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5-07 22:53

近两年,演唱会经济持续火爆,显示出文化市场不断走向繁荣的大趋势。不过,从一些演出内容出现划水和货不对板的现象,到部分消费者遭遇“买票难”“退票难”“柱子票”等不佳的服务体验,在不少演唱会一票难求的盛况下,一些令广大观众头疼的问题也时有发生。

观众在演唱会买到“铁窗票”

近日,昆山“拼盘演唱会”引发争议,不少观众大喊退票。看一场演唱会,是时下公众一种休闲、娱乐、放松方式,既然如此,难道就不能让大家省点心?演唱会的争议背后,到底有哪些症结?

从整体上来看,演唱会不仅能直接产生经济收益,还能拉动跨区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消费增长,因此总能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但光明的前景之下,也有不少主办方或者演出者被冲昏了头脑,过度追求盈利,没有把消费者的权益放在第一位。比如,一些票务方就和消费者玩起了文字游戏,利用双方市场地位的不平等,为观众设置种种障碍。

另一方面,音乐演出市场的火爆,吸引大量资本入局的同时,也导致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一些演唱会做不好接待、演出设备准备,个别明星、歌手职业素养不高,造成演出质量不尽如人意。

总之,如果有人借着演唱会经济的红火跟消费者耍小聪明,总是想着占消费者便宜,那最终还是把路走窄了,赚得了短期利益,失去的则是长远的发展。

在争议和讨论的背后,其实是大众对于音乐演出更高的期待,也是对演出市场向着更良性方向发展的追求。目前,据业内人士观察,一二线城市的音乐市场已渐趋饱和,虽然全年的音乐演出数量持续高涨,但整体市场已经逐渐回归理性。

这给演出市场带来了挑战,但也是新的机遇。在演唱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哪家能办出质量、办出特色,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这对广大消费者而言当然是一件好事。比如,就城市文旅而言,单靠明星效应来吸引客流已不足够,必须打造具有黏性的城市文化认同感以及具有独异性的演出品牌,才能把演出市场的流量真正转化为“留量”。

也应该认识到,演唱会本来就是艺人、歌手的必修课。办好一场演唱会不仅有助于提升艺人的热度,增加收入,也是演出者商业价值的最好体现。这也意味着,每一位演出者都应该珍惜这个展示才华和魅力的平台,修炼好自己的内功,为观众奉献更高质量的演出产品。

当下,演唱会爆发式增长令人欣喜,演出市场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行业上下游也应该以平常心对待潮起潮落。要让演唱会经济“持续高歌”,归根结底还是要拿出更高品质的演出,唯有如此,广大观众才会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