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5-09 16:19
盐选成长计划的回答

每当我觉得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后来发现还不如好好挣钱。
实际上,在我看来,很多人是对挣钱有误解的。
真正的挣钱,就是把自己嵌入网络,并持续提供价值。

是不是没太看懂?

别急,我会从四个截然不同的人生版本给你解释清楚。

01 四个人生的不同版本

版本一

一个宅男独自在家很多年,靠着父母的退休金生活。

他每天吃很简单的东西,刷剧、打游戏、看动漫,反正那种死宅的热爱,他都喜欢。

而且他还有点强迫症,经常一部电影要看 100 遍以上。

他很多年没出过门,所有人都认为他的人生一塌糊涂,但他说这就是他的人生意义——

永远只生活在家里

故事的主人公叫真树,是日本第一死宅,宅在家整整 27 年。

版本二

一个 20 岁的男生,拿起照相机决定游历世界。

他去过印度练习冥想;

在南太平洋的岛屿上,吃过各种最古老的食物;

去非洲时,和各种原始人住在一起。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经把脸伏贴在地面,闻过泥土的气息」。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 28 岁,他的个人资产也只有一部相机和一辆自行车。

但就从 28 岁开始,他决定把探索世界,转换为探索「世界上最具前沿思想的人」。

为此,他又走访了全世界最顶级的科技创业者、思想家和各类领袖。

故事的主人公叫凯文·凯利,后来写出了《失控》、《必然》等预测未来的书籍,他是真正把自我打开,去感受过世界的人。

版本三

一个年轻人考到大城市,毕业后发誓要出人头地。

他在一家大企业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很努力,常常加班到凌晨。

他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即便周末的世界,也用来维护客户、同事、领导的关系。

努力了七八年,他终于当上了部门总监。

这会让他更加尽责和忙碌,有时候他觉得很累。

自己常常怀疑自己,也很想逃离,去过想要的生活。

这是我一个朋友的生活状态。

不缺钱,但生活就是感觉缺点什么。

版本四

一个小男孩,八岁时候就在想,「人类什么时候能移民太空。」

在二十岁时,他逐渐明白,如果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三个条件:

1、要有很多钱
2、需要新能源技术
3、需要掌握火箭发射

首先,怎么赚钱呢?

21 岁他发现互联网是个巨大趋势,为此他做了移动支付,并卖掉公司。

然后开始做新能源,收购了一家公司,叫特斯拉,后来又进入太阳能技术领域。

很快,他开始进入火箭发射领域,成了一家公司,叫 SpaceX。

虽然一开始,对此一窍不通。

你当然知道,这就是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

他的龙飞船,将首次送宇航员去太空。

人生百态,大致归类也无非四种:

A、自我封闭的宅

B、追求自我体验

C、嵌入现实网络

D、探索和改变世界

你的人生,更趋向哪一种?

哪一种人生版本,你认为更有人生「意义」?

02 一个用以分析人生方向的模型

故事讲完,开始理性分析。

我们可以把这四种状态,放到一个矩阵分析模型中。

矩阵的 x 轴和 y 轴,分别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网络连接」和「体验」。

这样可以得到四个象限:

A、自我封闭(低体验-低连接)

如果一个人进了监狱,就是趋近于「零体验-零网络」的状态。

不过,即便很多人身处舒适的环境,依旧生活在内心的「监狱」之中。

比如刚刚说到的日本宅男真树。

但实际上,很多职场人也都是这样。

每天工作,接触就是身边一小撮人。

每天朝九晚五,平时也不愿和人接触。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我封闭的时候。

比如你工作疲倦,就想回家,什么都不干,或者刷一些「低体验感」(待会解释)的视频。

心理学上,这叫「退行」(Regression)。

是指我们遭遇外部挫折,想退回到生命原初封闭状态(在子宫里蜷缩状态)。

这类型的人,很可能大半年都不发条朋友圈。

因为,「确实没有什么可发的」。

B、追求体验(高体验-低连接)

像凯文·凯利这样的人生经历,通常让人无比羡慕。

追求真正旅行,户外或极限运动,体验美食,阅读不同类型书,掌握新事物的能力超强…

身边的人也许觉得他们有点我行我素,但在更多人眼里,他们想干嘛就干嘛,活出了生命的自我。

什么是「高体验」呢?

刚刚说到「低体验感」,什么又是低体验呢?

用神经科学家的解释:

所谓「高体验」,是指接触信息量大,且一定程度能改变你的模型。

·去旅行很多国家,每天接触完全不同信息,不断刷新你对世界的感知模型和认知模型。

·看马尔克斯的小说,读康德的《批判性思维》,这些书籍信息含量等很大,看完能刷新你的三观。

所谓「低体验」,是指接触信息量小,且几乎无法改变你的模型。

·整天在家刷国产烂剧,几乎就是熟悉套路(新信息量小),对你审美没有任何提高(模型没有改变)。

·天天干同样的工作,每天接触的人、事、物几乎一样(新信息量小),对工作能力没有什么提升(模型没有改变)。

这类人朋友圈往往都很精彩,自我就自我点吧:

「反正老娘活成什么样子,你们这群人看不懂。」

C、嵌入网络(低体验-高连接)

网络是人际关系构成的,一般有家庭网络、学校网络、社会网络、商业网络。

很多人都被牢牢嵌入到网络中,就像蜘蛛始终需要一张网来支撑它的重量一样。

习惯把自己嵌入网络的人,常常会获得越来越离「自我」更远,还是越来越成为某种「角色」:

一个尽职尽力的爸爸、一个勤勤恳恳的员工、一个好领导。

角色,往往自我暗示「我应该」做什么,而往往忽略「我想要」什么。

很多电视剧中,C 类人有时候,常常在梦里惊醒——原来这么多年,我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但是没有办法啊,为了挣钱,我们必须嵌入网络连接,从而牺牲体验。

打开他们的朋友圈,你会看到几乎满屏企业推广链接。

甚至很多人,连自己的头像,都是公司 LOGO…

D、改变世界(高体验-高连接)

这样的人太少了,真正想改变世界,且一步一步付诸行动的人。

厉害的创业者都在这个区间,是一群真正探索并能改变世界的人。

稍微细分一下,D 区间的人,大致分为两种:

1、拓展人类边界的人

像埃隆·马斯克这样,把人类生存边界,从地球扩展到太阳系内。

也可以是爱因斯坦,把物理学的边界大大拓宽。

2、改变网络连接方式的人

比如马克·扎克伯格,成了的 Facebook 极大程度改变了人类连接方式。

一个山区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上邀约社会各地人和贫困山区孩子接触,这也改变了当地网络结构,从而改变孩子命运。

03 每当我找到人生的意义,后来发现还不如好好挣钱

刚刚这个模型有什么用?

它的核心是帮你看清楚现在的人生阶段,以及未来应该去的人生阶段。

然后。

我常常说,「混吃等死的工作没有『意义』」,「做什么什么事情很有『意义』」,

那什么是「意义」?什么才算是找到了人生「意义」?

开门见山说,我们误以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