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4-28 21:59

“从浦江畔走到香江边。这几天一直在下雨,上海人把下雨叫‘落雨’,香港人也叫‘落雨’(lok·jyu)。这个小小例子,足以见得两座城市的亲缘关系。我相信今年的论坛一定会收获满满。”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李成这样说道。

4月27日,“2024浦江创新论坛:创新协力新空间——沪港科技创新对话”系列活动(以下简称“活动”)在香港举办。活动围绕沪港两地科技创新领域和未来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对话交流,探讨如何加快构建沪港创新发展生态圈,促进两地在科学研究、创业孵化、产业延伸、科技金融的合作与交流。

近年来,沪港两地科技创新领域合作日益密切、不断深化,携手推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香港创新科技中心联动发展。2021年8月,沪港签订《沪港创新及科技合作备忘录》,持续强化两地在科技创新相关领域的合作。立足双方资源禀赋,沪港两地在产业创新、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推动两地发展提供强劲动能。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沪港两地共有约2.5万名科学家合作发表了12280篇论文;沪港两地技术合同金额累计达32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60%。

“上海科技”微信公号 图

活动邀请了来自沪港两地创新领域的优秀专家和企业家开启创新对话。沪港社团总会副会长、上海香港联会主席陈浩华,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李成,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上海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张文宏,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何颂贤,以及ATLATL飞镖创新中心创始人兼 CEO朱鹏程围绕打造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创新生态、深化沪港科技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沪港两地创新实践的成果和经验。

会上,沪港两地多个科创主体进行了签约,涉及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生物医药、智库合作、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两地科技创新合作。

上海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中心与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中心共同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展气候变化与传染病联合研究的协议》。双方将就气候变化对于传染病的传播流行的潜在影响,病原体在不同地域间的传播,气温的变化可能还会导致更多的抗生素耐药细菌等方面开展联合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上海交通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关于联合推动科技创新的战略合作协议》。充分依托两所大学的专业优势和科创生态,持续拓展合作领域,围绕重大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重要产业创新升级等方向,提升两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香港物流机械人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关于“香港物流机械人研究中心上海实验室”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

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与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沪港社团总会、上海香港联会签署《沪港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备忘录》。

六方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上,将围绕两地关注的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绿色技术、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深化工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与资源,积极开展两地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创业服务与联合孵化、推动科技与产业对接、政策推介与交流互访等,促进沪港两地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

上海市科学研究所与团结香港基金公共政策研究院续签《沪港科技智库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继续围绕区域创新、科技创新政策、科技金融、科技人才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资源共享和交流互访。

中电金信数字科技集团与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主要聚焦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和金融科技领域的合作研发、促进两地科研成果育成及孵化、人才交流等方面;中电金信数字科技集团,与香港大学——渣打慈善基金金融科技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开展合作,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加速整个金融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步伐。

上海技术交易所与香港数字资产交易所共同启动了“上技所跨境技术贸易港澳服务中心”。2023年12月28日上海技术交易所与香港数字资产交易所签订提供跨境服务并联合研究技术资产数字化、资本化的创新服务模式等合作协议。此次“上技所跨境技术贸易港澳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将以香港为基地为全球跨境技术贸易提供各类技术交易及配套科技金融服务。

会上,“沪港技术转移合作网络”(SHK-TTN)正式启动。为深化沪港高校科技合作,香港大学、复旦大学和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共同发起成立“沪港技术转移合作网络”。理事长单位由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及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和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组成。

“沪港技术转移合作网络”(SHK-TTN)旨在建立沪港技术转移常态交流机制,通过多种形式探索沪港技术转移合作新路径,包括双向设立沪港创新协力新空间、搭建沪港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沪港高校互访互学机制、共同开发技术转移课程、共同组织重要会议活动等,营造开放协同、互利共赢的创新创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