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28 13:09
王克丹的回答

成都作为比一线城市更抗跌的城市,终究也顶不住了。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去年12月的70城数据,写回答的时候开了个小玩笑,说成都成为唯一幸存的一线城市,当时很多读者纠正这个观点,本意实际上是对“一线永远涨”和“切香肠”理论的一种调侃,大家不要怀疑,前几年这种论调占据主流地位的,且一般认为只要不涨甚至都会辩论剔除一线行列,到了去年12月二手房不跌的只剩下成都一个,按照切香肠理论,就有了当时文章开头的调侃。

之后成都便基本处于下行周期,出现了和全国一样的房地产供需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结果就是更抗跌不意味着不会跌,最近几个月同比跌幅也开始扩大,从去年12月的同比涨,到今年三月就成了同比下跌4.3%,扩大幅度还是很显著的。

跌的迟也好好处,就是前面有大量的模板和现成的刺激政策可以效仿,无非是改善供需关系:

  1. 需求端

“从4月29日起,成都市商品住房项目不再实施公证摇号选房,由企业自主销售;全市范围内住房交易不再审核购房资格”,这个是从需求端增加准入的群体规模,在房地产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属于常规操作,一线城市也在房地产下行周期中不断的放松限制。

2. 供给端

适当降低土地供应,从而缓解房企和二手房市场的去库存压力。

鼓励企业和国有资产吸收市场供给,转化为办公、公共服务及产业使用,鼓励市场主体将自有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等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从而降低供给端的压力。

3. 稳风险

建立白名单机制,鼓励银行对相关房企开发商提供贷款支撑,推动合规企业项目“应推尽推”“应进尽进”“应贷尽贷”,支持房地产项目建设交付,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

至于效果,也有大量的案例可以参考,只能说供需关系发生重大转化这个大趋势不会因为这些政策的放松而很快改善,价格回归仍然是大方向。至于白名单和应贷尽贷,是否符合经济上对于风险的把控就需要更长期来观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