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伊朗媒体和社交媒体报道称,爆炸所在城市伊斯法罕拥有核设施和无人机工厂,在检测到可疑飞行物体后,伊朗全境启动防空系统,而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伊朗空军基地可能遭受破坏。

当地时间4月19日,以色列对伊朗中部省份伊斯法罕发动空袭。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消息,美国官员表示袭击为以方发动,而以方尚未承认。伊朗媒体和社交媒体报道称,爆炸所在城市伊斯法罕拥有核设施和无人机工厂,在检测到可疑飞行物体后,伊朗全境启动防空系统,而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伊朗空军基地可能遭受破坏。伊朗国家网络空间中心发言人侯赛因·达利安(Hossein Dalirian)指出,袭击当天防空系统拦截了三架从境内发射的小型无人机。经国际原子能机构确认,位于伊斯法罕的核设施未受损。
此次爆炸发生在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Ayatollah Seyyed Ali Khamenei)的85岁生日当天,然而强硬派总统易卜拉欣·雷西(Ebrahim Raisi)在当天的演讲中对此次事件只字未提。综合多方报道,主流分析认为,虽然不能完全排除危机急剧升级的变数,但伊朗正尝试淡化此次伊斯法罕袭击,这可能表明伊方在虚张声势的高调威慑背后,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军事实力,希望避免紧张局势的进一步升级;而以色列此次小规模袭击,象征意味大于实际打击意图,旨在通过从伊朗境内“发射无人机”攻击“拥核”城市的行为,让其感受到“降维打击”下的实力不足,采取威慑而避免局势过度升级。
以色列近日空袭伊朗,美国等多方为何陷入尴尬以对?_1

图:伊斯法罕空袭所在位置

事件背景:有限的报复循环

几十年来,伊朗通过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的代理人网络,在对以色列发动旷日持久“影子战争”的同时,试图避免全面的常规冲突,为地区局势提供了有限的可预测性。但自巴以冲突爆发的六个月以来,以色列似乎不再满足于经济制裁,以及叙利亚和黎巴嫩战场上的代理人战争,而甚至开始袭击伊朗的高级官员,这些行为使得伊朗最高领导人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4月1日,以色列对伊朗驻叙利亚领事馆大楼发动空袭。据伊朗官方媒体报道,以色列空袭袭击了伊朗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领事馆旁边的一栋建筑,造成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两名高级成员死亡。多年来,以色列一直在叙利亚对伊朗和叙利亚军事目标进行袭击,但考虑到袭击致死的官员级别之高,以及袭击位置距领事馆之近,本次行动开了先河。
4月13日,伊朗向以色列发送无人机和导弹,跨过十年来“影子战争”的红线。周末,为了应对大使馆的袭击,伊朗在对以色列的首次直接军事攻击中发射了300多枚导弹和无人机。以色列官员表示,以色列及其盟国拦截了约99%的射弹,但袭击仍然对一个军事基地造成破坏,并重伤了以色列的一名年轻女孩。同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纳布卢斯以南阿克赖巴镇东部地区,武装的以色列定居者封锁道路、破坏房屋,并与巴勒斯坦人发生冲突。
4月19日,以色列袭击伊朗中部伊斯法罕省东北部。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以色列官员表示,以色列军方在伊朗境内进行了打击,以报复伊朗于4月13日发射的导弹和无人机,但范围似乎有限。目前还不清楚这次袭击造成了什么破坏,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在讨论敏感军事问题的情况下表示,它打算向伊朗发出一个信息,即以色列有能力在该国境内发动袭击。
以色列独立情报分析师罗南·所罗门(Ronen Solomon)表示,这次袭击似乎类似于早些时候被归因于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无人机袭击。他表示,这次袭击向伊朗表明以色列的摩萨德可以在不明确使用以色列军队或其飞机的情况下秘密打击核设施或军事目标。由于以色列官员担心伊朗会以袭击为借口推进其核计划,因此以色列可能希望避免对核设施发动更广泛的袭击。

多方态度:沉默者与呼吁者

以色列军方对此事拒绝置评。以色列极右翼安全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Itamar Ben-Gvir)将对伊朗的袭击描述为“无力”或“蛰痞”,以色列反对派领导人亚伊尔·拉皮德(Yair Lapid)呼吁解雇他,并表示他的言论使以色列陷入尴尬的境地。
伊朗官员试图在公开场合淡化此次袭击的影响。伊朗军队总司令阿布多拉特·穆萨维(Abdolrahim Mousavi)表示,周五早些时候在伊斯法罕听到的爆炸“来自我们的防空向可疑物体开火”,并且“没有造成损害”。伊朗通讯社似乎热衷于表明该市的情况已经“恢复正常”。
美国方面也陷入了沉默,意大利外交部长安东尼奥·塔贾尼(Antonio Tajani)透露称,美国在“最后一刻”才被告知以色列的行动,他们没有参与此次行动。而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袭击发生在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召集一群美国和以色列官员讨论“伊朗对以色列进行前所未有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后的一系列问题”数小时后。尽管以色列领导人曾表示要对伊朗的袭击作出回应,但那次会议的没有提到此次伊斯法罕行动。白宫新闻秘书卡琳·让-皮埃尔(Karine Jean-Pierre)在空袭当天的每日简报会上表示,不会谈论或猜测任何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除澄清美国没有参与以色列的任何进攻行动外,不会对此事件发表讲话。此外,来自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国务院和其他机构的多个官员都拒绝对此次空袭行动发表评论。
此外,各界领导人呼吁双方克制,并尽快将焦点聚焦回到巴以冲突。约旦外交部长艾曼·萨法迪(Ayman Safadi)谴责了“所有威胁将该地区拖入战争的行动”,敦促世界领导人继续关注“加沙的不人道战争”。埃及方面则表示“对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持续升级深表关切”,呼吁“最高水平”克制,并警告“该地区冲突和不稳定”的扩大。土耳其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也呼吁“各方”克制,但它将矛头指向了以色列,谴责以色列对伊朗驻大马士革大使馆的非法袭击所造成的紧张局势有可能变成永久冲突。”阿曼方面也对对伊斯法罕袭击表示谴责,指责以色列在该地区一再进行军事侵犯,其外交部呼吁国际社会处理不稳定的原因和根源,将重点放在努力实现加沙地区的停火,并公正和持久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以恢复地区稳定。

走势研判:确定与不确定性

以色列的沉默来自内外压力。对内,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正受到一些将军和政治盟友的竞争压力。对外,它已经在三个战线上作战:在加沙他们需要对抗哈马斯,在北部边境与黎巴嫩真主党作战,与此同时还要试图平息约旦河西岸的骚乱。它面临着恢复对伊朗威慑的压力,但也必须维持上周末帮助其阻止伊朗袭击的脆弱战略伙伴关系。此外,以色列还面临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压力,要求其缓和回应,并面临着在不引起回应的情况下对伊朗发动袭击的打击的挑战。
而在伊朗方面,相关媒体指出,有悖于一贯高调回应的沉默,暴露出伊朗缺乏现代防空系统与战斗机的弱点。据面临“威胁国家安全”诉讼的伊朗《Jahan Sanat》报纸报道,纳德·卡里米(Nader Karimi)表示,伊斯法罕的空袭挑战了伊朗当局过去一直声称自己拥有强大防空系统的主张。如果伊朗当局的防空系统足够强大,那就不会等到这些微型鸟形航空器飞到国内核设施上空,甚至开始攻击的时候,才对他们发动攻击。BBC则指出,尽管伊朗以对俄乌冲突中俄方进行支持为筹码,换取苏-35战斗机,但相比以色列世界领先的空军,不过是杯水车薪。据IISS报告,以色列至少有14架喷气式飞机中队。
不过正如伊朗国际问题专家贾法尔·哈格帕纳(Jafar Haghpanah)指出的那样,“保持沉默”不是伊朗的一贯作风。他指出,伊朗不会对4月19日遭到的小规模袭击展开“报复”,因为这种袭击“没有报复价值”,但外界不应忽视的是,以色列官方尚未宣布对伊朗13日的攻击展开了相应“报复”并取得胜利,这意味着中东紧张局势仍未结束,伊朗方面仍在准备应对以色列可能发起的军事行动。而伊朗也在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小规模报复,据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4月21日,叙利亚东北部的美国军事基地遭到来自伊拉克的多枚火箭弹及无人机袭击。虽然袭击并未造成重大损害,但这是2月以来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基地首次遭到袭击。
国际安全专家查尔斯·米勒(Charles Miller)表示,周五在伊斯法罕附近的袭击并没有在特拉维夫和德黑兰之间出现“重大升级”。他在周五的一次采访中说表示,如果以色列想要升级局势,那么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或者动用特种部队发动袭击,都会比这样的小空袭更加奏效。而事实上,如果没有美国的帮助,以色列将很难进行更严重的报复。而美国官员此前曾强调,美国不会参与以色列对伊朗的任何攻击性反应。而在伊朗方面,他们的也可能不希望危机过度升级。以伊双方都希望看到他们正在做一些事情,而实际上没有承担做任何过于挑衅的事情的风险。”
美国智库中东研究所的伊朗项目主任阿利克斯·瓦坦卡(Alex Vatanka)表示,由于以色列对伊朗高官的袭击,伊朗不能再袖手旁观,通过声称自己没有参与其中来保护自己。不过从长计议,短期升级与伊朗的长期战略背道而驰,伊朗“战略耐心”的最终目标是折磨以色列数年乃至数十年,直到他们筋疲力尽,决定“收拾行李”离开该地区。现在我们有以色列和伊朗之间发生明朗冲突的固有风险,如果其中一个人玩过头了,这就是危险的部分。”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前国务院官员、高级研究员亚伦·大卫·米勒(Aaron David Miller)表示,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最近袭击已经跨越了他们之间先前存在的“红线”。现在问题变成了,对双方计算对方违反这些红线有什么影响。由于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缺乏对话,很难进行这种评估,这给局势增加了不确定性。
大西洋理事会的高级研究员霍莉·达格雷斯(Holly Dagres)指出,目前伊朗和以色列不希望这场新的公开冲突升级为一场全盘战争。伊朗上周向以色列发出了为期三天的关于其计划报复的通知,而以色列对报复的回应也相对低调,这表明“冷静的头脑暂时占了上风”。
以色列近日空袭伊朗,美国等多方为何陷入尴尬以对?_2

图:伊朗支持的代理人

文章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