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28 20:05
父母的语言的回答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如何让孩子拥有这样的优良品德?

【情景再现】

彬彬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妈妈一向对他疼爱有加。有一次家庭聚会时,彬彬为了自己新买的玩具和妈妈朋友的女儿发生了争执。妈妈再三要求彬彬把玩具交出来,彬彬最终眼含泪花地答应了。大家纷纷夸奖彬彬,而他却委屈地看着小妹妹,一句话不说,连饭也不吃了。彬彬妈妈很苦恼,平时教育孩子要懂得谦让和分享,很多时候孩子虽然谦让了,内心其实很不情愿。

彬彬妈妈也很矛盾,她觉得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如果孩子总是谦让,担心他以后会吃亏。

我们都知道谦让是传统美德,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懂得谦让的人更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接纳,更易获得机会,也更具竞争力。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分享谦让行为是有其发展规律的,一般2-4岁是萌芽期,5-6岁是飞跃发展期,这同孩子的观点采摘能力,即孩子能不能觉察和推断别人内心需求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一、谦让要发自孩子内心

我们习惯认为,只要让孩子知道谦让就够了,却不关心这一举动是不是出自真心,长久下去,孩子习得的只是谦让的形式,而不是实质。案例中,彬彬确实“谦让”了,他期许的是小妹妹玩一会就把玩具还给他。但现实没有按他的预想发展,于是他无法接受了。家长不妨让他顺从内心的想法,提前沟通好,避免让孩子被迫谦让。

二、谦让要区分对象和场合

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如果教育孩子不分对象、不分场合地谦让,他“收获” 的可能是他人的嘲笑以及对自我的怀疑,最终不愿谦让。谦让的对象应该是那些相对弱小的、需要帮助的人,比如乘车时,把座位让给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但有些场合不需要谦让,比如排队买票、就餐、候车等。所以要帮助孩子构建文明谦让、礼貌谦让、平等分享、轮流分享等规则体系。

三、谦让与竞争不是对立的

事关国家利益、社会进步、个人发展,要当仁不让;在公共场合待人接物,要礼让三分;在资源短缺时,要把机会让给那些最需要的人,让给比自己弱小的人……所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就是这个意思。谦让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课,要合理引导,让孩子在不失自尊和自信的同时养成谦让的品质。

如何做呢?

1、学会分享合作

要让孩子学会谦让,首先要防止自我中心意识,积极营造“分享”的家庭氛围。我们要让孩子意识到好东西不是他(她)独有的,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看电视时,不能独占电视,大家轮流看;有好吃的东西时,要和家人一起享用。在不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愿望时,要学会谦让和等待。

2、言传身教,发挥榜样力量

家长应该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以积极的影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谦让的种子。日常生活中,一家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互相谦让、互相爱护,家长尤其要孝敬长辈,给孩子树立榜样。公共场合也应如此,比如,带孩子坐公共汽车时,看见老人、抱小孩的妇女等需要帮助的人时,可以主动起身让座。在和邻居相处时,要发扬风格,不要斤斤计较。

3、创造机会,践行谦让行为

家长应想办法为孩子创造和提供谦让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谦让。

比如,家里有小朋友来玩时,提醒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小朋友玩;孩子生日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把蛋糕先分给爷爷奶奶吃,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先把蛋糕分给爷爷奶奶时,爷爷奶奶不可在表扬以后将蛋糕还给孩子,切不可将谦让变成一种假象。

4、尊重孩子,倡导自主选择

孩子每次的争取或者谦让都应该是在我们理性引导下的自主选择,家长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要向孩子讲清楚道理,然后指导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孩子想要争取时, 家长还要指导孩子学会如何礼貌而理性地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