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5-05 08:17

原创 茹仪 玹微 新志坊

每年公历5月5—7日,当斗指东南,太阳到达黄经45°,立夏节气到来。立夏,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历书》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万物进入旺季生长。

立夏,万物的“成物礼”

何谓“立夏”?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是“大”的意思。时值立夏,孟夏开始,万物至此皆已长大。

根据韩可胜的解读,“夏”是象形字,由三部分组成:从页,头;从臼,双手;从攵),两足。由此可见,“夏”本义是一个人,一个正在长大的年轻人。由此联想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华夏”之名,寓意“花一样的美少年”,充满朝气、活力与希望,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起名之妙。

夏字演变

古人追求天人合一,人有生老病死,天有春夏秋冬。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春天是万物的苏醒与萌芽,是蓓蕾般的童年;夏天是万物的成长与壮大,是青春期的青少年,万物自此日渐繁茂,欣欣向荣。

人有成人礼,古人20岁弱冠,那么于物而言,立夏便是它们的“成物礼”。成年意味着童年成为追忆,而立夏则意味着“春尽”,此后春天就彻底远去,花自飘零水自流,留下诸多惜春的依恋和不舍。

对于多愁善感的诗人而言,立夏是个颇为伤感的节气。

唐人韦应物抒情:“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宋人赵友直埋怨:“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清人曹雪芹慨叹:“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民国王国维唏嘘:“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清·孙温绘红楼之葬花

春尽花落,睹物思情,极易引发无限的愁思与哀怨。但目光放远,怜取眼前,才能体味四时有序,自然和谐的意趣。

春已去,花已落,斑斓褪尽,风物初长成:“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轻衣畏暑侵……新叶自成阴。”

由春入夏,浓绿代浅绿,“熏风阜物”孕生机:“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

可以慢生活,可以返自然:“抱琴看云去,枕石待鹤归”“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清·邓文举《蕉荫纳凉图》

古人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四季各有其美,生活中也处处隐藏着小小的欢愉,“劝君须惜少年时”,切莫因那些无法掌控的事而错失了当下的美好。

立夏三候

一候·蝼蝈鸣。到底何为蝼蝈?历来众说纷纭,青蛙、蟾蜍、蝈蝈、蝼蛄等说法都有。不过按照现代的时令物候,“蝼蝈鸣”似应改为“蛙始鸣”。

二候·蚯蚓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在古人看来,蚯蚓因为深居地下,感受到的阴气比其他蛰虫更多,所以结束冬眠最晚,直到立夏才懒洋洋、慢悠悠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

三候·王瓜生。虽言王瓜,但泛指藤蔓类植物。标志着春生夏长,由花花草草,到枝枝蔓蔓;从初春的绿痕,到初夏的绿荫。

立夏,作物的“青年节”

立夏节气,温度大幅升高,降水明显增多,生命进入了旺盛的生长期。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上说:“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对于以农耕为主的中国人来说,立夏是重要的时间节点,自古就是农民的关键期。

清·张若霭画墨妙珠林(卯)册之立夏

气象谚语说,“立夏斩风头”。节气歌谣说,“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到了立夏,南北气压梯度减小了,风也变得温和了。风小了,雨多了,“立夏无雨,碓头无米”。万物享受着雨露阳光的滋养。

田园之中,“麦秀风摇,稻秀雨浇”。北方的冬小麦扬花灌浆,南方的早稻已经分蘖,油菜接近成熟。春播作物渐渐长大,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田间劳作日益繁忙。一些相关的农谚如“立夏芝麻小满谷”“立夏种麻,七股八杈”“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等,都反映了立夏前后可以栽种的农作物繁多,所以有“立夏乱种田”的农谚。

此时的田地,需时常翻锄,一来给地松土,防止水分蒸发,二来锄掉杂草,保护作物生长。初夏万物蓬勃,田间杂草自然也是猛长,故而农谚说“立夏三天遍地锄”“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还有此时昆虫生长繁殖较多,病虫灾害的防治也必不可少。所以又有“小麦开花虫长大,消灭幼虫于立夏”的说法。

茶树此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时节,春天播种的植物,花落之后,很多都已长成:红甜的樱桃,青酸的梅子,橙香的枇杷,以及杏子、杨梅、芒果……接下来日子,各种自然的回馈将让我们的味蕾得到日日尝新的满足。

除此樱桃、枇杷、杏子“树三鲜”外,还有菜园里的“地三鲜”——蚕豆、苋菜和黄瓜以及江河里的“水三鲜”——海蛳、河豚和黄鱼。

正如清乾隆年间竹枝词所描绘的:“樱珠梅子乍含酸,立夏轻风麦秀寒。觅得螺蛳青壳蛋,摊粞寒豆共盘餐。”酸酸甜甜的初夏,天生就有一种让人喜笑颜开的魔力,很难不被人喜欢。

立夏习俗

1

迎夏与荐先祭祖

立夏日,古人举行各种迎夏典礼,迎接夏天的到来。

《礼记•月令》记载:“先立夏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天子乃齐。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反,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欣说。”与迎夏相关的仪式还包括祭祀火神,《后汉书·祭祀中》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八佾舞《云翘》之舞。”

从这些古籍文献可以得知:立夏当日,天子率百官到南郊迎夏,祭祀代表夏天的赤帝祝融。祝融是火神,象征太阳,又叫朱明。所以前去祭祀的人们要身着红色礼服,佩带红色玉饰,就连车马旗帜都是红色的。而祭祀上,要唱赞歌《朱明》,跳八佾舞《云翘》之舞。唐宋时期,岳镇海渎之祀也与四时联系起来。《旧唐书》载:“五岳、四镇、四海、四渎,年别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其牲皆用太牢,笾、豆各四。祀官以当界都督刺史充。”《宋史》则记载:“立夏日祀南岳衡山于衡州,南镇会稽山于越州,南海于广州,江渎于成都府。”这些隆重而繁复的礼仪,不仅反映了古人的世界观,也体现出对立夏这一节气的重视。

对于百姓来说,立夏有(荐先)祭祖之习俗。在浙江,嘉庆《余杭县志》载“立夏日,以櫻桃、新茶荐祖庙,杂以诸果各相馈遗,谓之立夏茶,乞邻麦为饭,云解疰夏之疾。”《鄞县志》载:立夏,炊五色米为立夏饭,今以豇豆合秫米煮之。用樱笋荐先祖,笋截三四寸许,谓之脚骨笋”。民国《定海县志》载:“立夏,以豇豆合糯米煮饭,用樱、笋、子蟹、鲳鱼等荐先祖。”

2

立夏赐冰

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古代,人们学会了将冰块冬藏夏用,不仅可以降温消暑,还可以制作冷饮。然而古代采冰、制冰、运冰、藏冰耗时费力且条件苛刻,只有朝廷和达官显贵可以做到,所以夏日之冰也成为珍贵之物,朝廷往往在夏日以冰颁赐官员。据《周礼》记载:“夏颁冰,掌事。”郑玄注:“暑气盛,王以冰颁赐,则主为之。”可见早在周朝之时,已有赐冰的制度。而随着岁时的演进,“赐冰”逐渐成为立夏之日的一种习俗。唐代诗人韦应物《夏冰歌》云:“九天含露未销铄,阊阖初开赐贵人。”北宋史学家刘攽《末伏》诗曰:“每岁长安犹暑热,内官相属赐冰回。”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也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可见在明代,在立夏日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分赐给文武官员已经成为一项传统。清代,朝廷赐冰则是通过印发冰票的方式,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记载:“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在民间,唐代出现了私家藏冰的“冰商”,他们挖冰窖冰井来藏冰,等到夏日再拿来售卖,但价格昂贵,正如《云仙杂记》所云,“长安冰雪,至夏则价等金璧”,可见远非普通百姓可以享受之物。宋明之际,私人藏冰渐多,并出现冰饮。《帝京景物略》载云:“立夏日启冰……编氓(指老百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生磕,曰‘冰盏’。”可见老百姓虽然没有实现“冰块自由”,但在立夏日这天已有喝冰饮的习俗。炎炎夏日,来一杯冰凉的饮品,可以说是这一时节最好的享受。

3

“立夏节”休工

在江南地区,立夏日多被称为“立夏节”,有休假传统。清人范祖述《杭俗遗风》记有“五郎八保上吴山”之谚,“五郎”说的是打米郎(米店中之春米者)、剃头郎、倒马郎(出粪者)、皮郎(皮匠)、典当中之小郎,“八保”指的是酒保(酒店中之伙友)、面保、茶保(茶店中之伙友)、饭保(饭店中之伙友)、地保(管一地方之事者)、像像保(即阴阳生)、马保(以马赁人而随其后者)、奶保(以育婴为业者),各行从业者在立夏日休工,到吴山赶庙会。旧时,吴山上下布满店家和摊贩,卖字画、庙台戏、喝小曲、变戏法、耍杂技、卖花、斗鸟的,随处可见,令人目不暇接,看相、测字的摊位接二连三。吴山脚下,大井巷、清河坊一带又有不少老字号,诸如胡庆余堂、张小泉、孔凤春、宓大昌、张允升、张裕和、状元馆等店家,也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每逢庙会,生意总是特别红火。到了民国末年,立夏日休息已相当普遍。1942年《生活知识》第2期发表的文章《劳动节和立夏节交换》,专门抨击了资本家以劳动节交换立夏节,不肯给工人多放一天假。

4

立夏称人

立夏之后,酷暑将近,漫漫长夏,食欲减退,还难以入睡,人很容易患上一种精神倦怠的季节病,古人称之为“疰夏”。其症状就是“入夏眠食不服”,吃不好、睡不好,浑身酸软,日渐消瘦。于是,就有了“立夏称人”的习俗。

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称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称一次看体重增加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清人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中有一首写立夏风俗的作品这么描述:“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这天,人们吃完立夏饭,在村口支起一杆大秤,大家一个个坐到竹篮里称体重。“时逢立夏出奇谈,巨秤高悬坐竹篮。老小不分齐上秤,纽绳一断最难堪。”也有的地方是人们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称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称体重。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称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称姑娘要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称小孩要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立夏称一次,然后立秋再称一次,看看大家熬过这个夏天,到底是重了还是轻了。若体重增加,则称“发福”,体重减轻,则谓“消肉”。

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儿备办猪肉、猪肚、猪腰、鸡蛋面线等物送给娘家老父母食用,称为“补夏”。儿女们可以籍此对父母表表孝心。

5

吃蛋、斗蛋

“立夏蛋”是立夏的经典食物。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再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煮成“茶叶蛋”。茶叶蛋最初是立夏的节候食品,后来发展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不再限于立夏。

浙江嵊州当地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

俗话说“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说的是立夏时吃蛋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疰夏。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人们会有疲劳乏力、厌食消瘦等症状,俗称“疰夏”。小孩子更容易疰夏,所以人们会在立夏日,将煮好的鸡蛋用冷水浸上数分钟后套上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以祈求孩子在夏季健康成长。俗谚有云“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立夏胸挂蛋,孩子保平安”。

煮好的蛋,挑出整只未破的,用彩线编织成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为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6

吃“野米饭”

浙江和皖南等地有立夏吃“野米饭”的习俗。少儿在野外搭灶并拾柴生火,用从别人家田里“偷”来或去别人家中募化的蚕豆、春笋与大米等物杂煮烧成百家饭,老幼分吃,据说食之可令人不蛀夏(疰夏)。吃野饭的特点是制作过程必须在野外完成,食材取之于野外,煮熟的饭也要在野外食用,一般不能将食物带回家中吃。当地人认为,“野米饭”在野外吃能起到趋吉避凶、佑人健康的作用,在屋内食用则会丧失这项功能。《浙江民俗大典》载有“孩子们还可以随意到人家竹园去挖笋,田里去采豆,以为吃百家米,可使儿童强健”。吃野米饭和穿百家衣一样,是一种原始的扰乱索命神灵视听,不能确定是谁家的孩子,而无法取其性命,从而起到护佑儿童、趋吉避凶功能的“交感巫术”思维。如今嘉兴等地年轻人依然十分热衷烧野米饭活动,但活动的性质变得更像上班族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和联络友情,孩子们培养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的周末野餐活动。

7

立夏尝新尝鲜

江南地区有“立夏尝三新”的俗谚。所谓三新是指时令新鲜的食物。传统的“三新”是指樱桃、青梅、鲥鱼。老南京立夏尝的“三新”,是玄武湖的樱桃、高淳的青梅和镇江的鲥鱼。苏州地区的三新是樱桃、青梅、麦仁,其他有些地方的三新则是竹笋、樱桃、梅子或竹笋、樱桃、蚕豆。樱桃甜,青梅酸,新麦清香。此时麦尚未熟,取青麦穗煮熟,去芒谷,磨成条,称为“捻转”,为一岁五谷新味之始。也有将青麦炒熟,糖拌,称“凉炒面”。尝新的还有蚕豆,所谓“消梅松脆樱桃熟,新麦甘香蚕豆鲜”。《清嘉录》载:“立夏日,家设樱桃、青梅、穗麦,供神享先。青梅宴饮则有烧酒、酒酿、海蛳、馒头、面筋、芥菜、白笋、咸鸭蛋等品为佐,蚕豆亦于是日尝新。”

在太湖流域的无锡,流行立夏尝三鲜,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有的地方还有立夏吃霉豆腐的习俗,说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倒霉。

镇江有立夏尝八新之俗,“八新”是樱桃、新笋、新茶、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和石首鱼(黄鱼)。其中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廷的贡物,二潮鲥鱼被豪门富室弄去解馋,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古代杭州人立夏吃“三烧、五腊、九时新”。三烧指烧饼、烧鹅、烧酒;五腊指黄鱼、腊肉、盐蛋、海狮、清明狗;九时新指樱桃、梅子、鲥鱼、蚕豆、苋菜、黄豆笋、玫瑰花、乌饭糕、莴苣笋。上海、温州等地立夏日食用青梅。上海郊县农民则把青梅、酒酿和鲜蛋叫作三鲜。

立夏诗选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立夏时节,思念随暑风而至。换季之日,留恋逝去的春天。白昼太长,心生烦闷,夏木成阴,落针可闻。寂寞独坐,思念亲人,往事光景历历在目。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立夏之日,红旗插满城,迎接火神祝融,太阳神驾车携带着青帝归去。泥巴尚新,燕子住新巢,百花开尽,蜜蜂也消停。绿荫渐浓密,暑气已浮现。夏天就要来了,终于可以换上清凉的单衣了。这样的心情,就同女孩憧憬着可以穿上漂亮裙子一般。

立夏日示陈安国宣义

宋·郭祥正

昨日春归尽,轻衣畏暑侵。

落花空眷影,新叶自成阴。

书永惟便睡,蝉清稍伴吟。

小团宫样茗,分酌莫辞深。

夏日,切勿伤春,须及时行乐。春尽暑气起,诗人换单衣,花儿落,叶成阴,在树荫下看书,在蝉声里休憩,泡壶宫样茶,邀朋引伴共品尝。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日高昼长,午睡醒来,梅子余酸还在齿间,芭蕉绿影映在窗纱。漫长的夏日,午睡之后不知做什么好,只是闲看儿童追逐空中飘飞的柳絮。

明·周臣《画闲看儿童捉柳花句意》轴局部

End

图源:网 络

原标题:《【节气志·立夏】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