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5-14 17:50
楚筠珺的回答

米、英、露等白人列强一直拱火,让蒋政权顽抗,战争自然会越来越大。

满洲事变和华北事变这种东亚新情况,当然始终不会被英美等国所承认,它们是以维持现状为世界政策的根本的。

昭和12年(1937年)10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演说,谈到中国事变和地中海潜艇问题并追溯到满洲事变和意埃战争,谴责那些所谓的「侵略国」。

在这个国际信义和安全保障遭到破坏的无秩序的世界里,单纯采取漠不关心的超然态度是无法彻底保证安全的。

不仅口头声援,还公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让战争愈发的旷日持久。

这无疑是加剧了东亚人民的伤亡和痛苦。

这场战争被日本宣传形容成了一场东洋王道文化驱逐西洋腐朽文明的战争。

「此次战争是对美英东亚政策的清算,美英等旧秩序国家长期以来,为维持其势力和妄想达到东亚称霸的野心,打着和平的幌子,助长东亚祸乱。此次战争是解放亚细亚各民族的大好时机,是为民族自卫和获得自由而进行的殊死一战。」

日本也把蒋政权视为首要打击对象。

日本宣传上强调渝方受到了英美势力控制,是为国际犹太势力服务的魁儡政权。蒋先生被描述为「美国马萨诸塞结社之巴葛陀结社之社员」,宋女士被形容为「国际犹太财阀所支持之大银行家之女」。

渝方(蒋政权)甘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和犹太财阀所驱使,数年来不惜以东亚人民的鲜血来保卫自己的傀儡统治,其已经失去了东亚人的人格与灵魂。

指责蒋先生背叛了孙文的遗愿(孙文生前被视为亚细亚主义者),并称日本是为了10亿亚洲人民摆脱白人殖民统治,为此需要消灭服从英美势力的傀儡政权。

打破A(America)B(Britain)C(China)D(Dutch)包围网——盎格鲁人及他们的附庸/仆从,对日本来说是维护核心利益、实现八纮一宇的必要手段。

到1938年底,美国提供2500万美元、英国提供1000万英镑给蒋政权。

直到1940年,美、英、荷对日本推行的全面经济限制已经昭然若揭。日本为了切断蒋政权的外援路线占领法属印度支那,立刻就遭到西方盟国的一致禁运。

另一方面,为了阻止东亚出现新的强权威胁到远东安全,赤俄也大力支援蒋政权——即便他们是意识形态的死敌。

毫无疑问,蒋政权是列强的代理人。

美国(或者说整个西方集团)在谈判中的要价是日本绝对不能接受的:

一、尊重一切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
二、维护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
三、维护包括通商机会均等在内的均等原则。
四、除以和平手段改变现状外,不破坏太平洋地区的现状。

接受这些,那自昭和6年满洲事变以来所付出的无数代价就白白浪费了。

除德国和意大利之外,几乎所有白人列强都强烈反对日本主导的东亚新秩序,反对帝国建立八纮一宇的宏伟理想。

为建立新秩序,战争无疑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有一些受白人支配的傀儡政权依然在同室操戈,但也有不甘被奴役的人帮助同为亚洲人的日本对抗白人殖民者:

包括缅甸国父昂山、泰国总理颂堪、印度独立领袖鲍斯、印尼国父苏加诺、菲律宾议长劳雷尔等,都是该国至今都在纪念的抵抗殖民主义的「先驱者」。

后来在1943年日本东京举行的「大东亚会议」上,参会各国代表一起宣布「十亿亚洲人民的命运绝不由白人殖民者掌握」「我们决心为亚洲的共同独立与自由战至最后一刻」,表现“东升西降的时代到来”,“白人对亚洲的殖民统治即将落幕”。

这也是自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以來,在亚洲的第一场没有欧美白人参与,完全由亚洲有色人种召开并举办的国际会议。

这次会议抛弃亚洲各国之间在种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上的争议,团结一致对美英苏三大白人强权发出亚洲的声音。

日本对于这场战争上了很多价值,其中有不少即便放在今天都不能说过时:

“东亚联盟论”中,真正不朽的要素是什么呢?是下述这些部分:解放世界上被压迫的民族、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终结、战争因为可以毁灭人类的武器出现而消失、和平因为世界统一而到来。

——东亚联盟协会编写的《昭和维新论》,对于石原莞尔的“理想”摘要。

从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起,伦敦与华盛顿就一直致力于要扼杀日本帝国。

他们不希望亚洲有一个新强权的崛起。

一战后日本国力的迅速提升,对海外资源和市场的需求急剧增加,但面对已经被瓜分完毕的世界,那就避免不了....向英国、法国、荷兰、苏联、美国等列强开战,用武力为帝国赢得机会,是破釜沉舟。

不论北进还是南下,核心都是争夺白人列强控制的资源,实现日本强盛。


以下是东乡外相在1941年9月6日御前会议上关于当时日美谈判的总结:

北中国事变(7.7)爆发以来,英美两国政府曲解了帝国向大陆发展的意图,一面起来援蒋,一面采取牵制帝国的现地行动或加重经济压迫等措施。
在东亚向来获得最多权益的英国,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一切干扰破坏的手段,这已无需赘述。与此相呼应,美国废除了日美间的通商条约,禁止或限制进出口贸易等,日益加剧对我方的压迫。特别是帝国缔结了日德意三国条约以来,美国亲自引诱英荷,联合蒋政权,采取搞对日包围圈等手段。德苏开战以后,不顾帝国政府警告,通过远东向俄国提供石油及其他必要军需物资,对帝国采取不友好行动。
.
帝国为了自卫和防御,为了结束中国事变的需要,经友好协商,与法国政府缔结条约,派兵进驻法属印度支那之后,美国的行动越来越露骨,在冻结资金的名义下,不仅事实上采取了包括施压中南美洲各国在内的对日经济绝交手段,还联合英、中、荷等国威胁帝国的生存,拼命阻止帝国实施国策。因此,帝国作为东亚的安定势力.便不得不以毅然决然的态度和决心起来打开局面。
.
罗斯福总统作为国策,强调抨击所谓希特勒主义即武力政策。为此,他一而利用美国经济上的优势,实行几乎形同参战的援英政策,一面采取强硬的对日压迫政策
美国政府的态度极为强硬,实际上不仅没有任何让步的表示,反而加强了南方的军事设施,加强了财政援助、提供武器、派遣军事使节等援蒋活动。并在新加坡、马尼拉举行军事会谈,在巴达维亚、香港等地也一再举行军事、经济性的会议,这种加强对日包围的措施和行动实在令人无法容忍,美国仍然毫无诚意。
.
我们仔细研究了6月21日方案,其中不无帝国可以接受之点,但全面看来就会发现,这是九国条约的再版,将迫使帝国推翻满洲事变以来付出巨大牺牲制定的一系列国策,进而切断帝国在东亚建设新秩序的道路,动摇帝国在这一地区的领导地位。这个方案令人担心的地方很多。
.
总之,目前的国际形势是,在东亚,英美的援蒋政策和所谓英、美、荷、蒋政权四位一体的对日包围圈正在逐步加强。此外,赤俄(莫斯科)政权也有可能借助英美的支援逐渐向远东方面扩张势力。帝国不能不担心中国事变的解决和东亚新秩序的建设将从根本上受到威胁。
.
对这场英美强加于我们的战争,7000万帝国子民已经拥有不惜一战的决心。在帝国2600年的历史上从未被侵略者所征服,对凶凌暴虐的盎格鲁人只有以铳剑对话才能让他们正视我们的想法。
.
帝国渴望和平、对等、公正的国际秩序,但在如今白人殖民统治的世界秩序下,我们只能用武士刀来实现它。

裕仁天皇则以一首和歌作为结尾:

四海本来皆兄弟,缘何风雨乱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