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5-05 15:25
拉格朗日的忧郁的回答

科普是双向筛选的过程,雷军体现出来的是我想听我能听懂的,张朝阳则是讲我会的,两边本身就不匹配。

如果我们把科普行业视作一个市场行为,把科普产品如书籍、视频、文章视作市场上流通的商品,那么首先的问题就是,你想把商品卖给谁,谁会想要看科普,或者说,喜欢科普的人有什么特质。

在我看来,对科普有兴趣的朋友最大的特征还是好奇心,不论是对千奇百怪的现象有好奇心,还是对现代科技产品依据的原理有好奇心,亦或者是对规律本来有好奇心,体现的都是人本能的一种对有意思的事物想知道点啥的心态。

但讲道理,雷军,起码在这个场景里的雷军,很难说是科普的目标客户。根据雷军的描述,他是被张朝阳送了几本书,然后翻了翻发现看不懂。换句话说,他可能本身的预期就不是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而是想在里面看到自己已知的东西,被动看和主动的好奇结果是很不一样的。

那么再说回张朝阳,我们很难说张朝阳做的是很好的科普,因为他本身也没有很好地面向科普爱好者的需求,其内容确实过多与物理系课程重合,数学过多,而方法论和图像框架稍显不足。当然这也不是张朝阳个人的问题,而是科普本身确实很难做。过分依赖自然语言很容易不准确,公式太多又容易把人搞糊涂打退别人的热情。用日常语言把科学问题讲清楚有趣门槛可不低,有些问题确实本身就极难做到这个事情。

当然,如果能让本身没兴趣的朋友,一看科普作品就能被吸引,这是最理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