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5-15 14:24
预防日本脑炎应避免在黄昏与黎明时分,于病媒蚊孳生地点活动;若无法避免,记得穿著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防蚊药剂。图/疾管署提供预防日本脑炎应避免在黄昏与黎明时分,于病媒蚊孳生地点活动;若无法避免,记得穿著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防蚊药剂。图/疾管署提供

国内今年出现首2例日本脑炎,更有首例死亡个案。疾管署今公布2例个案皆在高雄,其中一名60多岁男子在发病9天后死亡,中间一度出现颈僵硬、脸神经麻痺等。

一名高雄冈山60多岁男子5月4日因上腹痛住院治疗,5月6日出现发烧症状,5月9日出现颈僵硬、脸神经麻痺、吞咽困难、听觉障碍等症状且意识转变,后经医院通报及采检确诊日本脑炎,5月12日因病况恶化于院内死亡。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另一名为高雄左营70多岁女性,5月6日出现发烧、喉咙痛、呕吐及晕眩等症状至诊所就医,5月7日再次就医,于急诊时因震颤、语速变慢、意识改变收治住院治疗,后经医院通报及采检确诊日本脑炎,目前持续住院治疗中。

疾管署表示,两案平日活动地点皆以住家周围为主,住家附近均有鸽舍、猪舍及水田等高风险场所,且皆查无日本脑炎疫苗接种纪录,研判于居住地附近感染可能性较高。卫生单位已针对个案活动地周边猪舍悬挂诱蚊灯,同时加强对当地民众之卫教宣导,并请医疗院所加强通报。

疾管署监测资料显示,国内今年截至5月14日,累计2例确定病例,台湾每年5至10月为日本脑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为流行高峰,2020至2023年全国同期确定病例数分别为0、2、0及2例,以40岁以上成人较多,惟各年龄层都有感染风险,提醒民众应提高警觉,不可掉以轻心。

疾管署指出,台湾传播日本脑炎的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环纹家蚊及白头家蚊为主,常孳生于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沟渠等处,吸血高峰为黄昏与黎明时段。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脑炎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会有头痛、发烧等症状,严重则可能出现意识改变、对人时地不能辨别、全身无力等,甚至昏迷或死亡。请民众尽量避免于病媒蚊吸血高峰时段,在病媒蚊高风险环境附近活动;如果无法避免,应穿著浅色长袖衣裤,并于身体裸露处使用政府机关核可,含敌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药剂。

疾管署呼吁,预防日本脑炎最有效的方法为接种日本脑炎疫苗,我国幼儿常规接种时程为出生满15个月接种第1剂,间隔12个月接种第2剂,提醒民众应按时带家中适龄幼儿至各地卫生所或合约院所接种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严重后遗症。