,在攻略上是不详尽的,这就带来我们去思考、探索、自我启发与迭代验证的训练机会。

仅以做饭做到极好而言,是包含了工程学概念的全要素的,以及认知提升的空间的。——在相对较高的认知上,做很多菜式可能近似于分子化学,工程学上可以视为水凝胶的特定工艺创作。

类似的思路在盆景、绘画、运动等等很多领域都可以作为实践训练的范式。

5,寻找非主旋律的文创作品以及纪实类文学,集中阅读。

比如反乌托邦、后启示录、科幻题材、道德质疑的悬疑等等。

在这些题材的(社会人文的,以及生产力的)环境中,共性是与我们当前的箱庭有极大区别,因而可以表达道德和信念的相对性,也能够体会不同视角的决策心路,从而增加对世界多样性的理解,将【规则类怪谈】产生焦虑、恐惧、反社会的阈值提升。

这个步骤很重要,可以消解和结构很多原生的思想钢印,以及建立灰度概念,但要坚决避免将其中的事件泛化为新的钢印,而必须保留相对性。

很多人会把类似作品中表达的小概率事件又建立新的钢印,从而导致不仅仅无法提升认知,还会造成社会化兼容性下降和博弈失能。

6,(选做)接触更多人类样本,并试图理解以他们自我为视角的行为合理性。

这一点比较花费时间,验证和迭代难度也相对较高。

做得好的前提,是前几条实施的比较扎实。

当观察足够多样本且分析到位以后,会涌现出针对不同人进行社交的多模态范式。

7,把墨苍离的回答通读一遍。


以上。

整个历程,如果能够坚持,大概3~6个月可以走一遍。

但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可以进行多个循环。

直到遇到下一个瓶颈。

不过遇到这个瓶颈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已经受限于环境而无法舒适了,认知超过环境中位数很大以后,如不寻求环境提升,也是很痛苦的。

所以是不是要提升认知,首先也是一个自我的重要抉择。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