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5-14 17:02
台中荣总胃肠肝胆科与营养室团队共同推出专门为肠躁症病人设计的饮食方案,为病人提供了另一种非药物的治疗选择。图/台中荣总提供台中荣总胃肠肝胆科与营养室团队共同推出专门为肠躁症病人设计的饮食方案,为病人提供了另一种非药物的治疗选择。图/台中荣总提供

台中市1名24岁男性,长期受肠躁症所苦,几乎天天腹泻,腹部常不适,心情也因而常受影响。后来经台中荣总胃肠肝胆科医师林颖正与营养室团队为他调整饮食,把原先喜欢吃的加工食品、炸物、泡面、含糖饮料以及乳制品等等,用「低腹敏食物」例如米食、无乳糖饮料取代,症状才大幅改善,心情因而稳定,饮食品质也提升。

林颖正说,肠躁症是一种慢性肠道功能障碍,特征是经常有腹部不适、胀气、便秘、腹泻症状,或是交替发作,盛行率大约在10%左右,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疾病。但是,它没有特定的生理学异常,也不会导致结构性的肠道损伤,只是一种功能性障碍。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他说,肠躁症确切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因素包括肠道运动不规则、神经系统过度敏感、肠菌异常、生活方式、饮食、压力和精神健康等。

病人可能对特定食物、感染或压力等因素更为敏感。大多数的肠躁症病人认为症状跟饮食有关连性,甚至自行进行饮食调整,这和低「腹敏饮食」有关。

林颖正说,腹敏食物是一群在肠道难消化的短链碳水化合物,通常是由10个以内的单糖(半乳糖、果糖、葡萄糖)串联而成的,包括果聚糖、半乳寡糖、乳糖、果糖、山梨糖醇及甘露醇等,它们不容易被肠道消化、吸收,因此滞留在肠道中发酵产生气体,因而导致胀气。

低腹敏饮食就是透过限制腹敏含量高的食物,可减少气体产生和肠道不适的饮食方法。文献资料显示,超过7成的肠躁症患者,可以透过低腹敏饮食达到显著的改善。不论是整体肠道症状、生活品质、排便习惯,甚至连焦虑忧郁也可以好转。

他说,台中荣总胃肠肝胆科与营养室团队共同推出专门为肠躁症病人设计的饮食方案,为病人提供了另一种非药物的治疗选择。

台中荣总胃肠肝胆科与营养室团队共同推出专门为肠躁症病人设计的饮食方案,为病人提供了另一种非药物的治疗选择。图/台中荣总提供台中荣总胃肠肝胆科与营养室团队共同推出专门为肠躁症病人设计的饮食方案,为病人提供了另一种非药物的治疗选择。图/台中荣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