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4-28 11:43

Z世代心解方2(中央社记者曾以宁台北28日电)青少年转大人身心剧烈变化,在同侪与课业压力下,厌世或心事找出口,年轻人自杀率攀升,免费咨商方案一再加码确实筛出1/3高风险个案,但这反映出更要家庭及教育端早期介入。

根据全国自杀防治中心资料,全国各年龄层自杀死亡率中,24岁以下族群,自民国102年左右起有上升趋势,106年以来更是呈现持续增加;各年龄层中,仅15到24岁呈现成长趋势,每10万人口中自杀死亡从102年的5.2,在111年攀升到10.7。

数字反映出年轻人的不快乐、觉得活得很累很辛苦,为了接住年轻人,卫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自去年8月起推动「年轻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至30岁民众每人3次免费咨商。方案有3大目标:鼓励年轻人勇于求助、寻求及认识心理咨商、加强高风险个案医疗转介。

此方案推出短短半个月,部分县市就预约额满,卫福部紧急追加预算加码服务。统计到今年3月底,已服务2万3246人、共5万8801人次,其中15到23岁者占约1/3。

台北荣民总医院社区复健精神科主任李正达告诉中央社记者,青少年大脑还不成熟,较易发生部分脑区过度活化、大脑物质太过旺盛,也因此在感受到压力源时,情绪反应比成人更强烈。

李正达指出,比起成年人,青少年比较会有易怒、情绪失控的情形,好像看谁都不爽,此外也有较高比例经历幻觉等症状,例如听到有声音批评、取笑、责骂等。

脑区不成熟、荷尔蒙影响、不善表达情绪等种种因素之外,李正达说,有的青春期孩子与父母关系越来越远,来自同侪、网路、学业等现实社会的压力又越来越高,导致15岁以上的年纪「比较辛苦」。

临床心理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吴孟璋指出,心理支持方案让过往有求助动机、但受限于经济的个案,了解咨商是怎么一回事,进一步接受长期咨商,或提升未来求助意愿。

吴孟璋认为,对于心理处于亚健康者,3次咨商也已足够帮助可以提升心理健康适能,学习情绪因应策略、促进正向人际策略等简单自助方式。

卫福部统计,运用此方案接受咨商的年轻人,其中高达1/3,也就是7800多人为高风险转介对象,需要持续追踪或后续治疗;使用此方案咨商后,高达95%认为对自己有帮助。

卫福部心理健康司长陈亮妤告诉中央社记者,今年也将再提计划,目前正在研拟中,但对于是否仍是针对15到30岁族群、方案内容等细节,须待计划确认后再对外说明。

精神健康基金会执行长韩德彦认为,这张大网显然筛出了不少高风险个案;然而「这张网子会不会很贵」却是大问题。

「咨商本来就很贵」,韩德彦说明,谈话治疗较适用于中间偏严重的个案,不该是第一线处置方式,更不该企图用咨商取代掉年轻人正常该有的发展,否则就是「在下游补破网」,成本高且效果也更有限。

韩德彦观察,不少年轻人的心理问题症结在于人际关系,追根究柢,更和幼年时期与父母的亲子关系、成长过程中手足相处等人际互动不足有关。

「预防胜于治疗是铁的定律,任何疾病越晚处理,就越是复杂难治」,韩德彦说,回归回到家庭跟教育端,把资源放在亲子教育、压力调适、人际关系等工作坊与体验活动;补足年轻人心理需求,应在问题初期就提供学习管道,不是等到问题大到无法解决,才寻求咨商。(编辑:陈清芳)1130428

自杀警语:珍惜生命,自杀不能解决问题,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需咨商或相关协助可拨生命线专线「1995」、张老师服务专线「1980」或卫福部安心专线「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