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4-25 14:46

(中央社记者沈佩瑶台北25日电)台大公共卫生学院今天发表最新研究结果指出,新住民子女的饮食失序倾向比例,高于一般青少年,可能原因包括跨国家庭健康识能可能不同、社会认同需求不同、文化涵化压力。

台湾成人每2人就有1人、学童则是每3人有1人过重或肥胖,台湾俨然从宝岛变肥岛,台大公共卫生学院健康行为与社区科学研究所教授陈端容团队为此展开研究,结果今天发表。

陈端容简报说明,所谓的饮食失序(Disordered Eating)是指过重与肥胖体位,容易引发频繁的节食或禁食与暴食循环、进食的内疚感、对身体形象过度关注与曲解,或是过度运动等异常饮食行为。

当饮食失序越演越烈,陈端容表示,在青少年及青年族群中发展成饮食失调症(Eating Disorder)的风险最高,台湾目前已知青少年饮食失序盛行率大约在10.4%到17.1%,而这项研究样本平均约11.7%,与欧美国家的12%到16%相差不大。

这项研究样本为2019年3到6月间,新北市3所国中共37个班级、729名13到16岁国中生,经问卷调查发现,新住民子女的饮食失序比例为16.85%,一般青少年9.62%,有明显差异。

陈端容说,团队另外于2022年、2023年分别针对新竹县5到6年级国小生、新北市一家高中进行调查,新住民子女情绪性饮食平均得分高于一般生,其中在新北市高中部分,新住民子女为16.27%、一般高中生为9.57%。

研究结果显示,新住民青少年的异常饮食行为倾向高于一般青少年。陈端容表示,新住民青少年对身体形象的扭曲,可能引发情绪困扰和异常饮食行为,与国际文献相符,过重肥胖青少年因体重嘲弄及伴随的情绪困扰,会增加异常饮食行为的风险。

她认为有3大原因是跨国家庭的可能困境,首先是「健康识能可能不同」,新住民妈妈对孩子的肥胖健康风险可能持较宽松态度;第2则是社会认同需求强度不同,对同侪嘲弄的易感性不同;还有急于融入「瘦=美;瘦=健康」主流文化的「文化涵化」压力,可能增加新住民子女对身体意象的过度修正(overcorrection)。

陈端容最后强调,这是单一时间点的调查研究,因果关系无法确定,且仅使用新北市3家国中的调查资料,新住民子女人数比例较母群为高,饮食失序不等于临床诊断的饮食失调症,未来需要更多大型调查来确认。

与会的台大行社所所长张书森教授提到,饮食失序行为在国中生身上约有1/10的比例,但在新住民子女身上则有1/6,可能是心理困扰的结果,或其他心理困扰的早期症状,长期饮食失序可能演变成饮食障碍,国外研究饮食障碍者的死亡率比一般人高出5倍,提醒家长及相关团体多多关心孩子的健康议题。

政治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教授夏晓鹃表示,新南向政策后,新二代就算表现很好,却面临冒牌者症候群,小时候被压抑不能说母语、长大却承担东南亚小尖兵的期待,饮食失序背后代表的是一种焦虑。(编辑:陈政伟)11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