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28 10:16
那时风雨的回答

这次的示威游行想要影响巴以问题,要比60年代末期的反越战示威游行影响美国政府的难度更大。

1968年到1972年之间反战示威游行,起码最终迫使美国在1973年将征兵制改成了募兵制,不再强制将民众送到越南战场上当炮灰,对1975年美国撤出越南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那一次的代价也很大,国民警卫队朝学生开枪造成学生严重的伤亡。

比如1970年的5月,时年19岁的肯特大学历史系学生爱丽笙·克劳丝,把一支鲜花插在了指向学生的国民警卫队枪管里,并对那名持枪的国民警卫队员说“鲜花要比子弹美好得多”,当时美国媒体还各种彩虹屁说这是“民主和爱的力量”。

结果一个多小时后,国民警卫队先是投掷催泪瓦斯驱散学生,而后直接发生了枪击事件,造成四人死亡九人受伤,死者中包括爱丽笙,而她是一个犹太人。。。。

也就是历史上的“肯特大学惨案”。。。

这一次的示威游行根据陈平教授的说法,规模已经超过越战期间的反战示威游行,但是如果想要美国改变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可能性几乎为0。

当年越南战争的时候,美国政府内部至少还有反对战争的声音,无论是发起战争的民主党还是延续战争的共和党中都有反对战争的议员。而在战争中后期,社会舆论和媒体更是有了反战的舆论思潮。

但是现在美国政府无论是国共两党还是政府官员别说反对以色列了,连中立的声音都没有,甚至有些官员直接说了“美国没有反对以色列的言论自由”。

还有德克萨斯州的州长直接威胁将学生开除

佛罗里达州长德桑蒂斯也是要求开除所有学生。

媒体更不用说了,没有一个媒体敢指责以色列的。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摩萨德的威胁。

一个国家敢于向美国的民众发出威胁,美国这时候不应该派出美国大兵踏平以色列吗?

还是说美国的全称就是以色列合众国呢?美国只是以色列本土外的一块飞地而已。

就这样的环境,学生示威游行很难从根本上扭转局面。

除了支持巴勒斯坦的游行,现在也出现了仇视反犹群体的激进份子,而且有社交媒体上的账号支出,犹太财团的代表人物索罗斯出钱向这些人支付报酬。。。

欧洲方面,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已经出现了类似的示威游行,但是规模不是特别大,到目前为止社交媒体上法国的学校主要是索邦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的动静比较大。


欧洲几个大国中的德国目前没有特别大的动静,距离欧洲燃起更大的示威游行活动还需要一段时间。

而欧洲的舆论对巴勒斯坦只能说比美国好那么微乎其微的一点点,学生们的示威游行相比去年欧洲数十万人挺巴的活动力度也差了一些,能起到的作用也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