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帖 - 雪球 ( ) • 2024-04-28 08:26

先讲个故事:

2024年,某大国有400万套断供房即将流入拍卖和二手市场,可是无论国家怎么降首付、降利率、取消限购,老百姓就是不买。这样下去,房价会进一步暴跌,以房子为抵押品的银行坏账率会快速爆表,金融体系面临崩盘。于是,有人想出了一招,让国家下场买房出租。可是钱从哪来?国家发债借钱买呗!发的债谁来买呢?400万套,每套100万也需要4万亿,哪来这么多钱?“央行有钱呀。”“没钱就印!”。于是就有了央行下场买国债。

最近,“央行增加国债买卖”上了热搜。这个知识还是挺专业的,有很多朋友不理解,也有粉丝来问。这个事确实很重磅,关乎未来财富分配。今天我就用白话由浅入深地层层解析一下。

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最早是在日本实施的。上个世纪日本被美国收割后,陷入了严重的通缩,造成了“失去的30年”。为了托住经济,日本启动了YCC政策,国家在二级市场巨量买入国债,用来压制利率,买国债的钱绝大部分就是央行印出来的。这就是量化宽松政策了(也就是QE)。直白地说,就是日本人可以以接近于0利率从银行借钱出来投资创业。可以说,这是极度激进的经济刺激政策,就这样日本的GDP还是起不来。相比之下,我们常常惊呼为惊天利好的降息1%,啥也不是。

参考阅读:日元加息,资产暴跌,危机爆发

结果就是日本国债规模/GDP达到了惊人的250%(第三的中国只有50%左右),而且日本央行持有债券比重,已经接近80%了。

而最终买单的还会是日本人,如今日元已经贬值到158了,十年里,日元已经被腰斩。去年开始,日本人要难过了,十年里工资没涨,但是很多货物价格却已经飙升几倍。比如普通超市一颗白菜已经卖到1200日元(相当于55人民币),这可是是日本平民的退路(实在不行就每天吃白菜)。也就是说,一个月薪上万的人,一天的工资也只够买8颗白菜。你觉得他们的日子能好过吗。

不仅仅日本,为了买国债,央行的负债率都越来越高。美联储从9千亿美元直接飙升至9万亿美元,欧央行从1.3万亿欧元飙升至8.8万亿欧元,日本央行从110万亿日元飙升至760万亿日元。短短十来年,欧美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飙升了7倍-10倍。都是负债累累呀,为了还债,要么省吃俭用,要么货币贬值稀释债务。只有美国貌似有点点通过科技革命提升生产力来消化负债的可能。

中国也要量化宽松?

4月23日,财政部和央行发文支持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买卖国债,此举引起轩然大波。难道中国也要学习美国、日本开启量化宽松?

先说下央行是怎么买国债的。

以买入举例,我国央行在债券交易市场中,买入国债并持有。产生的结果就是:央行获得国债,付出货币,原持债券人得到货币。由于央行是货币的提供者(印钞方),所以央行买入会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也就是大家常常理解的向市场上“放水”撒钱。

需要注意,这个动作并不是单向的,可以买也可以卖。而央行如果卖出国债,那就是向市场上缩水收“钱”,整个社会的银根会变紧。

中国也曾经以印钱买债的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94年,通货膨胀爆发,物价飞涨,CPI达到了27%,比去年美国最严重的时候(9%)还严重3倍。此后,国家制定了法律,禁止央行直接购买国债。

那现在怎么能买了?法律改了?

法律没改,只是买国债要分场合。法律规定的是央行不能在一级市场直接认购普通国债,但是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或者买特别国债是可以的。简单理解就是,新房不能买,只能买二手的。

央行现在持有的国债只有1.5万亿,其中1.35万亿都是在07年发行的。而07年那次的发行,其实就是国家现在说要进行的二级市场购买。

国家发行了1.55万亿特别国债,财政部向农行发行特别国债,农行再把国债卖给央行,获得资金拿来购买外汇向中投公司注资。

国家为啥要发国债呢?

当然是缺钱了。

现在,地方债也好、房地产企业债也好、救A股也好、支持高端制造也好,都缺钱,需要通过发债来筹集资金。比如现在国家要搞房子、车子、家电以旧换新,需要2万亿用来做补贴,财政部就可以发2万亿的国债拿到2万亿的资金。启到的效果就是,国家欠的钱多了2万亿,但是买房、买车、买家电的多了,经济更活跃了。

现在,财政部和央行都表态要增加国债买卖。所以,很多人就开始吹要大放水刺激经济了。尤其中介,开始吹货币要宽松了,房价又要起飞了。

貌似如此,实则不然,断章取义了。

真正的目的

财政部和央行的表态中有两个点说明,至少近期央行增加国债买卖不是要量化宽松。

第一,他们说的是增加买卖,是双向的,可以买也可以卖。而美日的量化宽松里,都是单向买入的。美日量化宽松是在其他货币政策不起作用了才被迫进行的,中国当前货币政策调控仍有其他手段可用,比如降息降准。

第二,他们说这些的背景是国债利率持续下行。国家觉得这不符合逻辑。通常一个国家的国债,利率应该接近于国家的GDP。买国债就是买这个国家,这个国家一年能增值多少大概和这个国家GDP的增长应该是匹配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国家的GDP增长是5%的时候,国债利率也应该趋近于5%。现在是,国债抢的人太多,也就是想买的人太多,相互压价导致国债利率持续下跌掉到了2.5%左右。这是不对的。国家增加国债买卖的意思是,你们这些银行保险等等机构,别买国债了,把钱投入到实体经济去,哪怕是投资股市也别来买国债了。再买的话,央行要下场卖国债,提升国债供应了。

奇怪吧,这个视角一看,那是什么量化宽松,完全就是相反的操作,这是喊话可能收缩呀。所以,看消息得看全。所以当市场误解要宽松的时候,主流媒体就纷纷发生否认了。

央行买卖国债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调控国债利率。进一步定价人民币资产。

而第二个目的,则是增加货币调控能力。

国家确实也缺钱,现有的各种各种财政调控手段,比如降息降准,虽然还有一定空间,但是实际效果确实不太好。如今,国内经济确实困难,地方债、房企、A股、高端制造都在危险且关键的时期,中美金融战仍然打得焦灼,中国需要增加更多地货币政策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央行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提升国债作用和流动性,可以更好地调控全国金融市场,包括利率、资产定价、资产储备等。

一般的自媒体博主基本就解释到这了,或者只重点说说上面两层的一层。而更专业的人士还会延申到无锚印钞,货币独立。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诞生于解放军的盐券,简单理解为有多少盐就有多少券。后来人民币挂上了美元,就是人民币和美元有一个相对固定稳定的汇率。国际资本,知道用人民币可以换到多少美元,然后用美元买到他们需要的货,所以才会认“人民币”。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需要巨额的美元外汇来稳定汇率,简单说就是我们有多少美元外汇,才能印多少人民币。后来,我们不希望被美元绑架收割,于是又调整为挂钩以美元为首的一揽子货币,包括欧元、日元、英镑等等。仍然是挂钩的外汇。所以,过去几十年里,增量人民币有多少其实是外贸决定的,我们能从外贸赚到多少外汇,就可以印多少人民币(不是简单1比1的关系)。过去几十年里,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出口逐步占领全球市场,因此中国的M2也飞速增长。

近年,美国对我们发起了贸易战,西方国家亦步亦趋,给我们的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虽然,贸易战我们不会败,全球来说我们的出口可能仍然坚挺。然而,立志金融强国的东方巨龙,绝不允许自己的金融命脉掌握在别人的手里。人民币必须换锚,也就是说。人民币不能挂钩任何外币,成为外币的附庸,而要成为国家可以绝对掌控的独立货币。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要自立,先脱钩。脱钩的风险是巨大的,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是在石油美元、黄金美元、美军美元、科技美元的基础上建立的。我们不绑定美元等外币,国际市场上还认“人民币”吗?过去几年,其实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我们的美债持有量已经从最高近1.4万亿减少到现在的7000多亿,几乎腰斩。然而,可喜的是,人民币并没有大幅贬值。相反的,世界上多了许多支持用人民币结算的国家。当然,这里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是,结果就是如此。没有巨额的美元储备,我们也能稳住。货币终究是用来交换货物的,全球需要的从来只是货物而不是货币。有货才有币。而当今世界,用人民币买不到的东西真的不多了

节选自《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甩开美元,我们才能放开手脚。新的锚是什么?国债发行。而坚实且强大的中国制造就是人民币最强大的支撑。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的货币架构越来越像美国,人民币的内涵也在逐步超越美元。世界更相信中国的新质生产力,还是更相信美国的科技童话?

接下来,局势逆转,全球的担心就变成了:当人民币可以买到所有东西的时候,还需要美元吗?

其中的危险

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国家在做什么。这是金融强国的重要一步。

但是,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虽然,短期我们是为了调控利率,增强调控能力。然而,这也是为了下一步的政府国债发行奠定了基础,用以支持政府的赤字融资。这也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就好比,一个负债累累,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主,他的妻子突然获得了天量的授信。授信的目的是希望妻子辅助丈夫好好做企业。但是,如果有一天,他和妻子配合,套取海量贷款,然后乱花钱甚至跑路,那就危险了。那样的话,中国就会步美日的后尘,虽然近年风光,但会给未来埋下一颗巨雷。

央行资产负债表近年急剧膨胀,并创历史新高。截至2023年末中国央行总资产45.7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相比2022年扩表约四万亿元。从斜率上看,去年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膨胀速度,明显快于过去10年的平均值。

更让人担忧的是,权贵卷款跑路的已经够多了。不要再拿国家的钱去解套国企、房企、城投债等地方的巨量权贵资本,或者给他们送更多的钱了。想想怎么把钱给到真的构建中国竞争力、战斗力的企业或部门吧,或者撒钱发给普通百姓也是好的。

货币框架调整的同时,希望国家做好配套的监管。不要等到购房款都被卷走了,才来想办法筹钱救烂尾楼。发国债一定要有正当目的,有节制,且有使用过程严格监管。

投资影响

4月23日以后,A股连涨3日,周五外资破例记录流入223亿。港股更是涨出了牛市的感觉。和财政部、央行4月23日的表达有什么关系吗?

鹰眼看来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两者背后都有一个底层原因。

那就是中美这场世纪博弈,美国展现了疲态,中国似乎有了更进一步的机会。货币架构的调整表明我们可以向新的世界秩序更进一步了。而外资流入A股港股,则是因为美国GPD只有1.5%有些扛不住了,一些资金开始押注中国。最近局势有些出乎意料的向好,冷静地持续观察,财富的机会也许不远。

具体到央行买国债,我们要关注国债发行的量、发行的目的、央行买卖的比例等等。然后才能评估是宽松还是收缩,还是定向刺激。才知道开篇的故事会不会成真。

欢迎关注鹰眼看风,终生学习,一起进步。一个免费的赞就可以换取无价的知识。

$赛力斯(SH601127)$ $万科A(SZ000002)$ $贵州茅台(SH600519)$

#央行买国债话题备受市场关注# #量化宽松# #A股港股联袂大涨,你加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