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 精选博文 ( ) • 2024-04-26 17:08
我2008年春本科毕业,我的毕设导师是李东斌老师。我最喜欢听李老师讲普通心理学!在他的课上,他让我们许下愿望,十年后我基本实现了。还有,他带我们的学校心理学,(好像是硕士课程了)。毕设自己选题目,我选的是大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读本科最好玩的是根本不怎么学习,但不逃课,就是上课认真听,下课没多少作业疯玩。我大学四年组过乐队,踢球打篮球(都是替补,系队替补,班队替补),我最喜欢干的就是替补。看的多,又有实践机会,不累,还能踢两脚。练字,乒乓球,羽毛球,哎,其他都想干,啥都认真干,啥都干不好的那种。毕设很认真,自己做完调研,分析。但也只是一般,没得优秀。选题不好。不如李冬保的选题,08年的留守儿童。李东斌老师说冬保那篇论文可以整理一下,拿去发表。可以,冬保考研一志愿没上,350多分,也不调剂,直接就业去了。这小子现在混的也不错。他那论文的事就耽搁了。李东斌老师也没让我继续做。

我留下继续读研,那时候,没选李东斌老师,同一届,是张晓斌选了他。我当时估计是想着,李宁老师原来是我的班主任,期间又去华东师大读博,当时估计就冲着他是博士,而选他做导师的。对李宁老师的印象,是汶川地震之后需要心理救援队,我问了他的意见去报了名。但没选上。还有一次,是他对我说的“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博士毕业时,因种种原因,没回赣师,我就需要换导师。当时记得甘霖老师问我,为什么没有选李东斌老师?我不知道我怎么回答了。但我记得,我选邓稳根老师,第一个原因是赣师教科所有的老师都是我的第一任导师天团。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到赣师工作的博士,是个新老师,我想看有啥新东西。因为研二才选他,邓博也没要求我啥。我开始野蛮生长。在赣师,没导师管我,又是玩了三年。我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心理咨询中心,我做温义媛、陈延斌老师的帮手,其实,我的角色不知不觉就成了中心的第三个老师。我的心理咨询童子功就是在那三年打基础的。也让我获得了自食其力,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的可能。我的兼职月收入,有时超过我毕业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硕士毕设,仍然是自己选题,邓博没管,但他只提醒了要用更好的方法多层线性模型去处理数据。到现在,我的方法,还没有超越这个,是我太懒惰了。硕士时光打牌打游戏,也很充实。感觉什么多没耽误。没玩够。硕士期间我的职业目标,就是去高校,做宿管都行。找工作吃了太多苦,最后是桂林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给了我橄榄枝。我没有再去找别的岗位,包括工作第二年去广东的机会。信守承诺吧。

读博士选了李林英老师,也是机缘巧合。和所有的博士生吐槽导师一样,我们也吐槽自己的导师。我有一个优势是,导师的开门弟子就是我本科同学,我是第二个。所以我和徐礼平合作起来,或者说吐槽起来是天衣无缝,吐槽的非常充分的。还有一个共同点是,我们都有工作经验,也比无工作经验的博士生胆子更大一些。基本上做到了有组织的、有证据的争辩。所以,我们的吐槽是建设性的,没有破坏我们还跟导师的关系,而且是,增进了我们跟导师的关系。导师非常信任我们。我们经常纠正导师的“非分之想”,这一定是我们两个人才有的现象。我没到北理时,他天天忽悠我,晚上失眠睡不着,我到北理时,他天天睡大觉。我到后面开始睡不着。我们申请后,住一个宿舍。感谢北理超级人性化的管理,既然在北京享二人世界,还自己挑室友。后面估计再也没有这个优惠条件了。导师很关心我们,但也很严厉。选题是最难过的一关。导师在马院,我们是教育学在人文,导师想让我做习思想相关的。但我尝试了一段时间,我的写作功底,理论功底,都不行。我放弃了,导师也允许。后来沿着导师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心理资本的自科课题,延伸,我选了重大科研项目团队研究生学术志趣的选题。我记得,距离开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到老师办公室汇报,她说开题报告还不够扎实,我说时间太紧了。她说“再给你一年?”我说够了够了,一个月够了!

来北京访学这一年,才得空跟老师一起坐车去西安参加学术会议,北京到西安四个多小时,因为徐礼平在西安,所以导师一提,我就答应去。来回,就接近十个小时了。我一直说没停,因为以前从没有机会向导师这么详细地汇报。导师总是听我说的多。我从来没有这么唠叨过。导师本科是搞坦克的,留校就上思政课,后来又读陈会昌老师的硕士,硕士做的是自我表露,感觉她做完自我表露研究后,自己就不表露了。我们很少听到导师说自己的事情。她说她读博士的感觉就是“脱一层皮”。这是仅有的我关于她的工作外的印象。她擅长授课,我更喜欢她的授课。她偏自科的思维。这也是跟我们两很匹配的。导师导师后面的学生好像都说她不导或导的不到位,我分析是他们太依赖导师,不像我和老徐那样独立惯了的缘故。导师都是为学生考虑的。

初稿,还得再改。手机写的,要忙别的事情了。不能缓存,先发出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邝宏达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3728-1431550.html

上一篇:科研战场上:谁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