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经栋:诚信是中国留学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学校需要对此重塑,获得大学的信任。

前些天,我见到了一位国内知名中外合作大学的校长。在跟他确认今年是否还会有针对国际化学校毕业生招生政策时,他提到应该考虑再招录国际化学校毕业生。不过,他再三强调的是,中外合作大学此前发现有国际化学校毕业生的申请材料造假,对此深恶痛绝和严厉处罚。

2020年-2022年期间,国内有6所中外合作大学招录拿到境外大学本科offer学生,这为国际化学校毕业生就读国内大学打开了一扇门。2022年4月份,教育部批准了6所中外合作大学可以进行境外学士学位教育,延续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招录国际化学校毕业生政策。但遗憾的是,这个政策在2023年并没有执行。没有执行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此前三届招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学生材料造假行为则普遍引起了中外合作大学的警觉。

无独有偶,国内一所公立名校国际部负责人找我专门谈到造假这个问题。他提到由于国际标化考试和学术考试造假行为比较多,已经对他们日常教学造成了干扰。他建议加强学生的诚信考试,诚实申请意识。在全国范围内成立诚信联盟,并向国外大学说明情况。希望由教育部出面发文做提醒,公安部门对买卖考试答案的违法行为进行打击。

无论是大学还是国际化学校,对国际教育中的造假行为均十分反感和排斥。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到,造假行为日益成为国际教育行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此毒瘤不除,行业将永无宁日。现在一些知名海外高中在国内颇受欢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就读这些高中,学生的材料会更容易获得国外大学的认可,进而增加申请到名校的概率。

为何国际教育领域造假会如此猖獗。这跟造假相对容易以及对造假者的处罚轻有关。

国内学生在申请国外大学时,找校外申请辅导机构是很普遍的现象。我们不能说校外申请辅导机构是造假的始作俑者,但造假确实多是由一些不良机构所引发的。

不良机构之所以会造假原因也是很多方面。比较典型的是,在市场竞争激烈情况下,一些机构用承诺保录来获得客户,而为了确保所谓保录,常规采取的方法则是材料造假,骗取大学的录取。相对高级的造假行为则是美化学生,进而获得名校的录取。这也使得国外大学招生官会惊讶地发现,一些中国学生在大学里面的表现和申请时所呈现出的人设判若两人,这既不真实也不真诚。

国外大学预录取方式也是导致造假猖獗的重要诱发因素,为了达到录取标准,会出现替考、买答案等不法行为。

即便造假行为被发现,但随之而来的处罚也不是很重。众所周知,国内对高考的造假行为是零容忍,并列入到刑法中,处罚十分严厉。也正是这个原因,高考被视为国内十分公平的考试。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教育的造假行为缺乏法律制约措施,导致造假代价相对要低。和高考造假会入刑不同的是,国际教育的造假处罚措施表面上显得不是那么得重。即便东窗事发,造假者所遭到的惩罚主要是会被开除或者撤回offer,但一般不会上升到入狱的地步。

造假行为对学生个人来说,一旦被大学发现将会面临退学以及撤销学位的处罚。这是随时会落下来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此外,社会上出现了替考人员对留学生的敲诈勒索案件。凭借造假材料申请到高于真实水平的大学后,学生在大学里面通常很难顺利完成学业,要么退学要么在大学阶段继续造假。

更加麻烦的是,造假行为的暴露对学校乃至区域来说是灭顶之灾。通常发现造假行为情况后,国外大学对学生所毕业的高中甚至整个区域的学校会采取录取封杀措施。换句话说,造假者可以逍遥法外,但板子却会重重打在学校身上,殃及学弟学妹们的申请。这也是学校对造假行为深恶痛绝以及严禁的重要原因所在。

对社会来说,造假无疑是给成绩优秀的学生设置了申请障碍,并夺去了原本应该属于他们的机会,这对年轻人来说是冲击很大的,如果没有很好的疏导,这对年轻人的三观形成也是会产生负面影响。

而对学校来说,自己毕业生一旦被贴上了造假标签,这意味着学校会被大学列入到黑名单,接下来的毕业生申请则几无成功机会。更为严重的是,不光是单独的一所学校,区域乃至整个中国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这种现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表现得更加突出和明显。美本名校在疫情期间大大削减了录取中国学生的数量,跟学生出现诚信问题不无关系。疫情期间,由于标化考试采取了线上进行以及上网课的方式,导致造假比较容易。而一旦恢复线下上课,学生的真实水平则暴露无遗,跟不上学业导致最终退学的情况增多。

不过,要彻底解决诚信问题不易。前面谈到,对个人而言,造假行为的收益大,尽管给学生乃至学校会带来潜在的巨大风险,但仍然难杜绝有人铤而走险。同时,对学校来说,学生的大学申请为私人行为,学校主要提供成绩单、推荐信以及学校介绍,但学生向大学所提供的申请材料以及参加标化考试则处在失控状态中,无法对申请材料进行把关和审核,也不可能去监督学生参加标化考试的行为。另外,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一些不良机构有造假的动力。

最了解学生情况无疑是同学,我们也看到近几年在国内出现了一些学生家长举报孩子同学申请造假的现象,这也是一些国内名校学生关系普遍紧张和微妙的原因。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学生不愿意分享申请经验,跟恐惧信息透明所带来的举报潜在风险有关。

遏制造假行为的核心难点在于,申请国外大学的材料属于隐私,但申请大学的结果却会关联到其他人的利益。因此很容易出现基于个人利益的需要,在隐私部分造假,进而伤害到其他人的利益。而隐私部分的造假在短期内很难发现,进而给造假者带来机会。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业内目前并没有良策。

一位国外名校招生官跟我提到,诚信是中国留学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学校需要对此重塑,获得大学的信任。但更多的是让中国的留学市场趋于理性,减少家长和学生的无效焦虑,让学校更关注教育而不是结果。

(作者为宜校创始人,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责编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