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技术的推出契合了时下中国企业的三大挑战:转型升级、ESG披露和出海的外部压力。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和市场化气质的大都市,对于支持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也具有领先全国的优势与行动力。4月22日,上海气候周开幕。这是继纽约、伦敦、巴黎之后第四个城市举办“气候周”。

气候周(Climate/Climate Action Week)是这三座城市每年举办的、汇集商界、政府和民间社会促进气候行动的会议及活动。针对海平面上升研究显示,由于南极和格陵兰冰川的加速融化,上海、伦敦和纽约均会受到洪水淹没的威胁。它们必须对气候危机有更高的警觉和更积极地行动。

围绕城市能源、交通、工业、建筑环境、排放管理和报告等与绿色转型相关的技术应用场景,上海气候周推举了来自十家企业的十项“2024年最值得关注的气候技术”。其中包括,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 的热泵(heat pump),腾讯碳BASE-可信碳计算技术开放平台、欣旺达的动力闪充电池等。

备受关注的“气候技术”均契合时下中国企业的主要痛点:内生的转型升级需求、交易所对企业ESG报告的要求、出海遭遇的外部压力。

譬如,产能爆发、存量厮杀、压价“内卷”已成为外贸“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行业繁荣下的隐忧。同时,中国企业出海需要学习与国际ESG治理体系接轨,以及应对日趋紧张的地缘政治与贸易环境。

尽管国内外关于ESG这一概念的讨论,包括其对企业盈利的影响仍争议不断,但国内上市公司提交ESG报告的行动仍显积极。根据中国银河4月发布的《ESG月度报告》,2023财年有1938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ESG主题报告。另外,从5月1日起,上海、深圳和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实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版)》,提高企业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水平。

此外,香港联合交易所曾在2023年对《上市规则》的修订中强制香港所有上市公司在ESG报告中提供气候相关披露内容。不过,该修订生效日期被押后至2025年1月1日。

“国内新能源企业出海时遭遇的ESG方面监管要求有来自出口国的政策,另一些要求则来自大型跨国链主企业。”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气候变化总监赵俊峰说。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是一家提供ESG数据和碳管理SaaS解决方案的初创企业,该公司监测管理排放数据的“碳管易”入榜此次推选的“十大气候技术”。

以2023年通过的《欧盟新电池法》为例,中国企业生产的电动汽车电池和可充电工业电池想要进入欧盟市场,就必须披露从设计、生产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

赵俊峰指出,国内企业面临的困难一方面是如何准确理解不同的ESG规则和要求,另一方面是收集合规所需数据是一项有专业难度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给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成本带来了挑战。

以来自企业控制或拥有的排放源头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俗称“范围一”排放的数据检测和收集为例,企业需要安装和维护检测设备,准确并持续记录所有源头的数据,避免人为误差。仅是收集“范围一”排放的数据就需要企业具备资金和技术能力。赵俊峰认为,未来提供给企业客户的解决方案需要让技术更易用,让一线生产经营人员在没有复杂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也能快速收集和计算碳数据。

为保障碳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及后续可核查,碳排放计算平台“碳BASE-可信碳”让探测排放的传感器的原始读数“上链”,整个计算过程也在区块链上进行。据腾讯SSE碳中和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杨江波介绍,该技术已运用于腾讯2022年和2023年的ESG报告中的碳数据核算。

用能、排放等数据除了应用于金融合规、出海准入所需要的信息披露流程,也是企业自身可挖掘的资源。

如果企业没有收集过相关的排放数据,数据积累不足,或者有数据但缺乏整理、质量不高,怎么办?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宋磊提出:GPT等语言模型的出现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因为AI算法的快速学习能力能够利用已知的有限知识,快速得出针对特定场景的策略,再生成数据,与策略相互增强。微软亚洲研究院将这一套“控制策略的强化学习”技术用于能耗改进。宋磊介绍,在去年一项对办公室用能的测试中,在不影响室内舒适度的前提下,AI帮助办公室降低了30%的能源消耗。

西门子对碳排放的数据进行了“数字孪生”,称其为“碳孪生”,挖掘数据中隐藏的企业减碳潜能。

数字孪生技术就像是给现实中的东西制作一个逼真的数字化双胞胎。借助大数据和仿真技术,企业可以将减碳方案在生产运营过程中进行模拟,从而制定出更优化的方案,并代入物理世界进行交叉验证。

西门子中国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战略发展负责人宛兵称,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做的不仅是预测碳排放,还可以结合碳配额和碳汇价格来计算投入产出比,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西门子的气候承诺是2030年前实现自身运营的“气候中和”。据西门子官网信息,以2019年的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为基准,该目标需要公司在2025年前将“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减少46%。宛兵称,“碳孪生”解决方案加强了西门子自身的产业低碳转型,也希望能够支持中国的制造业出海。

出海的制造业企业正在试图将以往在“可持续”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不过,国际上对中国新三样“产能过剩”的警惕和恐慌是贸易竞争下难以回避的现实,更是全球气候合作治理的阻碍。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际合作经理刘骑瑞认为,如果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能与全球的电动车生态内的企业进行整合协同,而不是仅仅在国内做垂直整合、然后出口整车,或能改变“产能过剩”恐惧。

同样地,上海气候周的雄心也在于依托这座城市的市场活力和开放特色,融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