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5-02 18:16

(中央社台北2日电)英国金融时报报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愿以更进取的手段,如向民众派发现金或推行深化经济改革来刺激消费,因为要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以及考虑到要「备战」来确保国家安全,所以宁加强投资于高科技制造业。

金融时报1日报导,很多中外经济学家都认为,如果中国加强民众的消费,可以确保进一步强劲的经济成长。

不过,报导指出,习近平拒绝推行更多更进取的措施,如向消费者派发现金或推行深化经济改革来提振经济;取而代之,他提倡「新质生产力」,增加对高科技制造业如电动车、绿色能源产业及人工智慧等的投资。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的数据,2023年中国GDP逾40%来自投资,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而私人消费只占GDP约39%。

分析师认为,习近平不愿在促消费上采取较进取的措施,有多个原因,包括中国经济一向依赖国家主导的投资,要推行经济改革有更深层次的困难。

虽然在今年3月两会中,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些促消费措施,如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但报告强调「新质生产力」,提到有关「投资」、「制造业」、「工业」、「工业化」的次数更多。

中国加强投资于制造业,希望借此快速地刺激经济成长,同时又能增加就业。

报导又提到,意识形态及地缘政治也是原因之一。习近平是自毛泽东以来,最具权力的中共领导人,他越能在国际供应链上扩大中国的控制力,他越有安全感,尤其是在美中紧张关系上升时。因此,中国强调投资,特别是高科技方面,而非消费。

报导又指,在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安全较经济成长越来越重要。2014年习近平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

香港大学金融学讲座教授陈志武表示,中国转向加强工业政策包含「备战」的考量,而这情况至少会持续8至10年。

不过,分析师认为,中国急需找到新的经济成长模式,因为中国不能单靠贸易伙伴来吸纳过多的生产,而最终需要靠国内消费。

但目前中国人不愿消费,原因之一是中国社会福利保障及医疗保障不足。当习近平表示要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同时强调要「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这也导致政府不想以进取的措施刺激消费。

经济师认为,中国要重新平衡经济发展模式,其中一种方法是向民众分配国有资产和公司股票。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在2023年一篇文章,建议设立多个国有投资基金来持有国有企业股权,这些基金的份额可以平均分配给民众。

重新分配地方政府持有的资产,较分配中央政府的资产,在政治上可能更容易被接受。一些地方政府资产丰富,例如贵州是中国负债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却拥有中国首屈一指的「茅台」公司。(编辑:陈铠妤/曹宇帆)11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