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5-06 06:35

以巴冲突方兴未艾、乌俄战争持续恶化,为了避免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及因应中国大陆所带来的经济、军事挑战。美国一方面持续在美中关系上力求稳定发展,避免西太平洋区域冲突局势升温;另一方面则透过美日安保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及澳英美三边安全协定(AUKUS)串联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包围并严防中国大陆的军事行动,美中关系表面斗而不破,实则暗潮汹涌。

文•陈建维

随著战争持续延烧,区域安全已是国际政治最重要的焦点,被视为下一个最有可能爆发武力冲突的地方,是同样位于西太平洋地区的朝鲜半岛、南海地区及台湾海峡。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为了管控战争风险,美国总统拜登一方面在基于二○二三年十一月美中元首峰会上的协议「将定期保持畅通的沟通管道,以负责任的方式管理竞争,防止意外冲突。」与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四月二日进行通话,更随后在四月十一日于华府召开历史性的「美日菲三方峰会」,美国利用多重外交手段,积极布局印太区域全面性战略的企图,不言可喻。

拜习通话营造和平氛围

核心利益互不相让

这场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的电话会议持续将近两个小时,事后根据白宫声明表示「两位领导人就双边、区域和全球议题,进行了坦承和有建设性的谈话,包括双方可以合作的领域和存在分歧的领域。」两国领导人也表示双方坦承深入地针对军事合作、毒品查缉、台湾以及中俄关系交换了意见。从双方释出的讯息来看,这次的电话会谈结果呈现的是「稳定中竞争」。

对于美中两个超级大国而言,双方在台面上都希望追求「可预期且稳定」的中美关系,但两国也都在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互不相让。在此次电话会谈中,拜习针对合作打击毒品制造及贩运、两国军事高层对话沟通、美中人工智能对话等议题达到了一定共识,但在多边及区域安全议题上,不管是台海、南海、中俄关系上双方并无交集。

习近平一如过往主张美方不应纵容及放任台独横行,但拜登一方面重申「一中原则」及强调台海两岸应保持和平与稳定,另一方面又在近期通过「二○二四国安补充拨款法案」,同意编列八一‧二亿美元以「确保台海和平稳定」,更指定当中的十九亿美元供美国国防部使用于协助台湾及区域伙伴国家,包括回补美援台军备、支应国防部对台之军事服务、教育及训练,或应美方要求、提供台湾协助之其他国家,大玩两手策略,也引起北京跳脚。

而在积怨已深的中美经贸冲突上,根据北京官方声明指出,习近平强调「美国针对中国大陆的经贸科技打压措施层出不穷,制裁中国大陆企业的单子越拉越长。这不是去风险,而是制造风险。」拜登则回以北京当局不应该持续「不公平贸易政策和非市场经济做法」,并表示对相关限制是为了防止美国先进技术被用于破坏其国家安全,并强调经贸正常往来不受影响。

从上可知,美国与中国大陆间的技术和贸易对立,短期内看不到缓解迹象,而拜习通话的意义,也仅维持中美关系表面稳定、区域风险可控性,实际却仍暗潮汹涌。

内阁成员接连访中

强硬发言考验两国关系

四月初,美国财政部长叶伦(Janet Louise Yellen)二次到访中国大陆,并与国务院总理李强、副总理何立峰、财政部长蓝佛安、中国人民银行总裁潘功胜等重要财经官员会晤,并针对中美经济、中国大陆内部金融稳定、工业产能过剩等议题进行交流。

一改过去的相敬如宾,叶伦在官员会谈中直指中国大陆内需不足,但政府又大力补助绿色产业,此举造成包含电动车(EV)、锂电池和太阳能产品的相关绿色工业产能过剩,造成较为廉价的相关产品大量出口,大幅破坏市场行情,对美国乃至于全球经济将造成莫大冲击。

然而,中国大陆在面临房地产危机尚未解决的当下,必须另寻能带动经济成长的项目,故出口持续成长的绿色产品,自然成为北京当局解救经济问题的主要良方,就叶伦的立场而言,她希望北京当局以提升家庭收入,或是加强退休福利保障及减轻教育负担的「刺激内需」方式来改善中国大陆经济的供需失衡,但显然陆方官员不这么认为,而叶伦也对于中国大陆持续协助俄罗斯国防重建表达严正警告,双方立场显然南辕北辙。

在叶伦之后,身为美国内阁首席的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亦于四月二十四日出发赴中国大陆访问,布林肯此行主要是延续拜习通话所聚焦的相关议题,尤其在俄乌战争持续、中东冲突升温之际,又逢具有强烈台独意志的赖清德即将就任,为了避免台海危机引爆,布林肯此行可说为台海进行「降压」,然而在多边区域局势极度不稳定下,美国以「萝卜及鞭子」的外交手段持续处理美中关系,恐将持续只是压力累积。

美日菲三方历史峰会

西太平洋抗中阵线俨然成形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于当地时间四月十一日,邀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菲律宾总统小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至美国白宫,召开史上第一次的美日菲三方峰会,目标结合日、菲两国联手阻挡中国大陆在南海的持续扩张及相关海权争议。会后三方不仅发表共同声明将建立紧密的军事合作,更宣布启动「吕宋经济走廊」合作方案,更落实美国建立「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计划和全面性的西太平洋抗中阵线。

美日菲三方峰会意欲为何?即「全面应对中国大陆所带来的印太区域威胁」,也是美国利用「小多边」(minilateral)机制(介于双边主义和多边主义,具有规模小、非正式、实用性高、适应性强、经济导向、自愿性、不具法律约束力等特性,同时旨在加强志趣相投国家之间的功能性合作,以避免地缘冲突。该词首见于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 Hudson Institute)研究员哈卡尼(Husain Haqqani)及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安瓦尔加尔加希外交学院」(Anwar Gargash Diplomatic Academy)资深研究员贾纳尔丹(Narayanappa Janardhan)于二○二三年一月发表于《外交政策》期刊之文章)强化与印太国家合作的方式。

在三方会谈前一日,拜登与岸田文雄先行举办了美日峰会,并且宣布两国将进行从飞弹到登陆月球等约七十项的军事合作案与计划,并强化应对中俄威胁。更重要的是美国总统拜登更宣布将邀请日本参加澳英美三边安全协定(AUKUS,由英、美两国协助澳洲建造一支核子动力潜舰舰队及军事武器合作的联盟),并协同菲律宾及韩国,构建西太平洋的防御联盟。在经济上,彷如呼应叶伦在北京的发言,两国也宣布将在人工智慧、半导体和清洁能源领域进行合作,相关的研究机构也会建立协作关系。

会议后隔天,重头戏的「美日菲三方峰会」登场,焦点仍聚集在中国大陆于东海、台湾海峡、南海所引起的区域争端,透过三方峰会的举办,除了坚定美国对日本、菲律宾的共同防卫承诺,更重要的是宣示各国将在未来透过岸田文雄口中的「多层次合作」,加强维护基于民主法治自由的国际秩序。

透过这种小多边模式,美国俨然已建构起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包围网,目标直指中国大陆,且合作面向扩及军事、经济,企图淡化中国大陆的影响力。然而就以菲律宾而言,目前亚洲最重要的区域组织是东南亚国家协会(东协),而后更加入了中、日、韩三国,东协合作侧重在军事安全与政治中立,尤其特别强调「中心性主体性」。对于东协国家来说,最忌讳美、中等超级大国,打著繁荣东南亚、增进合作关系的名号,弱化东协主体性。此次美菲关系达到历史高度,美国又推动包括港口、铁路、清洁能源和半导体供应链在内的基础设施项目「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GI)吕宋走廊」,已引起部分东协国家不满,未来是否进一步造成美、中两国在东协内部竞相拉拢、竞争,进而激化矛盾,将是美国此举的最大隐忧。

不管是拜习通话、美日菲三方峰会,台海议题始终是关注焦点,往好的方向来说此举对于中国大陆企图以武力进犯台湾的确有吓阻效用,但反过来说,这也不是台湾当局可自以为是,挑衅中国大陆的本钱,如何在美、日、台的三角关系取得多边平衡并谋求稳定发展,考验著即将上任总统的赖清德在外交上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