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5-12 17:55

(中央社台北12日电)香港曾是陆客出境旅游热门地点,但今年中国「五一」5天长假,赴港陆客人数不如预期,其中五一单日仅有18.1万人,较疫情前2019年五一的28.7万人大减37%。中国媒体直指,香港旅游业复苏步伐不如预期,吸引力在下降。

上观新闻报导,根据统计,今年5月1至5日中国「五一」长假期间,赴港陆客人数为76.6万人,低于港府先前预估的80万人。

报导指出,不少中国民众的境外旅游就是从香港开始的。维多利亚港、铜锣湾、迪士尼乐园、油麻地警署、海洋公园、太平山顶成为几代人的记忆。

报导说,「情怀不能一直当饭吃」。虽然今年「五一」期间香港阴雨连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陆客访港兴致。但不争的事实是香港旅游业复苏步伐不如预期,作为曾经是中国民众境外旅游的热门城市,香港的吸引力在下降。

报导提到,一名「95后」(1995至1999年出生者)的上海男孩李岩今年初去了一次香港。他坦言,对他这样的中国青年而言,香港很难成为境外旅游的首选地。像是「维港边上的摩天大楼没什么吸引力」,且香港旅游体验不佳,同等价位的住宿与餐饮,舒适度相对不高,而香港基层服务从业者的态度「实在是一言难尽」。

李岩指出,今年前往的朋友中,出差、办事者居多,真正纯旅游者「几乎没有」。

报导指出,2023年中国「五一」长假,大量陆客一度重新涌入香港。但当时就有分析认为,这种热闹很大程度在于境外航线还没完全恢复,而香港与中国海陆空通行畅通。进入今年,连接中国与境外的航班正在恢复,机票价格下降,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居民入境免签,出境旅游的选择空间日益扩大。

还有香港民众直指,现在访港的陆客不仅数量少了,且消费也少了,呈现「丁财两不旺」。港媒直指,以今年「五一」长假为例,平均每名游客花费不到港币3000元(约新台币1.25万元)。加上港币汇率走高,到香港购物的C/P值打了不少折扣,但旅游成本却迅速上升。

李岩对此表示,香港不是不努力,在中国大陆大量宣传,又在送优惠券、免费机票,还举行烟火表演,但陆客对旅游的需求正在变化。中国年轻人对过去「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赶场旅游模式越来越没兴趣,更多人倾向「沉浸式深度游」,把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人文感悟得更通透。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表示,「香港旅游要让内地(中国大陆)游客深度接触」,香港不能只卖高价包包,因为包包的附加值不高。这种深度接触不仅能带动消费,也能让更多人了解香港,对体现香港价值有增无减。

报导指出,中国大陆有14亿人口,仍有很多人未曾到访香港,具有庞大的潜在市场。同时,香港要保持旅游竞争力,最终还是要自己走出一条「有特色的道路」。(编辑:邱国强/周慧盈)11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