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 - 首页 ( ) • 2024-04-25 13:01

市场看准的可能也是美联储即使不欲降息,但美国政府债务利息过高的压力,也终究让美联储没有太多的选择


资料图:美国纽约,交易员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大厅里工作。图:Michael M. Santiago/视觉中国

  上周五(4月19日)台股重挫,盘中大跌超过千点,市值最高蒸发2.46兆台币;最后虽略有回调以下跌774点作收,但也创下台股有史以来单日最大跌点。

  全球股市自去年11月起飙涨,至今年3月底的5个月之间,美股道琼、标普500、那斯达克涨幅都超过20%,费城半导体涨幅更超过50%。MSCI全球平均上涨24%,新兴市场指数略逊一筹,也有14%;日经指数更大涨31%,并且终于首度冲破30年前的历史纪录。台股指数也上涨27%,超越全球平均。

  但就在全球股市一片欣欣向荣之际,上周台股却迎来巨大的逆势反转。引发高度关切的是,这只是牛市中的一个跟斗踉跄,或者是步入熊市的一个开始?要讨论这个问题,就还是需要先去探讨这一波股市上涨的源头因素:也就是美元的利率政策。

  去年11月,我曾发表三篇专栏文章,分析欧、美、英等全球三大央行,在同一个星期内宣布停止加息的意义。我的文中强调当时股市大涨的原动力来自于欧美通胀的下降,及市场对加息结束,甚至降息开始的期待。5个月下来,全球股市的亮丽表现基本上仍立基于此;其中尤其对利率最敏感的高科技股,更在AI题材的加码下表现突出。

  但是今年4月,却接连出现几个数据及事件,不但打乱对通胀持续下降的评估,更因美联储主席鲍尔及其他几位官员的发言,大幅扭转市场对降息的期待;股价也随之暴跌。美国股市自4月12日起连跌6天,具指标意义的Nvidia更在4月19日一天之间跌幅达10%。

  4月首先公布的是美国就业市场强劲的消息:4月5日美国公布3月分新增非农就业人数30.3万人,较原本估计的21.4万超出42%,且为去年5月以来最高;另外,3月失业率也自2月的3.9%下降至3.8%。这些数据虽是就业市场的好消息,但却因为人力吃紧,引发对未来薪资持续上升,并进一步推升物价上涨的忧虑。

  对物价上涨的忧虑,在4月10日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更得到印证:数据显示美国3月年通胀率不降反升,自2月的3.2% 提升至3.5%,其中石油等能源及租金等住房价格的上涨,更占了物价上涨的50%。

  尤其,扣除能源及粮食等波动较大的价格后,以核心CPI计算的3月年通胀率上涨3.8%,其主要原因是即使制造业通胀在疫情过后减缓(因为供应链瓶颈获纾解),但服务业通胀却持续攀升。3月服务业年通胀率为5.4%,其中住房费用指数(含租金及因利率攀升而增加的房贷支出等)上升5.7%,卫生保健及各项保险费用更大幅飙升,例如汽车保险费已年涨22%。在种种这些基本生活费用飙高的状态下,要期待美联储为提振景气而“降息踩油门”,确实不太实际。

  也因此,在这些最新数据出炉后,好几位美联储官员纷纷发言,表示通胀仍未达目标,且景气仍旺的情况下,看不出今年需降息的理由;纽约联邦准备银行总裁John Williams甚至表示不排除再继续加息。美联储主席鲍尔也说基于这些新数据,通胀黏着度可能超出预期,他也因此重回“利率须更长久地维持在高档”的基调。

  这些发言过后,依据FedWatch,市场对今年首度降息的时间点,瞬间从原本最有可能的6月推延至9月,降息的次数也降至仅有两次;上周五的全球股灾也就随之发生。

  但这周的两三天下来,美股及全球股市却又都大幅反弹回升,台股昨日也上涨了532点。除了中东紧张情势暂缓的消息之外,这几天其实并未有其他新的讯息,倒是4月底美联储又将开会。未待开会结果出炉,市场即已再度乐观向前行,看准的可能也是美联储即使不欲降息,但美国政府债务利息过高的压力,也终究让美联储没有太多的选择。降息,市场应仍相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lanmu_textend{ padding-bottom: 28px; color: #4a4a4a; font-size: 16px; } .lanmu_textend a { color: #369; }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