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5-09 14:02

(中央社华盛顿8日综合外电报导)科学家运用人工智慧(AI)解译抹香鲸的「语言」模式,发现这种海洋哺乳类可能有自己一套语言,如摩斯密码般复杂。

美国「史密森尼月刊」(Smithsonian)报导,抹香鲸是一种高度群居的生物,牠们成群结队漫游世界各处海洋,潜入深海觅食最爱的巨型乌贼。

美国「全国公共电台」(NPR)的索默(Lauren Sommer)写道,抹香鲸游泳和捕猎时会透过连串快速的「喀嚓声」(click)沟通,听来就像「摩斯密码和爆米花爆声」的组合。

科学家试著解开抹香鲸沟通系统之谜,他们在AI协助下发现,抹香鲸有套「音标」,似乎和人类一样,也拥有自己的语言。

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这些发现,这也是「鲸类翻译倡议」(Cetacean Translation Initiative)的合作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希望借此倡议,来了解机器学习和运算的进步是否能帮助理解鲸鱼的发音系统。

2005年至2018年间,科学家在东加勒比海记录一个由400头抹香鲸组成的家族,最后至少录到了60头抹香鲸的声音。他们运用先进的电脑演算法侦测声音模式,发现抹香鲸的沟通可能比先前假设的还要复杂。

抹香鲸会发出连串快速的「喀嚓声」,组成所谓的「尾声」(codas),每个「尾声」由3到40次「喀嚓声」组成。除了改变「喀嚓声」的次数,抹香鲸还常会加快或减慢每个「尾声」的节奏,这就是科学家所谓的「自由速度」(rubato)。有时「尾声」最后,抹香鲸还会再多加个「喀嚓声」,科学家称之为「装饰音」(ornamentation)。

团队最终确定156个不同的「尾声」,每个「尾声」有自己的自由速度、装饰音、速度和节奏。「尾声」本身可能毫无意义,但一旦结合起来,就能组成类似音节、单字甚至句子等。

研究人员还不知道「喀嚓声」的组合是否有意义,如果有,代表什么意义。一种可能是抹香鲸把「喀嚓声」当成语言形式,但牠们也可能更像音乐,「能对情绪产生强烈影响,但实际上并不传递资讯」。

现在既然有了抹香鲸的音标,研究人员就能继续弄懂牠们怎么组合,甚至了解可能的意义。

举例来说,未来研究人员或许可将抹香鲸的发声和特定行为配对,这样就算无法精准地把鲸语翻译成人语,但仍会是个「惊人成就」。(译者:郑诗韵/核稿:徐睿承)11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