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4-30 11:33

自1996年长宁区与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结对以来,两地已携手并肩走过了28个春秋。近年来,沪滇协作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与当地干部群众携手共谋发展思路,精心打造了一批和美乡村示范点,形成了沪滇协作助力乡村建设的“4+”模式。

“乡村建设+文旅融合”模式

立足“长寿康养目的地”的独特优势,金平县投入1870万元在马鞍底乡滮水岩村、石板寨新村实施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夯实美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打造以马鞍底乡滮水岩村、石板寨新村为重点的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

2022年,在沪滇协作资金的支持下,滮水岩村依托独特的人文历史、自然条件和特色风貌,将农耕文化、梯田文化、蝴蝶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如今的滮水岩村群山环绕,潺潺溪流静静穿村而过,翠绿的梯田层层延伸,一座座蘑菇房错落有致,呈现出一幅集森林、瀑布、彩虹、蝴蝶、蘑菇房、梯田为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2023年,滮水岩村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红河蝴蝶谷艺术节”,接待游客7.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55.75万元,并成功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同样,位于中越两国界河河畔的石板寨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实施功能提升建设项目后,家家户户从拥挤的“小方盒”搬进了“小别墅”,告别了“脏乱差”,进入了“绿美好”,成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示范样板,并列为2023年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现场推进会调研考察点。

“乡村建设+边贸助推”模式

依托地处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前沿的区位优势,近年来,金平县着力打造以金水河国家级一类口岸为中心、金水河镇那发街村和隔界村为重点的边贸助推型示范带。

2023年,沪滇资金投入1550万元,实施那发街村和隔界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了全方位升级打造,助力经济发展,并为进一步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增强国民固边、强边意识夯实了基础。党的二十大代表、隔界村党支部书记普玉忠表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建设,对我们帮助很大,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国家发展的成果,我们也要继续扛起责任,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与此同时,金水河口岸、隔界村边民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得以升级完善,进一步助推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沪滇资金加码投入2070万元,实施那发街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金水河国门形象,助力边民互市贸易,促进中越两国口岸贸易发展。

“乡村建设+民族团结”模式

金平县世居苗、瑶、傣、哈尼、彝、汉、壮、拉祜(苦聪人)、布朗(莽人)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88.35%,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称号。沪滇协作紧紧围绕“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要求,以“让十万边民过上幸福新生活,决不让一个民族掉队”为目标,先后在哈尼族、瑶族、傣族、拉祜族等5个少数民族抵边村寨投入4654万元实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共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和谐稳固,着力打造民族团结型示范带。特别是2024年,沪滇资金投入1234万元,在者米乡拉祜族聚居地六六新寨实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人居环境提升项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直过民族”(拉祜族)再次实现“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

“乡村建设+产业协作”模式

在提升改造群众人居环境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沪滇协作坚持乡村建设与产业就业“两条腿走路”,立足各村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地理区位优势,合理布局优势特色产业,先后投入4263万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建成农副产品交易市场2个、仓储冷链物流中心2个、梯田稻谷深加工厂1个、食用菌种植大棚1个,打通土特产增收路、农村电商销售路、村集体经济共富路、边民互市致富路,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绿色经济、庭院经济,让乡村既有“好风景”又有“好钱景”,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如石板寨新村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项目的实施,既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又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产业致富。

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保底售卖获底金、资产租赁拿贴金、就地务工得薪金等,群众收入节节高升,年人均纯收入达1.54万元。石板寨新村村民邓富万说:“政府给我们盖好新房子,带领我们发展产业,现在房子盖得漂漂亮亮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

如今的金平县边境村寨,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提升、产业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农村综合环境持续向好、群众生活品质稳步提高、边疆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边境村寨处处展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幸福密码”,成为边境线上展示国门形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部分资料来源于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

撰稿:吴佳倩

原标题《长宁与金平携手打造了一批“和美乡村”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