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5-01 11:19
小虾汉斯的回答

沈庆之和刘义隆都很明确的认为(元嘉时期的)北魏基本上就是骑兵强:

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谏曰:“我步彼骑,其势不敌。檀道济再行无功,到彦之失利而返。今料王玄谟等,未逾两将,六军之盛,不过往时,恐重辱王师。”上曰:“王师再屈,别自有由,道济美寇自资,彦之中涂疾动。虏所恃者唯马

至于为什么这样,刘义隆依然认为北伐有胜算,用句略现代的话说,夏秋是“泥泞”季节,暴雨倾盆是常事,有利于刘宋水军作战,而大不利于于骑兵的机动,而等到冬季北魏骑兵可以发挥的时候,刘宋可能已经奠定优势了

今夏水浩汗,河道流通,泛舟北下,碻磝必走,滑台小戍,易可覆拔。克此二城,馆谷吊民,虎牢、洛阳,自然不固。比及冬初,城守相接,虏马过河,即成擒也。”

结果果然(第二次元嘉北伐)一开始,拓跋焘就各种避而不战,将战线收缩至黄河,理由大概除了刘义隆说的潮湿泥泞之外。还有马还没养肥,总之要尽量等马养好了再出战,然后到了农历十月(公历11月左右吧),北魏的确就开始全线冬季反攻。。。

魏群臣初闻有宋师,言于魏主,请遣兵救缘河谷帛。魏主曰:“马今未肥,天时尚热,速出必无功。若兵来不止,且还阴山避之。国人本著羊皮裤,何用绵帛!展至十月,吾无忧矣。”


此外,两次元嘉北伐,宋军可以说都败于溃败,甚至可以说北魏主力(骑兵)集团一出动,都没有什么特别激烈的大会战,当面刘宋军就开始主动溃退,以至于一泻千里:

到彦之、王仲德沿河置守,还保东平。乙亥,魏安颉自委粟津济河,攻金墉。金墉城不治既久,又无粮食。杜骥欲弃城走,恐获罪。初,高祖灭秦,迁其钟虡于江南,有大钟没于洛水,帝使姚耸夫将千五百人往取之。骥绐之曰:“金墉城已修完,粮食亦足,所乏者人耳。今虏骑南渡,当相与并力御之。大功既立,牵钟未晚。”耸夫从之。既至,见城不可守,乃引去,遂南遁。

 到彦之闻洛阳、虎牢不守,诸军相继奔败,欲引兵还。殿中将军垣护之以书谏之,以为宜使竺灵秀硃修之守滑台,自帅大军进拟河北,且曰:“昔人有连年攻战,失众乏粮,犹张胆争前,莫肯轻退。况今青州丰穰,济漕流通,士马饱逸,威力无损。若空弃滑台,坐丧成业,岂朝廷受任之旨邪!”彦之不从。护之,苗之子也。彦之欲焚舟步走,王仲德曰:“洛阳既陷,虎牢不守,自然之势也。今虏去我犹千里,滑台尚有强兵,若遽舍舟南走,士卒必散。当引舟入济,至马耳谷口,吏详所宜。”彦之先有目疾,至是大动;且将士疾疫,乃引兵自清入济。南至历城,焚舟弃甲,步趋彭城。

  冬,十月,癸亥,魏主至枋头,使关内侯代人陆真夜与数人犯围,潜入滑台,抚慰城中,且登城视玄谟营曲折还报。乙丑,魏主渡河,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惧,退走。魏人追击之,死者万馀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


考虑到宋军步兵也算是身经百战(一笔果然写不出两个宋字),到彦之、王玄谟北伐军虽然将菜了一点,但兵不可能不是主力,也不大可能对方只出动些步兵(哪怕人数很多)渡河就开始主动跑路,可能就是一看对方骑兵的规模料不能当,怕跑慢了被全歼。

此外,这是450年的情况,北魏已经入主河北(397年以后)好几十年时间了,450年以前的北魏(尤其是拓跋珪打后燕那会)只怕只会更依赖骑兵。所以的确可以认为北魏开始更依托步兵作战就是汉化改革之后,毕竟骑兵的成本或许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