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莉:这位正在威尼斯举办第三次个展的艺术家,通过雕塑作品继续着他有关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思考。
(陈世英个展《超越》展览现场,Santa Maria della Pietà,威尼斯,2024©Federico Sutera)

4月中旬开幕、将持续半年之久的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是全球当代艺术领域最盛大的嘉年华。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以学术性和实验性著称,对全球当代艺术的趋势与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吸引着全球艺术领域专业人士和艺术家前来取经。

在此期间,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各个空间绽放出成百上千个展览,来自全球的艺术家在这个世界最受瞩目的舞台上展示作品,其中不乏几位表现亮眼的华人艺术家。

(陈世英与策展人James Putnam于展览《超越》展览现场,Santa Maria della Pietà,威尼斯,2024©Federico Sutera)

喻红在仁慈修道院教堂推出欧洲首次大型个展“在尘土中辗转”,探索生老病死的意义,作品充满宗教感,即使呈现在祭坛的位置也毫不违和;曾梵志在仁慈大会堂的《近远/今昔》个展,由安藤忠雄设计展览空间,展陈宏大端肃,展出作品以艺术家最新创作的“闪烁绘画”系列为主,与空间浑然天成;法国华裔艺术家朱德群的回顾展“朦胧的银河”则在威尼斯圣乔治•马焦雷岛上,展览空间像是一个被掏空的游泳池,从一楼向下,分三层展示了艺术家撷取并糅合了东西方文化精粹后创作的抽象画作。

(陈世英个展《超越》展览现场,Santa Maria della Pietà,威尼斯,2024©Federico Sutera)
(威尼斯主岛慈悲圣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a Pietà) ©Federico Sutera)

在此之外,我个人想介绍的是艺术家陈世英(Wallace Chan)于威尼斯主岛运河畔的慈悲圣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a Pietà)的个展“超越”(Transcendence)。这是陈世英在威尼斯的第三次个展。我采访了这位无师自通、带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家。

威尼斯的第三次个展:从恐惧中求平静,从美好中悟挣扎

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处处是外人”(Foreigners Everywhere),聚焦移民文化、边缘群落和亚文化,这与陈世英的经历倒不谋而合。

生长在香港这样一个多元文化高度融合的环境中,因为经常路过一间名叫“威尼斯餐厅”的茶餐厅,威尼斯于是成为一个孩子心中的整个世界。之所以连续三次在威尼斯举办个展,陈世英解释:“对于一个穷孩子来说,茶餐厅的奶茶、新鲜出炉的面包,都是人间极品,我对威尼斯的幻想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可以说是还不知道威尼斯,却已经爱上了威尼斯。我第一次去威尼斯是去艺术双年展观展,已经是将近30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做雕刻、做雕塑,对于当代艺术很好奇又很陌生,威尼斯成了我朝圣的地方。”

(陈世英个展《超越》展览现场,Santa Maria della Pietà,威尼斯,2024©Federico Sutera)

此次个展的雕塑作品进一步反映了艺术家对时间、空间、物质之间关系的思考,一些人脸意象的巨型雕塑从教堂檐顶悬空而下,有惊悚、静谧的表情意象,似乎暗示了一种从冲突到宁静状态的渐进过渡。

事实上,从1973年开始的宝石雕刻开始,人脸,就是陈世英经常创作的图形。那么人脸在艺术家的视角中又有什么寓意呢?陈世英说:“相比于宝石雕刻,大型雕塑人像,更有纪念碑似的诗意,更震撼。我创作的人脸看不出男女,看不出年纪,眼长长的、耳朵长长的,这是因为我年轻时雕刻过许多佛像,平静、祥和、壮严、神圣成为了我心中理想的形象,不受性别、年纪、种族等等的限制。展览中的第一个雕塑,第一眼看上去是骇人的,像是一个骷髅,但事实上是一张平静的脸;第四件雕塑是一朵盛放的郁金香,但花茎上是四张扭曲的面容。我在威尼斯第一次展览‘钛坦’中谈的是物质,是人性;第二次展览‘图腾’表达的是形式,一座十米的雕塑散落四周,我们走进去,成为了雕塑的一部份。这一次的展览想要表现精神上的超越,从恐惧中求平静,从美好中悟挣扎。”

(陈世英珠宝作品,世英切割)
(陈世英个展《图腾》展览现场,Fondaco Marcello,威尼斯,2022)

冥想:一直到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存在

资深策展人詹姆斯•普特南(James Putnam)曾创立大英博物馆当代艺术部门,这是他第三次为陈世英作品策展。在他看来,艺术家用变形的手法探索了物质的流动,让生命的美丽凝固,而钛金属的轻盈和坚固,让观众有机会从物质的尘世形式进入陈世英作品中空灵的精神境界。

冥想状态,也是陈世英雕塑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符号。这是因为冥想在陈世英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他说:“如果你在冥想时开始考虑创造某样东西,就无法深入冥想的深度,这时你仍然停留在一种欲望之中,欲望越强烈,你就越无法忘记自己,忘记自己的肉体,忘记物质世界的存在。冥想的起点是要使自己成为一片真空,一直到没有时间的存在,没有空间的存在,无边无际。当你忘记了自己,最初阶段可能会感受到光的出现,接着会出现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听到不同的声音,天上的声音、人的声音,各种声音。然后出现的是色相。不同的光有不同的颜色。在入定的时候,不存在空间和时间。”

(陈世英个展《超越》展览现场,Santa Maria della Pietà,威尼斯,2024©Federico Sutera)

不仅超越时间,也超越文化和宗教。展览中有一对雕塑作品,用朴素的手法表达了艺术家的宇宙观,一尊是打坐的基督,一尊是祈祷中的佛陀,放置在教堂的祭坛上。陈世英说:“从第一件雕塑走到第四件雕塑,从冬走到秋,经历了生命的四季,到达天堂和涅槃。大自然是慈悲的,宇宙没有分别心,如果观众能够获得一刻的和谐与平静,明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此亦无彼,这就是我的意图。”

虽然陈世英并不信教,但他在作品中探讨的主题有时富有宗教感,试图穷尽生命的终极意义;有时又在哲学意义中思索,探索人性与永恒;有时潜入宇宙浩瀚,进入到不存在时间与空间的状态中。这既是陈世英带给观者的价值,也是艺术带给陈世英的价值。正如陈世英所说:“艺术对于我就是呼吸,是我生命的全部和存在的意义。”他说,“我也快70岁了,但物质可以成为我精神的载体,一天我不在了,我的作品会成为我生命的证据,会代表我活下去。”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邮箱:[email protected],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