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5-01 14:07

(中央社台北1日电)延宕多时的中共20届三中全会将在7月召开。分析认为,中国当前经济与改革双陷困境难解,必须纠正长期结构性失衡,想尽办法增加家庭可支配所得,民众有信心消费,才是良性循环。

中共每届三中全会,大多聚焦经济及改革开放等政策走向问题,本届原本应在去年9月到12月间举行,面对中国当前正面临房地产危机、产能过剩,以及消费疲软等多重挑战,三中全会延宕多时后,能否提出任何改革措施,令人关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回升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仍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严峻性明显上升。因此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同时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创造更多消费场景。

美国自由亚洲电台当天报导,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预测」(UCLA Anderson Forecast)中心经济学家俞伟雄(William Yu)表示,中国经济困境十分严重,原因是过去一直过度重视投资,把资源从家庭转移到企业、政府身上。

俞伟雄引述中国官方数据指出,中国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毛额(GDP)45%左右,而全世界普遍比重是20%;同时,家庭消费应占GDP约60至70%,而在中国只占40%左右。投资太多的结果就是回报率越来越低,导致债务上升,中国的房地产现状,就是例证。

他认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必须纠正长期结构性失衡的现象,中国要想尽办法,让家庭可支配所得增加,有信心来消费,企业的收入就会回稳,产生良性循环。

但中国当局长期心态认为,投资是看得到的,把资源归还给家庭,短期无法看到明显效果,政府也无法主导掌控,显示对经济成长本质的认识不够透彻。

美国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员黄天磊则认为,中国官方和外界有认知上的差异,外界觉得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问题很多,但中国政府可能不觉得问题很严重。

黄天磊认为,三中全会虽然会讨论深化改革的问题,但更应关注的不是眼前的经济困境,而日是长期的体制性问题。从中国在疫情时期的刺激措施就可看到,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显著不同。

他表示,中国的政策长期以来都是重供给而轻需求侧,这也是导致目前经济不平衡的最重要和根本原因。(编辑:唐佩君/周慧盈)11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