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推荐 ( ) • 2024-05-02 15:08
免费医疗,看上去占了“便宜”的同时,也交出了很多事情的决定权,甚至是在关键时刻生命的决定权。生命的去留,不再是权利的决定,而变成了利益的计算。而且是一些人在计算另外一些人生死存亡的价值,权利人自己很难说是那个真正的决定者。

更进一步的考量是这样子的:在政府官僚眼里,那些年纪大的,得了终末期癌症的,没有治疗价值,不能治愈后继续工作创造财富、给政府带来税收,反而消耗政府的巨额医疗费用,给这些人“免费治疗”很不合算,那就劝这些人接受安乐死,最为合算;那些年轻且生的病不严重者,医疗费用可控,又可以治愈,治愈之后可以继续工作创造财富,给政府带来税收,给这些人“免费治疗”是合算的。说到底,最终衡量的是治疗的成本与治疗后的收益。

责任编辑:陈斌

最近一篇《我妻之死》的文章在网络世界广为流传并引起热议。文章作者是一位在加拿大的华裔移民,记录了他妻子在加拿大从生病求医、确诊治疗到不幸去世的整个过程。整个过程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但是在此之前的体检并没有发现异样。文章令人心酸,但背后的原因可能更残酷。

加拿大医疗的几个问题

整篇文章既透露着作者的悲伤,也记录了很多在很多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

其一是漫长的等待,就医、检查、出结果,都需要等待。从2023年11月初癌症筛选有异常,一直到最终确诊肺腺癌,整整用了20天时间。

其二是业务能力的不专业,从确诊开始用药,到基因检测结果出来又过了8天。结果却被告知,一开始用的靶向药用错了,而新的“特效药”并不是没有,只是这种药物在加拿大没有获批上市,这点医生并未告知家属。

其三是医生对生命的冷漠,并不是因为医生对死亡司空见惯的那种冷漠,而是医生对病人和家属求生欲望的冷漠,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在“促成死亡的加速”。病人才37岁,有三个孩子,最小的才3岁,她本人和家属都有强烈的求生意愿,并没有主动放弃治疗的想法。

但是当医生告诉他们靶向药猜错了,又没有特效药时,妻子的心理防线崩溃了。所以当医生建议放弃治疗接受临终关怀的时候,她本人的求生意志被击碎。即便是家属在做最后的争取,她本人还在训斥丈夫,不要干扰医生。

问题是,在患者同意但家属不同意的情况下,双方作为家庭还没有做出一致行动意见的时候,医生就马上确认了患者放弃治疗的意愿,并且立即着手实施了“临终关怀”,给患者注射过量麻醉剂。实际上也就是,开始进入了安乐死的实施阶段,这在加拿大称为医疗援助死亡。

前后短短一分钟的动摇,医生就立马加大了吗啡的药量,实质上加速了患者的死亡。当然,这在加拿大“完全合法”,看起来“尊重”了患者个人的意愿。但从一个常人和常识的角度来判断,这个决定和实施还是太过草率。

患者弥留之际,尊重患者本人意见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尊重患者家属的意愿,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一个家庭的一致决定,而不是在还有分歧的时候就匆忙决定并实施。“于法有据”,但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而这背后,实际上是有更深层次也更残酷的原因。

免费医疗的背后

加拿大一直被当作是免费医疗的典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