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ing Wang:在以学术为外衣,商业为本质的各种盛会上,品牌在发力提升自身文化资本,藏家在彰显自己的“软实力”。而不做个人IP的传统媒体人和写作者才是真正的“慈善家”。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现场,图片:GettyImages

从威尼斯双年展的开幕回程伦敦的飞机上,一位艺术经纪带着几日奔走看展和狂欢后的倦容和我说:“现在的威尼斯双年展真是和艺术博览会别无二样,周边的活动堪比时装周奢华。”

威双开幕期间的精彩在于它浓缩了艺术的一切,也展现了艺术就如同一块磁石,能够吸引万丈光芒的周边,不仅有同期举行的数不胜数的平行展和“外来”艺术机构和时尚品牌借机举办的展览和推广活动,此时的威尼斯,可能是全球富豪藏家和艺术界各路人士密度最高的城市,除了艺术本身,还有耐人寻味的人文风景,商业岂不闻金而到?

Buccellati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推出了展览“The Prince of Goldsmiths”商业性的艺术博览会属性其实在定义当下艺术风向、作为业界学术探讨标杆的威尼斯双年展从来都不少。在双年展上主展馆和国家馆的作品不会像在艺博会上可被询价销售,但商业画廊在其中仍从运输、宣传、组织活动拉赞助等方面参与在主展会项目中,并在开幕前后与各机构和藏家进行联系和对话,以实现推此为艺术家市场的目的。

参展作品也并非完全不卖,但销售的对话不会在展馆内进行,且其高价也并非是普通藏家可负担得起的。过去威双展出的部分藏品都花落于大型的私人艺术基金和机构。在威双开幕后几个月,参展艺术家会在其代理画廊享受个展待遇,且作品会是艺术博览会上展位上让人多见而熟悉的。

虽然代理的艺术家在双年展上的露出对画廊来说营销性质更多,但开幕结束几天后,藏家们肯定都纷纷收到了画廊热情地“寒暄”邮件:讲在威尼斯多开心见到你,并附上在双年展上有项目的自家代理艺术家的可售作品清单。精明的艺术经销商就算是错过繁忙的艺术界全年的多场活动,威尼斯双年展的开幕若尽一点力,在这段时间的商业拓展与客户维系都不能少, 更重要的是促成能让自己全年无忧的销售才不虚此行。

一直以来,威双都是艺术经纪和藏家的必修课业。“逛展记下参展艺术家的名字,回家仔细做研究。因为威双选纳的会是接下来2-3年会热门起来的艺术家。”某位大藏家曾这么对我说。

不过新藏家若以威双的露出作为收藏和投资的标杆,那也大可不必,因为有些参展艺术家根本就不是市场型的。若每年不漏掉来威双做功课的藏家和业内工作者稍有些许怀旧,就会明白这其中有些人虽市场疲软,但却地位常在。这一届以“处处是外人”为主题,聚焦来自拉美、中东、南太平洋、南亚等“全球南方”地区艺术家的展会,参展的在世艺术家只占35%,你若知画廊去推动一个迟暮者的新春有多难,就也会晓得去运作红一个已逝者的遗产有多悬。



国际艺术双年展期间的威尼斯,图片:GettyImages

商业画廊们都深谙在艺术市场已去中心化的当下,在藏家族群齐聚的对的时间发力要比只在老牌艺术市场“卷”更加事半功倍——在富人的度假地或新起艺术潮地做项目展已成为画廊界新风(像是在西班牙的Menorca 和沙特的Al Ula)。只要威双地位不动摇,隔年举办的建筑双年展也会吸引纯艺领域的展览顺势开幕,威尼斯就应会涌现出更多的项目空间。

柏林的Wentrup画廊就选择威尼斯作为旗下第一间国际分廊开办的地点,伦敦的Unit London画廊也在威双期间在此揭幕了临时空间的群展“In Praise of Black Errantry”,内容契合威双的主题调性,汇集了19位来自非洲移民社群的艺术家。

本届威双策展人Adriano Pedrosa说:“无论你到何处,你总会遇到‘外人’—— 他们/我们(they/we)无处不在。”

部分高冷而传统的艺术界人往往对不买作品却试图融入艺术圈的“圈外人”嗤之以鼻,这是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局限在传统观念买卖的画廊人的偏见。往往这类画廊的会如威尼斯这座城——被水淹没, 除非他们一直在交易着大蓝筹, 后者画廊项目里保证有几个需要客人排队、配货才能买到的艺术家。除此之外,艺术圈若要卷得起,那还是得靠“圈外”的钱,而“圈外”的商业品牌们又借着艺术圈的光芒与艺术能够提升品牌资本的属性,在威双开幕期间比拼着各自的“软实力”。

Burberry赞助了呈现加纳血统艺术家John Akomfrahn个展的英国馆,Akomfrahn的作品包括了欧洲人残酷对待自由斗士的镜头、由Martin Luther King领导的民权游行者被殴打的黑白影像和在苏格兰高地辽阔的风景中拍摄的孤独沉思的人物形象。Chanel赞助了法国馆艺术家Julien Creuzet的多媒体装置。Tod’s在赞助意大利馆的同时也举办了名为“匠心筑艺”的展览,通过11位工艺大师通过吹玻璃、金匠、木匠等不同的精湛技艺来呈现品牌的匠心魅力,并邀请了歌手Andrea Bocelli在晚宴上演唱,其它出席的嘉宾还有Adrien Brody、章子怡和章泽天等一线明星。Dior则是与保护威尼斯文化遗产的机构Venetian Heritage基金会合作,在威双开幕期间举办了一场奢华舞会 Naumachia Ball,几艘帆船在月光下于海上漂浮的惊艳美景仿若仙境。

在铺张奢华的品牌活动外,Dior还与来自印度的Chanakya基金会在威双期间推出卫星展 “Cosmic Garden”,展出来自印度的艺术家夫妇Mahdavi和Manu Parekh的合作,二人以印度传统观念和民间故事为灵感创作结合现代主义和工艺形式的绘画与雕塑。Chanakya基金会是印度纺织集团Chanakya International旗下的非盈利机构,旨在通过链接艺术、工艺和时尚的项目在世界各地搭建跨地域、跨学科的交流桥梁。因为本届双年展上没有单独设立印度馆,所以Chanakya基金会的展览在此期间宣传印度文化艺术与传统工艺的作用就更不可小觑。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现场,图片:GettyImages

说来,除了商业交易与品牌宣传,威双开幕也是天时地利在国际艺术舞台宣传国家文化艺术“软实力” 的重要场合。在这一点上,“全球南方”的中东、东南亚地区机构十分懂得把握机会,可相比之下中国大陆艺术界则更爱把已有荣耀的名人捧得更高。

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是曼谷双年展赞助了在威尼斯17世纪宫殿中举办的“The Spirits of Maritime Crossing”展览,其中最重点的作品是一件时长34分钟的影像装置,由Marina Abramovic 和泰国舞蹈家Pichet Klunchun 共同诠释了旅行探险的精神。展览还囊括了15 位艺术家的40件作品,展现水如何连接和分离人类与文化的主旨。

双年展的创始人提到,曼谷双年展的灵感来源就是威尼斯双年展,与后者类似,他们的展会发生在庙宇、工业厂房等非传统“白盒子”空间里。他们的开幕活动邀请威尼斯市长讲话,为客人提供着街头小食。虽然活动的布景看起来土,但展览和如此用心的安排还是让人记住了曼谷双年展在国际艺术圈子内被谈论开来,也让我把去曼谷加到了个人全球艺术之旅的日程中。

身为“外人”借双年展的风在威尼斯做活动,不需要像奢侈品牌那样做得浮夸,但能做点什么,哪怕是小项目,至少能让人看到,要么国际艺术界真的会感知不到你的存在。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现场,图片:GettyImages

聊到存在感,此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期间的观察让我深感和不接受“外人”的保守固执艺术行业操行者们同样会像威尼斯水城一样下沉的是很可能就是传统的艺术媒体人和写作者。 即使现在西方艺术界对社交媒体的态度仍保守得如冷淡的“老处女”,但威双期间业内人士了解展览的方式除了口口相传,就是社交媒体。文字居多的艺评, 究竟除了业内人外还有谁看?

因为纯艺本身就是视觉的,若没有图片与视频加持,你怎么可以光用文字去挑战那些看展可能没你多的读者的想象力呢?

从早到晚在外面拼体力,入夜后还要靠脑力的纯写作者们若敬业赴约早晨8:30开始的用牛角包招待的媒体早餐会, 在前晚在浮夸排队蹦到凌晨的艺术经纪眼里这是被剥削。

可艺术的世界就是这样,虽然艺术家们在通过创作探讨许多宏观的大爱和多棱角的人性,但艺术界本身的游戏却要能够玩转很多人性中的“恶”。比方说商人们可以抓住人性中的虚荣去卖货,画廊、机构和行业里的任何“纽带”或“螺丝钉”则要去成就与服务艺术家与藏家的EGO而让自己“有饭吃”——虽然有些人吃的是鱼子酱,有些人吃的是牛角包。

在以学术为外衣,商业为本质的任何盛会上,品牌们在以庆祝艺术家成就的名义做好推广、服务好客户、提升着品牌的文化资本,大藏家在开设艺术基金会的同时,彰显自己的“软实力”、打造自身不朽且成功避了税。传统的不做个人IP的媒体人和写作者才是真正的“慈善家”,洒血汗后还没有存在感。

若不与画廊做生意、和销售的关系不紧密,媒体人和公关其实是滞后掌握“新闻”的人。威双开幕也好,任何艺术界活动也罢,媒体人就不应该让自己隐藏于文字背后,要去争取鱼子酱,怎可满足于牛角包?

人就活一次, 比成就任何“外人”的EGO,更重要的是成就自己的EGO。但我最后还是认认真真写了篇和千篇一律的展评视角不同的文章不是么?那不是因为我热衷做 “慈善” ,而是因为我更终于表达自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