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4-26 19:03
以相同年纪非顽固性忧郁症与顽固性忧郁症的患者相比,大脑皮质活性与一般忧郁症患者相比下降较为显著。图/台北荣总提供以相同年纪非顽固性忧郁症与顽固性忧郁症的患者相比,大脑皮质活性与一般忧郁症患者相比下降较为显著。图/台北荣总提供

忧郁症对于社会的影响愈来愈大,台北荣总精神医学部情绪精准医疗中心主任李正达团队研究发现,顽固型忧郁症( TRD)患者,其一亲等罹患顽固型忧郁症的风险多增加9.16倍,不仅如此与一般人相比,罹患其他精神疾病的机率也增加2到3倍的机会。此研究为全球第一篇证实顽固型忧郁症有基因遗传风险,今年四月获精神领域顶尖国际期刊「AMA Psychiatry」刊登。

李正达指出,忧郁症患者若长期未获控制,将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增加自杀风险,且会加速大脑退化;然而超过三成的忧郁症患者,属于「顽固性忧郁症」,使用抗忧郁药物的效果不佳,经研究显示,顽固性忧郁症患者比一般忧郁症患者,有著更明显的大脑功能缺损。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李正达表示,如果患者的年纪都是48岁,对于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顽固型忧郁症患者,大脑皮质活性与一般忧郁症患者相比下降较为显著,也解释顽固性忧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表现下降,且社会职业功能有所减损。

李正达表示,先前研究已经发现,若忧郁个案对于特定种类抗郁剂的治疗反应良好,则其家族中另一忧郁成员对于同一种类抗郁剂的治疗反应大多也会不错,加上基因研究显示,顽固型忧郁症可能与突触、神经可塑性、脑部滋养因子等相关基因的变异性有关。虽然目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但已暗示顽固型忧郁症与遗传有高度关连。

李正达团队研究我国人民就诊资料,在串接不同资料库后找出患者的一亲等,如父母、子女后发现,顽固型忧郁症患者一亲等,不但增加9.16倍顽固型忧郁症的风险,也增加2至3倍得到其他精神疾病的机会,像是焦虑症、强迫症、忧郁症、躁郁症、甚至思觉失调症等。

李正达说,病患对于抗郁剂治疗效果不佳,并不代表对其他药物或非药物的治疗方式就没有效,更早期积极的开立有效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方式,像是重复透颅磁刺激术(rTMS)可帮助改善症状。

台北荣总精神医学部情绪精准医疗中心主任李正达团队研究发现,顽固型忧郁症( TRD)患者,其一亲等罹患顽固型忧郁症的风险多增加9.16倍。示意图,非新闻当事人。本报资料照片台北荣总精神医学部情绪精准医疗中心主任李正达团队研究发现,顽固型忧郁症( TRD)患者,其一亲等罹患顽固型忧郁症的风险多增加9.16倍。示意图,非新闻当事人。本报资料照片台北荣总精神医学部情绪精准医疗中心主任李正达,与其研究团队证实「顽固型忧郁症会遗传」。图/台北荣总提供台北荣总精神医学部情绪精准医疗中心主任李正达,与其研究团队证实「顽固型忧郁症会遗传」。图/台北荣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