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4-24 12:10

青年舞蹈家朱洁静凭借舞剧《朱鹮》中的鹮仙一角,获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提名。舞剧《朱鹮》于2014年问世,迄今在国内外上演300余场。一个角色,陪伴和锻造了一位青年舞蹈家职业生涯中走向成熟的十年,可谓“十年辛苦不寻常”。

朱洁静获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提名。

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曾有过感慨,认为舞台上的演员拥有了自己的经典角色,能在经年累月反复饰演的过程中,不断地为创作加码,演员可以一直获得新鲜的创作体会,还能弥补创作中的遗憾,实在是一种幸福。这一表演创作上的规律发现,在朱洁静十年鹮仙之途中再次得到印证。鹮仙之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美在理念,这种美来自生灵物种的天然,却需要舞者用技艺和灵感进行表达。这背后,更是有着一个艺术种类在新时代千锤百炼的自我革新,以及一种现代化生命价值理念的感性显现。

形象之美

舞蹈艺术尤擅以肢体和神韵,表现鸟禽飞翔或栖息时的美好姿容。作为舞蹈艺术形象的朱鹮,如何有别于其他鸟类形象之美——如天鹅之舒展,孔雀之婀娜,凤凰之高古,鸿雁之雄浑——而成为具有典型特质的“这一个”?

朱洁静在个人微博上展示“环臂羽冠”动作。

佟睿睿导演带领全组创作者反复尝试,最终以朱鹮的面部及羽冠为灵感,设计了“环臂羽冠”动作,以此作为朱鹮肢体造型的核心表达符号。包括这一动作在内的《朱鹮》动作设计,都具有脖颈挺直,肩背打开,手臂曲折,大臂内夹,小臂及手腕动作急切短促的基本特征。这对应着朱鹮典雅高贵的气质,敏感而脆弱的天性,以及曲折多艰的命运。在与搭档演员王佳俊的双人舞段落,朱洁静着意展现了鹮仙上扬的下巴和低垂的眉眼。上扬的下巴,意味着朱鹮清高骄傲的天性;低垂的眉眼,避开与人类目光对视,守着一定的距离,保持其性情习惯的完整而不被异化。

朱洁静曾介绍,朱鹮敏感,对食物和环境的要求极高,绝不妥协以求生存;朱鹮忠贞,终生一夫一妻,因此后代数量始终很低;朱鹮神秘,性喜居住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对其他物种十分警觉。朱洁静从朱鹮原型中提炼出矜持而勇敢、柔美而决绝的多重立面,再加上她在艺术技巧上的苦练求精,使她的形象塑造从形似走向神似,实现了用舞蹈的艺术语言,对生灵的本质内涵进行设计和表达,抵达幽微的美学境地。

舞剧《朱鹮》中以鹮仙为代表的舞蹈艺术形象,除了对原型的体态和动作惟妙惟肖的捕捉,更是开创了属于“朱鹮”的肢体艺术表达体系,定义了相关的属性和范式,在形象上具有矜持、典雅的传统中式美学意蕴。

情感之美

舞剧《朱鹮》用鹮仙与人类男子之间绵绵不绝的情感依恋,将观众带入到珍惜环境、爱护生灵的呼吁中。一个物种的生存和消亡,不再是抽象的论述和空洞的数字,而是像恋人的体温和絮语那样鲜活可感,像爱情悲剧那样惹人沉思叹息。

《朱鹮》展现鹮仙与人类男子之间绵绵不绝的情感依恋。

朱洁静说,失而复得,是她塑造鹮仙的情感支点,以及一切情绪的基础。朱鹮曾一度消失,人们也宣告过这一物种的灭绝。在朱鹮“阿金”的标本前,朱洁静与之久久“对视”,想象“阿金”可能会对自己说些什么。艺术家的创作冲动和艺术使命就此被催发,舞者的双臂要代替力竭的双翅飞向世界,历史的哀歌要借由今人的躯体代代流传,磅礴而出的情感,至今仍让朱洁静感到激动不已。

《朱鹮》的舞蹈创作,正如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饰演的兰芬、《霸王别姬》中饰演的虞姬,朱洁静都有着风格唯美的情感刻画,流淌着绵绵不绝的情意。一个直观的感受是,朱洁静在舞剧中的情感表达,信念感比较强烈,意蕴比较绵实,演员对角色及其情感首先是认可的、感动的、沉醉的,这是使观众认同和代入的必要前提。朱洁静塑造的角色,除了肢体的美感和技巧的精湛,还总是透着一股自我接纳和接纳他人的赤诚。

朱洁静在《永不消逝的电波》饰演兰芬一角,有着风格唯美的情感刻画。

十年来,朱洁静在创作《朱鹮》时的自我要求也在发生改变。起初她最在意动作是否做到位,技巧呈现是否完美无缺;现在她更关注这一场表演自己是否“动真格”,是否通过舞蹈调动了真情实感,并有效地传递出来。所以,场次数量上的增加并不会导致机械重复,每一场的创作都是全新的。

保持着用艺术来“对话”的创作习惯,朱洁静在舞蹈创作中实现跟外界和自我的真诚交流。艺术创作的情感之美,其实并不在于煽情或渲染,而是一种情感的“活性”流动,演员的情感表达能够做到坦然和尽兴,并且有着自洽的内在逻辑,也就对观众造成强烈的感染力。

理念之美

《朱鹮》以对比反差的手法,显示出对物种命运的普遍关切,以及对人类发展的深刻反思。

鹮仙作为种群的代表、灵秀的化身,其艺术形象镌刻着自然对人类的箴言密语,其艺术等级要能够上达至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朱洁静理解的鹮仙形象,应该具有超越种族、超越历史、超越爱情的大爱。朱鹮的生存环境被破坏殆尽,鹮仙感到悲痛,但仍然不憎恨人类,充满悲悯情怀,是以能唤起人类的痛悔和觉悟,产生跨物种和跨时代的穿透力。

朱洁静个人微博上的朱鹮图。

鹮仙的大爱、大美、共生、共存的形象内涵,正是我国生态文明理念中的“生命共同体”概念的具体写照,在我国对国际社会倡导“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的当下,可以说是与时代同频。同时,朱鹮作为和平、友好的象征,其命运的跌宕起伏,以及在人类文明中所承担的重要价值,始终备受海内外关注。

今年4月9日,出生在我国陕西省的朱鹮“平平”迎来了它的38岁生日。听到这个消息,朱洁静幽默地表示自己和平平年纪差不多,艺术形象和真实原型可以牵起手做个朋友。朋友式的关系也恰好对应着她现阶段对角色创造的理念——不是演员盖过角色,也不是演员隐没在角色后面,而是二者和谐共存、相辅相成。

《朱鹮》剧照

舞台上的鹮仙被封存进博物馆的展柜,用凝固的“环臂羽冠”动作,呼唤永久的珍惜。现实中,38岁的朱鹮平平刷新了36岁的朱鹮最高寿命纪录,这是对朱鹮的养护水平,以及我国环境治理水平的积极回馈,是令全世界爱心人士振奋无比的消息。这件时事,也不经意间让舞剧《朱鹮》的结尾照进现实,形成了现实不断扩充作品的长尾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朱鹮》诞生十年,在新时代探索中华文明的艺术创造和美学表达,向当代人讲述历史故事,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一定层面上成为了国家生态文明理念、国家形象塑造及国际传播理念的一个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