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4-28 15:52
进入婚姻,我们就得跟另外一个人一起过日子,共同经营我们一起的人生,这是「亲密」的功课。进入婚姻,我们就得跟另外一个人一起过日子,共同经营我们一起的人生,这是「亲密」的功课。

作者:张宁(伴侣心理师;一肩伴侣心理咨商所所长

台剧《不够善良的我们》引发大众对于「婚姻」这档事的诸多讨论,有支持(或讨厌)中年男子何瑞之派、热心(要爱)却不甘的简庆芬派、坚强(孤单)做自己的张怡静Rebecca派,无论那一派,我们都在这几个角色中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特别是已经进入婚姻的我们。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剧中有一幕,何瑞之在母亲病床前,悲伤的啜泣,他说「好像不管怎么做,都是我的错。你不开心,是我的错。庆芬不开心,也是我的错,张怡静也…」他继续说:「妳希望我做的,我都做了。到底还要怎么做?到底还要我怎么做?妳告诉我好不好?」这几声悲鸣仿佛吹进了许多婚姻中男性的心声,「到底要怎么做?」这句话另一面的声音是「我已经这么努力了,怎么都不圆满!」仿佛枕边人与家人都感受不到自己的努力。

同时,简庆芬则暗暗哀怨著,「我不是他的微笑,只是他的谢谢。」这一个哀怨贯穿她好不容易争取(横刀夺爱)得来的婚姻,因此即使婚姻里没有太多的波折,也有了一位算顾家的帅老公、也有一位可爱乖顺的儿子、也有了不必担心家境的经济生活,但她仍然不满足于每一天的日常,让自己的惴惴不安漫淹到婚姻里那些当初看似微不足道但后来却是变为重要的小事,比如:红叶蛋糕、结婚戒指

那么,何瑞之到底在悲泣什么?简庆芬又在哀怨什么呢?

把时间倒回到何瑞之与简庆芬是怎么走到婚姻之路来看,当时何瑞之与自己所爱张怡静Rebecca因为自己母亲不接受而被所爱分手,彼时简庆芬伺机搬入何瑞之的家,在其外调中国之际,以方便照顾何母为名,但简庆芬因同事流言为了避嫌辞去工作同时也要搬走之际,何瑞之很直接地对简说了:「妳不陪我妈了?」简庆芬回说:「就算你不怕被误会,万一害我嫁不掉怎么办?」何瑞之马上向其求婚说:「那就嫁给我好了!」遂拿出了婚戒,但婚戒有些小,让简庆芬花了一番力气才勉强戴上,这也埋下了简后来哀怨且必须质问清楚的心结。

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两人的结婚基础并不是来自于「相爱」,更多的是彼此的「所需」,简需要得到何,无论她的需要来自于什么,但简很清楚何并不是因为爱他而求婚,因为何需要一个家庭,更甚且说一个让母亲满意的婚姻家庭,这让何需要简,因此提出了求婚;而简呢?简或许真的有喜欢何,但更多的是一种对自己要有的生活目标-我很想要跟他结婚的满足,这也是一份需要,而不是爱。

因此可以这样说,确实不在爱的基础上而结的婚,婚姻生活只能在「需要」的生活琐事上面打转,而不能够在爱里面计较得失,计较了就自然会是一场婚姻灾难,这灾难总有一天会爆发的!然而只有相爱而不衡量需要,这场婚姻也终会在日常生活里被磨光那份纯粹的爱,所以张怡静Rebecca才断然地与何瑞之分手,孤身往前走去。

★健康的婚姻得有需求,更得有「爱」,是先爱自己,才能爱人与被爱!

在简庆芬接下了何瑞之的婚戒时,其实有纳闷著说了一句:「但是我们连恋爱都还没开始谈耶」接著何说:「太快了…」就要把戒指收回时,简赶紧拿回戒指然后硬要戴上。

从亲密关系发展来看,分为五个阶段:浪漫期、权力争夺期、整合期、承诺期、共同创造期。这五个阶段依序发展,但也会来来回回彼此影响,所以简庆芬会说我们连恋爱都还没开始谈,何瑞之也回说是不是太快了,这也就代表了两人即使进入了婚姻状态,这五个亲密关系阶段的发展,必然会在婚后发酵。

那么,为什么关系发展会有这样的阶段,其实是因为从来陌生的两人要怎么磨合,磨合中要怎么安放彼此的「爱」与「需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在关系中至关重要

怎么感受到爱、怎么在爱中表达爱、怎么经过对需求的讨论与执行反应了爱让爱落下土地长成大树才能庇荫彼此,这些其实是亲密关系能够细水长流的关键,因为伴侣两人的相爱不来自血缘,更不来自责任,而是相爱了,所以我们才会视对方为自己情感的另一半,然后才有了责任,才生出共同的血缘。

然而,甚么是「爱了」?我们总期待别人来爱自己,于是我们去爱人是期待别人也来爱自己,更多的时候发展爱情仿佛是为了圆一下原生家庭所没给的那个缺口,因此对方爱我所以结婚了,对方没爱我但可以照顾我所以结婚了,结了婚以为圆满了,结果问题层出不穷,爱情与婚姻不再是生命的救赎,因为即使完成这个阶段的功课,也没带来幸福。那么,到底是哪里还有什么问题呢?

当我们希望有人来爱自己,或是带了一身成长历程的内心创伤怀疑著也期待著别人来爱自己的时候,似乎我们很容易忘了「爱自己」的重要性,于是眼光都落在别人的身上,反而自身依然遍体麟伤。只是,不能够爱自己的我们,到底要怎么让别人来爱自己呢?要怎么感受到别人给出的爱是自己需要的爱呢?又要怎么让别人知晓以及懂得了怎么来爱自己?因此,在所需爱别人与被别人爱的面前,可能我们需要能够先能爱了自己才是一切爱的基础。

而说不清看不懂自己的爱,生活的所需自然也很难被满足,那么,太仓促进入婚姻,自然会是一场灾难。

★婚前准备用来确认彼此进入婚姻的基础是什么?

想像一下,如果简庆芬面对何瑞之不浪漫的求婚,能够回到爱自己的基础上,冷静地问自己:「我知道他不爱我,所以这个婚姻很难建立在相爱的基础上,那么这段婚姻是我值得进入的吗?」或是何瑞之也问自己:「我对她求婚确实不是因为我爱她,而是我的母亲需要她,我爱的确实是张怡静Rebecca,所以我真的能全心的、没有半丝遗憾的跟一位我不爱的女人结婚吗?」当两人能好好思忖者,或许这一场婚姻就不会往前走了,但这也就不能成为一出扣人心弦的戏剧。

如果我们在结婚前,能够有一个机会冷静地、理性地,与对方一起来讨论著对婚后生活的准备,也就是对婚后「需求」工作的准备,同时也在彼此讨论差异凝聚共识的当下去感受彼此有没有同在,以及检核自己的心中对对方的牵挂与在意,这是对关系里「相爱」工作的准备

试著想一想,你要跟眼前的人过上一辈子,那么结婚这个决定就会是攸关自己一生的发展,是不是更需要细腻地思考过后才能做下决定,而这样的思考就是在「需求」与「相爱」这两个议题上建构好婚姻的两大支柱,如此婚姻才会有稳固的基础,来应对婚姻生活各种大大小小的考验;有了两人在「需求」与「相爱」上面的共识,那么婚姻生活中最重要的「信任」才会是真实的存在,而不会是一场互相猜疑的权力争夺大戏,这就是「婚前准备」用来确认彼此进入婚姻的最重要基础,如此,结婚过程那些浪漫的、迷人的、感动的才不会只是一种装扮。

★所以需要「婚前预备」,来预备婚后每一天两人差异上面的共识

在本专栏的文章「半伴依恋/要结婚了…怎么对婚姻进行准备?「6大议题」谈谈婚前预备的二三事」中有提到了婚前预备的六个重要议题,包括有:意义、沟通、角色、责任、性事、习惯。

这六个议题不能说包含了婚姻生活的全部,却已经是婚姻两人在面对婚后生活的重大共识,这六个议题里面谈的就是婚姻「需求」,却没有谈到「相爱」,因为爱不是用理性可以谈出来的,爱是一种感觉,是一份来自彼此对待的个人感受,而这样的对待、这样的感受进而带出的感觉,在婚姻生活中就是来自于彼此对于「需求」的愿意一起讨论,并且在讨论中让两人能有共识的走在同一条婚姻的道路上,于是「被关照」、「被呵护」、「被爱」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即使没有爱情里那迸发而出的热爱,也能够滋养出我们要一起生活彼此扶持的「相爱」。

戏剧里,我们看著简庆芬被婚姻生活磨到支离破碎,也看著何瑞之为了身上的角色无力选择所爱而总是自责压抑,更看到张怡静Rebecca在孤单与亲密中不断摆荡,每一个角色都有我们的影子,面对自己的、面对爱与被爱的、面对亲密关系的,更有面对婚姻的,或许我们都不够善良,不够善良对待自己,当然就很难善良对待别人,但我们却以为我们对别人会是善良的

婚姻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时刻,进入婚姻,我们就得跟另外一个人一起过日子,共同经营我们一起的人生,这是「亲密」的功课;不进入婚姻,我们就得学会怎么享受著孤独但不孤单,怎么在孤独里感受到仍然有爱,这是「自由」的功课

人生的圆满其实是来自于各种不圆满的挑战,能面对不圆满然后学习接纳并且放下想要圆满的执念,我们才有机会找到当下的圆满,幸福于焉长出。如果我们在进入婚姻之际,能好好讨论这些不圆满所带来的挑战,然后有一份彼此的共识,或许「婚前预备」不必然让我们就能立刻圆满,但却是对于婚姻圆满努力的必要途径,那么就更容易获得幸福的婚姻。

(本文经《一肩伴侣心理咨商所》授权,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