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A ( ) • 2024-04-26 05:03
专栏 | 军事无禁区: 信息支援部队成立-解放军联合作战的开始 解放军亟需全军共同信息网络平台。图为军委联指中心。
(央视网视频截图)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今天谈中国军队改革的最新动向。

4月19日,解放军成立信息支援部队。它是全新打造的战略性兵种,是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的关键支撑力量。它的成立,为解放军构建多领域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迈出实质性的关键一步。

战略支援部队一分为三

据《解放军报》报导,新组建的信息支援部队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同时撤销战略支援部队番号,并相应调整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的领导管理关系。这句话的信息量很大,显示战略支援部队被一分为三,从一个军种拆分为三个战略性兵种。

经由这次改革,解放军总体形成由4个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以及4个战略性兵种(信息支援部队、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所组成的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外界称4+4军兵种格局)。全部由中央军委领导指挥。

这次军改的本质是政治性的,目的是强化军委集中统一领导,使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与中央军委。习近平多次说,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要有政治上的深层次考虑。首先是讲政治,这是改革的总原则。讲政治就是确保军委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与高效指挥。

2015年11月,习近平全面实施军改,他一次性裁撤四大总部,把总部的重要机构,全部裁并到军委并成为军委的15个职能部门。这次撤销战略支援部队也基于同样考虑,把该部队3个主要组成力量-航天、网络、信息,并入军委成为战略性兵种,由习近平统一掌控。表面上,是精简指挥层级,使指挥扁平化;实质上,是军权进一步收拢,更加集中在习近平身上。

战略支援部队2015年12月成立,当时被形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其他军种都没有如此高的评价,因此被赋予极大期望。如今它被整个裁撤,说明习近平的军改历经8年多,至今还未能建立全军共用信息网络,需要重新调整组建信息支援部队,专门用来统筹网络信息体系的建设运用,否则解放军的高质量发展无从谈起,构建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也只是一句口号。

统筹建立全军共用信息网络

战略支援部队被拆分的消息,香港《明报》今年1月已有报导称,战支部队由几个互无关联的部门组成,辖下的网络系统部,由原来总参谋部三部(技术侦察部)的网络侦察对抗基地组成,俗称”网军”;另一个航天系统部,由原属总装备部的卫星发射与测控基地组成,包括西昌、酒泉、太原等发射中心乃至航天员大队,俗称”天军”。另外还加上原属总参信息化部的信息保障基地(通信基地)。

由于是”拉杂成军”,战支部队各组成部分的业务并不相关,网络和航天这两个系统部所辖基地也都各自运作,以至于原被看好的战支部队历经8年多,效果不彰、机构虚胖,重组势在必行。报导称,改革方案很可能是拆分”天军”与”网军”,仿效联勤保障部队,建立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指挥的军事航天部队与网络对抗部队,成为副战区级的兵种。

如今看来,报导大致准确,但没有提到更关键的信息支援部队。有分析指出,原战支部队的职能任务包括情报获取、技术侦察、电子对抗、网络攻防、太空战和心理战等领域。随着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被拆分出去,剩下的职能任务就由信息支援部队负责。

这些不能说错,但不是重点。信息支援部队的核心任务是统筹网络信息体系的建设和运用,在各军兵种专用的信息网络之外,统筹建立全军共用的信息网络,使其成为多领域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关键支撑力量。这是目前中国军队信息化建设首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根本性问题。

信息化建设举步维艰

现在问题来了,什么是”网络信息体系”?以美军的经验来说,美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构建全军共用信息网络,其目的是为联合作战的各军兵种提供统一的信息平台,解决各军兵种信息网络独立性强、兼容性弱,以及系统难以协调统一的问题,以提高联合作战效能。

从解放军的角度看,网络信息体系是多领域一体化联合作战的主要依托,它把不同领域作战的军兵种部队、信息与火力、作战与保障、打仗与评估等作战要素融为一体,整体联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使用和作战指挥效能,进而增强体系作战能力。

两者相比,用词不同,道理相通,而且解放军借镜美军的成分居多。建立全军共用信息网络,早在胡锦涛主政时期已经开始。2011年6月,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改编为总参谋部信息化部。当时的总参谋长陈炳德指出,这次改编是全军信息化建设领导管理体制的重大举措,要加强集中统管,建章立制,把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上。那时没有提到”网络信息体系”这个词,但是有建立全军共用信息网络的体认和要求。

习近平上台后,他在2014 年正式提出构建全军网络信息体系,期望实现以网络为中心,将探测装备、指挥系统、信息化武器等各类作战资源联为一体,以信息为主导,进行相互融合、全网共享,最终形成全军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能力。当时各军兵种发展各自的信息系统,没有体系作战的概念。

2015年12月,解放军成立战略支援部队,被定位为撑起全军体系的”信息伞”,为全军提供准确、高效可靠的信息支撑和战略支援保障,把陆海空和火箭军的行动融为一体,起到战争致胜的关键力量作用。8年多来,战支部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习近平显然非常看重这项任务。他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政治报告中重申:”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到了2022年中共二十大,他又在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提出:”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经过1年半的准备,习近平下重手裁撤战支部队,重新调整组建信息支援部队,作为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的主要推手。

触底反弹?

这一路走来,解放军的本位主义根深蒂固,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部门之间相互掣肘严重,导致标准化建设喊了10多年,就是推展不动。十九大后的2017年12月,《解放军报》的一篇文章指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但是”军兵种之间网络通联不畅、信息共享不了等情况仍然突出,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文章呼吁,要”打破军兵种、部门和行业之间的技术壁垒,…加强网络信息系统集中统管统建。”

文章还说,为了建立全军网络信息体系,必须强化“一盘棋”思想,统一标准体制、统一力量建设;极力避免部门之间各怀心思、打小算盘,要大力纠正标准不一、各搞一套,自以为是的门户之见。

在二十大后的2023年2月,《解放军报》又重提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所面临的问题,用字遣词和5年多前的呼吁几乎一样,也就是说在新的形势下,老问题非但未改,还出现积重难返的现象。从时间发展的脉络上看,今天成立信息支援部队,可能是解放军信息化建设触底反弹的机会,或许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接着还有一个问题要问。解放军至今没有建成全军共用的网络信息体系,那么之前相关的联合作战演训是怎么做到的?

解放军从2020年11月7日起施行《联合作战纲要(试行)》,这是从制度面建立联合作战的顶层法规体系,确立联合作战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权责,并未涉及统筹网络信息体系的建设与运用。也就是说,制度上有了联合作战的安排,但是没有全军共用的信息网络作为支撑,各军兵种存在网络壁垒,联合作战有名无实。

"接力式"联合作战

一个合理的推论是,之前解放军的联合作战演训,可能是一种”接力式”而非”网络化”的联合作战。在这种模式下,各军兵种依靠各自专用的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准备和部署,经由战区联合指挥中心的协调与调度,与其他军兵种进行对接进而实施联合作战。因此,各军兵种之间没有共同的作战图像,信息不能共享,主要是被动接受战区联指中心的指令,缺乏灵活度和主动性。

《解放军报》去年12月的一篇文章指出,当前的军事训练进入全方位变革、整体提升的新阶段。新的军事训练体系,要打通跨军兵种的通联壁垒,把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训练,贯穿于各层次、各领域和各阶段,在网络信息体系中融为一体,实现战术层面的互联互通与相互操作,以缩短战斗力生成的周期流程。

去年还没有成立信息支援部队,但是在思想和宣传上已经有了准备。由此看出,成立信息支援部队在全军中的重要性。它的统筹能力将决定解放军构建多领域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成效,其结果也许几年内就可以看到。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